【原創】凱迪拉克“Model M”,百年老車,門在後面,大燈用煤油

車友們好,老劉品車,品天下名車。

我們對凱迪拉克這個品牌都很熟悉,會想到車尾的兩條豎形車燈,這是半個世紀左右才留下來的DNA,今天介紹的這輛是100多年前的凱迪拉克叫“Model M”。那個年代汽車的叫法都比較單一,都是ModelXX翻譯成中文就是XX型,帶有特別濃重的舊工業時代色彩,這個車就是“M型車“。

【原創】凱迪拉克“Model M”,百年老車,門在後面,大燈用煤油

【原創】凱迪拉克“Model M”,百年老車,門在後面,大燈用煤油

當時汽車是新興事物,所以看這個造型帶有很明顯的過度化,和馬車沒有太大區別。從一些細節就能看出來,比如車燈它可以用煤油也可以用蠟燭,還可以單獨提出來照明用。車身結構跟馬車也差不多,前面不用車門,但是後排在側面看不到車門,車門在哪?就在正後面,踩著踏板從可以進去。

【原創】凱迪拉克“Model M”,百年老車,門在後面,大燈用煤油

【原創】凱迪拉克“Model M”,百年老車,門在後面,大燈用煤油

凱迪拉克這品牌自問世以來,就一直很注重舒適性,跟現在是一脈相承的。還配備了鋼板彈簧,與軸部橡膠墊相連,這樣就起到很好的減震作用。車內特別簡單,沒有任何儀表及複雜的裝飾,只有方向盤、踏板、喇叭、手剎,那時人們對車要求不高,關注點是車到底是能不能開動,思想比較單純,車艙裡面除了方向盤,座椅佈局跟馬車沒有太大區別。

【原創】凱迪拉克“Model M”,百年老車,門在後面,大燈用煤油

【原創】凱迪拉克“Model M”,百年老車,門在後面,大燈用煤油

Model M是美國首款採用了標準化零部件生產的汽車,在這裡我普及個背景,那時候造車和造馬車差不多,就是幾個師傅手工造完一輛再造一輛,所以同一車型零部件是不能互換的。凱迪拉克的老闆亨利-利蘭就很有遠見,他預見以後汽車肯定會火,所以就搞了一套標準化生產的流程。

【原創】凱迪拉克“Model M”,百年老車,門在後面,大燈用煤油

【原創】凱迪拉克“Model M”,百年老車,門在後面,大燈用煤油

他當時是這樣做廣告的,那是1908年參加英國皇家汽車協會舉行的一個大賽,凱迪拉克帶去了三輛車,就是M型的短軸版K型車。現場讓技師們把三輛車拆散,然後再把所有的零部件隨機組成,最後組合成的汽車依然能夠正常發動行駛,而且進行耐用性測試也很成功。當時大家都驚呆了,因為沒有人能夠做到這樣,在那個年代看來,就有點像現在的大眾MQB平臺一樣,這是個革新,所以它使汽車走向了標準化生產。

【原創】凱迪拉克“Model M”,百年老車,門在後面,大燈用煤油

1903年到1908年凱迪拉克在美國一共賣了1.6萬輛汽車,在那時候排在第二,僅次於奧斯莫比,但是1908年以後它就慢慢的跌落,因為福特在1908年以後推出了T型車,全世界首款採用流水線生產的車,在同等的質量下價格便宜了很多,所以從那個時候美國就進入了福特的時代。

【原創】凱迪拉克“Model M”,百年老車,門在後面,大燈用煤油

好了,就到這裡,喜歡老劉品車的朋友,看完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歡迎評論、關注、點贊、轉發、收藏,我會每天及時更新,最新的車輛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