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為人處事,“難得糊塗”

一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在他的《書劍恩仇錄》中,借乾隆皇帝送陳家洛佩玉上的所刻之字,道出了自己人生特別推崇的一種美好境界,那就是:“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後來,由於找不到最吻合的出處,於是,這便成就了武俠和國學珠聯璧合的絕題和經典,為大家所廣泛推崇和引用。那麼,要如何理解“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人的一生在為人處事上,又如何能夠做到“難得糊塗”呢?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為人處事,“難得糊塗”

所謂“情深不壽”是說一個人如果用情過深,不管是對人亦或對物,都會對身心健康有很大程度的損傷,以致於能夠影響到壽命不得長久。聽起來似乎感覺有點過份,而事實上就確實如此。縱觀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大家,亦或者是布衣草民,為情所困,受情所累,被情所傷,數不勝數,不勝枚舉。孟姜女為情哭塌了長城,最後絕望投海。梁山伯與祝英臺,兩情相悅,感情極深,為了愛情雙雙化蝶浪漫而終。羅密歐和朱麗葉為了追求美好純潔的愛情,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做了化解世代冤仇的贖罪羔羊。還有諸如用情至深,痛苦一生的陸游與情有所困,怏怏而亡的唐婉、眾所周知的林黛玉,是情之所害,使之弱不禁風,最後年紀輕輕而香消玉殞等等。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為人處事,“難得糊塗”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為人處事,“難得糊塗”

所謂“慧極必傷”是說一個人如果聰慧到了極致的程度,是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的,而又常常會遭受到別人的嫉妒和打擊,因此必定會受到身心的很大傷害。聽起來也好像不太好理解,人聰明智慧不是好事情嗎?怎麼會受到傷害呢?而現實的人生生活往往是殘酷無情的,過於聰慧的人,不一定會受人待見,而是有可能被人所傷害。絕頂聰慧的蘇東坡,生性放達,為人率真,人品端正,才華橫溢,卻飽受人生挫折之苦,以致在感嘆人生時,寫下了這樣一首《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如果不是為過於聰明遭到的打擊傷害太大,作為一個父親怎又能希望自己的子女愚蠢呢?可見傷害之大,體會之切,感觸之深。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為人處事,“難得糊塗”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為人處事,“難得糊塗”

然而,人非草木,豈能無情?人本身就是高級感情動物,七情六慾是人的本能所致,至於“情深不壽”就往往被人忽視了,所謂“天若有情天亦老”嘛。而聰明智慧是每個人都想追求的才能,誰又願意為了不受到傷害,去自願做個傻瓜呢?由此可見,做人難,做個無情和裝傻之人更難。到底要怎麼辦呢?為人處事,學學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吧。用情和聰慧都是一柄雙刃之劍,可以得到和打敗某些事物,但同時也可能把自己刺得頭破血流的。如果能夠有所把握,比如講情有義,而不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聰明過人,而不過於展露鋒芒懂得進退。這樣的難得糊塗,做起來雖然較難,但卻是不受身心傷害的良方。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為人處事,“難得糊塗”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強極則辱。”那麼,就做一塊美玉般的人吧,因為古人常常用玉石來比喻人的美好品德。玉,聲音清淨超塵,外表晶瑩剔透,整體表裡如一,手感圓滑溫潤。這就難怪金庸先生也要推崇這樣“溫潤如玉”般的“謙謙君子”了。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