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歷史迷霧: 莎士比亞的作品是莎士比亞寫的嗎?

撥開歷史迷霧: 莎士比亞的作品是莎士比亞寫的嗎?

威廉.莎士比亞

說起這個問題,可能有人感到奇怪,莎士比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莎士比亞的作品不是莎士比亞寫的,難道還另有他人嗎?

威廉.莎士比亞生於1564年,卒於1616年,是英國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集大成者。他一生共創作了37部戲劇,154首14行詩和兩首長詩,著名悲劇《哈姆雷特》奠定了莎士比亞在文學史上的不朽地位,人們認為莎士比亞是世界文學史上最為重要的作家之一,國際上專門有人對他進行專門研究,從而形成一門獨特的學問—“莎學”。

但是,正是在研究莎士比亞作品的過程中,有一些學者開始對莎士比亞的身份產生懷疑。早在18世紀80年代,有一位牧師花了4年時間,想找出莎士比亞和他的作品之間的聯繫,卻一無所獲。還有學者聲稱,經過200多年,幾代人的研究,人們未發現任何記錄,如手稿、詩、信、日記或者任何出自莎士比亞本人的文件。

撥開歷史迷霧: 莎士比亞的作品是莎士比亞寫的嗎?

威廉.莎士比亞的故居

就連莎士比亞臨終前向他的律師口述遺囑中,也沒有提到其文學遺產由誰繼承的問題。甚至有學者在莎士比亞的家鄉小鎮看到保存完好的莎士比亞遺囑,上面“莎士比亞”簽名是由別人代筆,而且拼法也不一致。

人們的很多疑問還包括,有關莎士比亞的生平,有許多地方不為人知,不但他本人沒有留下文字,相關資料也很少。耐人尋味的是,在他女婿霍爾醫生的日記中,沒有看到關於其岳父是傑出劇作家的記載。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莎士比亞去世時,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沒有人對莎士比亞表達緬懷之情。事實上莎士比亞在世時,僅有兩首長詩發表,莎士比亞的其它作品,都是他死後別人蒐集整理成書的。

就連像拜倫和狄更斯這樣的大作家,也對莎士比亞的身份表示懷疑。狄更斯就曾表示一定要揭開“莎士比亞真偽之謎”。

撥開歷史迷霧: 莎士比亞的作品是莎士比亞寫的嗎?

英國大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

如果說莎士比亞的作品不是莎士比亞所寫的,那麼,這個作者是誰呢?

最早有美國知名作家徳麗雅.佩肯提出莎士比亞作品的真正作者是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她的理由是莎士比亞生活的時代正是英國伊麗莎白王朝,那個時代,上流社會認為寫劇本、表演戲劇是有傷風化的可恥事情。

但是,在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仍有不少學者在悄悄地寫劇本,排演戲劇。可能是迫於社會壓力,撰寫人就虛擬了一個“莎士比亞”的筆名。而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培根才華超群、閱歷豐富,是理所當然的劇作者。

莎士比亞的作品內容博大精深,氣勢恢宏,涉及地理、異域風情,宮闈內幕等諸多方面,而出身普通市民,沒有上過大學,做普通演員的莎士比亞,以他的經歷和學識是不可能寫出這樣才華橫溢的作品的。尤其是人們將培根的筆記與莎士比亞早期出版作品進行比較後,發現二者有驚人相似之處。

撥開歷史迷霧: 莎士比亞的作品是莎士比亞寫的嗎?

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傑出劇作家克里斯托弗.馬洛

1955年,美國文藝批評家卡爾文.霍夫曼又提出一個轟動一時的觀點,他認為,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傑出劇作家克里斯托弗.馬洛才是莎劇的真正作者。1593年時,馬洛由於受到迫害,逃亡歐洲大陸。

以後他不斷以莎士比亞的筆名,將自己創造的劇本寄回英國。已知馬洛創作的劇本《湯姆蘭大帝》的文體、情節、以及人物塑造都與莎劇極其相像。因此霍夫曼斷定馬洛就是莎士比亞作品的真正作者。

還有學者的猜測更為離奇,這些人居然提出,伊麗莎白女王是莎士比亞的作者作者。理由是,莎士比亞第一部戲劇集是潘伯魯克伯爵夫人出版的,而她是伊麗莎白女王的密友和遺囑執行人。

這些學者認為,伊麗莎白女王知識淵博,智力超群,對人們的情感有極高的洞察力,完全有能力寫出傑出的作品。莎劇中不少女主角的處境都和女王出奇地相似。

撥開歷史迷霧: 莎士比亞的作品是莎士比亞寫的嗎?

伊麗莎白女王

更為巧合的是,女王能言善辯,詞彙豐富。據統計,莎劇中的詞彙也非常豐富,多達21000個詞彙。1603年女王去世後,以莎士比亞為名發表的作品明顯減少,質量上也大打折扣。

不過,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越來越多的人傾向“牛津派”的觀點,認為莎士比亞作品的真正作者極有可能是伊麗莎白時代的一位大臣: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

牛津派認為,莎士比亞最多隻讀過小學,也沒有去過斯特拉特福和倫敦以外的地方,並且40歲以後就離開倫敦,一直從商,他不可能在如此複雜的作品中表現那麼多王室生活、宮廷政治和歐洲各國的知識。

1616年莎士比亞去世時默默無聞,1622年出版的亨利.皮查姆《地道紳士》一書中,曾列舉了伊麗莎白時代最偉大的詩人,第一位就是愛德華.德維爾,而對莎士比亞隻字未提。

撥開歷史迷霧: 莎士比亞的作品是莎士比亞寫的嗎?

美國華盛頓福爾吉莎士比亞圖書館

愛德華.德維爾(1550-1604年),牛津17世伯爵。曾在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上學,並去過歐洲各國旅行。德維爾經常發表帶有揭露和諷刺社會的作品,為了找一個替身做掩護,當時身無分文的莎士比亞剛剛來到倫敦,正好成為德維爾的替身。

1992年“牛津派”又找到自認為最強有力的證據,美國馬薩諸塞大學博士研究生羅吉.斯垂特麥特,在華盛頓福爾吉莎士比亞圖書館1427號收藏櫃中,發現了一部1570年在日內瓦翻譯出版的《聖經》。經考證發現,這部《聖經》竟是莎士比亞真實身份的證明,它最有力的證明德維爾是莎劇的作者。莎學界將這部《聖經》稱之為“日內瓦聖經”。

日內瓦聖經的封面和封底上雕刻著牛津伯爵家族的紋章。根據保留至今的伯爵家庭賬目他確實在1570年購買過一部《聖經》。因此可以肯定這部《聖經》的主人就是德維爾。

撥開歷史迷霧: 莎士比亞的作品是莎士比亞寫的嗎?

日內瓦聖經

經過對《聖經》中線條和批註所用墨跡的鑑定,大體可斷定是17世紀以前的產品,因而可以確定《聖經》線條和批註應是德維爾的筆跡。

眾所周知,莎士比亞戲劇同《聖經》有密切關係,深受《聖經》影響。由於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莎士比亞生前有過《聖經》,莎士比亞在遺囑對遺產進行分配時也沒有提到《聖經》,因此這部德維爾讀過的《聖經》的發現立即引起“牛津派”的極大興趣。

“牛津派”研究的重點是德維爾在《聖經》中的劃線、符號和批註與莎劇是否有關係。按照“牛津派”的統計,“日內瓦聖經”中有劃線和批註的共1066行,其中四分之一直接出現在莎劇之中,還有更多的句子同莎劇文本有關。

莎士比亞最出色的名句有66處,其中有29處與做了標記的《聖經》有關。因此“牛津派”得出結論:德維爾引用《聖經》的內容,寫進莎劇之中。“日內瓦聖經”是莎士比亞真實身份的證明,它最有力的說明德維爾就是莎劇的作者。

撥開歷史迷霧: 莎士比亞的作品是莎士比亞寫的嗎?

莎士比亞作品內容很多都來自聖經

2001年,斯垂特麥特的博士論文《德維爾“日內瓦聖經”的邊注》獲得通過,人們認為這是莎學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有著重要意義。

由於莎士比亞的形象在全世界人們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如果沒有鐵一樣的證據,歷史形成的觀念很難打破。反對者們紛紛駁斥這些所謂的新發現。特別是莎士比亞家鄉的一個基金會始終堅持認為莎士比亞的作品就是莎士比亞本人所寫。

他們考證了德維爾伯爵的生平,認為他這樣一個大忙人,整體從事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根本不可能寫出如此大量的文學傑作。

還有反對者認為斯垂特麥特的關於《聖經》的考證過於牽強附會,莎劇中引用《聖經》中的句子只是偶然,根本無法證明二者的必然聯繫,“牛津派”是故意誇大其價值。

撥開歷史迷霧: 莎士比亞的作品是莎士比亞寫的嗎?

聖經的故事

這場學術界的爭論因為涉及到著作權問題,美國司法界也介入其中。1989年9月25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曾在華盛頓做過一次模擬審判,結果3位法官一致同意把著作權判給威廉.莎士比亞。

但是在斯垂特麥特的博士論文獲獎後,法官們改變了看法,他們一再向“牛津派”道歉,並以嚴謹的法律文書形式認可和支持“牛津派”的觀點。

關於莎士比亞真實身份的爭論還在繼續,相信在隨著研究考證的深入,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個比較明確、趨於一致的結論,全世界關心莎士比亞作品的人們都在翹首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