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一半时间住在圆明园,除了环境优美,还个原因很主要

法军统帅孟托邦给陆军部大臣的信,里面曾说过这么一段话:“难以计数的壮丽豪华建筑一座连着一座,绵延16公里之远。园内有很多寺塔,里面供奉着各种各样金的、银的和铜的巨大神像。比如,仅一尊青铜大佛就高约23米,而其余的一切也都如此。花园湖泊,星罗棋布;一座座白色大理石建筑物以琉璃瓦盖顶,五颜六色,熠熠生辉,里面有数世纪来堆藏着的各种奇珍异宝。”

清朝皇帝一半时间住在圆明园,除了环境优美,还个原因很主要

这个地方就是圆明园。它是清朝皇帝最喜欢居住的地方,有时候,住在圆明园里的时间比住在皇宫里的时间还要长。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雍正的花园,那时的圆明园就初具规模。雍正即位后,继续修建,增建了勤政殿、军机处值房等。到了乾隆皇帝即位后,花费更多的时间与金钱打造圆明园。嘉庆皇帝,继续对圆明园进行修改和扩建。道光朝,虽然国事日衰,财才不足,但是仍拨出一定的银两对圆明园进行改建与装饰。诸位皇帝的共同努力,让圆明园成了当时世界的“万园之园”。

那时的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更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

清朝皇帝一半时间住在圆明园,除了环境优美,还个原因很主要

据统计,雍正皇帝平均每年驻园时间为206.8天;乾隆皇帝平均每年驻园时间为126.6天,嘉庆皇帝平均每年驻园时间为162天,道光皇帝平均每年驻园时间为260.1天;咸丰皇帝平均每年驻园时间为216.4天。

清朝的皇帝为何那么喜欢居住在圆明园里呢?除了环境优雅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可以解决生理需要。

清朝皇帝一半时间住在圆明园,除了环境优美,还个原因很主要

清朝,皇帝选择侍寝方式沿用明代。晚饭后,太监递上绿头牌,皇帝决定当晚召幸谁,就将其牌子翻过来留下。临幸时,有太监在外面守着,等着时间差不多了,太监会喊:是时候了。如果皇帝没有回应,太监会再喊一次,如果皇帝再不应,太监就会喊第三次,皇帝就必须叫太监进去,把妃子背出去。

有这样的规矩在,皇帝临幸的对象就有限,且时间也有限制,就怕太监突然叫时间到了。当然,这样的规矩只有在皇帝居住在紫禁城皇宫内才要遵守。那皇帝要是移居到圆明园,除了翻牌子照旧,其他都能免了。

清朝皇帝一半时间住在圆明园,除了环境优美,还个原因很主要

环境好,晚上的“行动”又自由,所以清朝的几任皇帝才那么喜欢居住在圆明园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