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發展前景最好的10所重點高校!省一、省二、省三都有機會

導讀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發展軌跡,一般的學校有越來越強的,好的學校也有越混越差的,今天,學科競賽網就從“一流學科”數量與“國家一級學科”數量的角度,為大家推薦14所未來發展勢頭最好的高校。

一、如何判斷高校發展前景好不好

發展前景,是一個很難量化的概念,每個學校都說自己發展前景廣闊,但這顯然不現實。對於發展前景的量化,學科競賽網認為,把“一流學科”數量與“國家一級學科”數量這兩個很具權威性,又可以用數字量化的標準做一個對比,就可以簡單直接地得到一所高校的發展前景。

為何比較這兩個學科數量可以體現學校的發展呢?我們先來簡單看看這兩個概念。

“雙一流”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簡稱。2017年9月,教育部正式公佈了“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和學科名單,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共42所,包括36所A類高校和6所B類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共95所。

與“一流大學”概念高度重合的是985高校,目前全部985高校均入選雙一流,其次還有三所211院校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入選一流大學;

與“一流學科”概念高度重合的是國家重點學科,其中包括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相對與二級學科和重點培育學科,一級學科的含金量最高,絕大多數一級學科都入選了“一流學科”,二級學科則有大量落選。

那為什麼這兩個學科數量的對比可以體現一個學校的發展前景呢?因為“一流學科”是17年新生的,代表未來,“國家重點學科”則歷史悠久,代表過去。

國家重點學科也是由教育部組織評比的,權威性同樣很高,歷史上共評選過三次,第一次在1986年,最近的一次也“遠在”2007年,且在2014年,國務院已經正式取消了國家重點學科的審批。

也就是說,在可見的未來“國家重點學科”就是2007年評選的這些了,不會多也不會少了,說它代表過去,再合適不過了。可10年一大評是教育部的傳統,所以在10年後的2017年,教育部又一次進行了大範圍的學科評選,只是這一次我們叫它“一流學科”,與國家重點學科相比,說一流學科代表未來正合適。

學校有沒有發展前景,直接比較一流學科和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可以起到管中窺豹的效果,一流學科比國家重點學科多說明這個學校近年發展的好,反之則發展的不好,畢竟科研教學實力才是高校的立校之本,這樣說大家應該都懂了吧。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盤點。

二、“一流學科”分佈情況

各高校一流學科和重點學科分佈詳見下表:


國內發展前景最好的10所重點高校!省一、省二、省三都有機會


這樣看起來可能不夠直觀,我們直入正題,把一流學科數量與國家一級學科數量相差最多的高校單拉出來,就得到了下表:


國內發展前景最好的10所重點高校!省一、省二、省三都有機會


排名前10的高校中,一流學科數量均比國家一級學科數量多了5個以上,可謂發展形勢一片大好。具體來看

1、清華位列第一,且領先幅度很大。

比你厲害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厲害的學校發展還比你快,清華就是這樣的典型!

清華近年來的發展勢頭是要明顯強過老對手北大的,不僅反映在一流學科實力上,在各大機構的排名上,清華躥升的勢頭也很猛,2018更是全面壓過北大。清華的計算機、建築、電氣等專業已經達到了國際一流,國內獨孤求敗的水平。

作為國家戰略重點培養的兩所高校之一,清華的前途不可限量,與國內清北以外的其他高校,恐怕差距還要進一步拉大。

2、另外兩所上榜的北京院校都是精品型特色院校:人大和北師範。

人大不光人文強,經管也強,是名副其實的北京老三,與華東五校相比也不落下風,最近人大還成立了數學院,並學習北大大力發展計算機、人工智能等新工科專業,未來可期。人大的自招已經介紹過很多次了,是初審簡單拼複試的典型,省三就能報,每年的熱度都很高。

北師範則是國內師範類第一校,強在教育學與心理學,北師範的高考分數比中堅九校稍低一點點,自招卻只要求省三,作為對比,華東師範都要求省二,北師範簡直是業界良心。大家不要覺得去師範高校只能當老師,只有教育學是嚴格對口教師行業,其他專業都有適合自己的工作,中國第一師範的牌子還是很響亮的。

3、上海地區入選的兩所高校自然是復旦、上交。

復交兩校其實就是小一號的清華北大,近年得到的政策傾斜也很明顯,大有突破華東五校,和清北並稱TOP4的趨勢。上海更是把這兩校當寶貝寵著,畢竟上海整體的名校數量比北京差了不少,拔尖的復旦上交可是頂著上海高等教育的門面呢。

復交二校的自招都要求省一,文科生可報復旦自招的“博雅杯”,兩校相比,復旦的競爭明顯更激烈,復旦的數理化也確實都比上交強。想衝擊這兩校的自招,需要做足心理準備,你的競爭對手基本都是平時成績特別好的省一黨。

4、中山大學也是一所發展勢頭迅猛的傳統名校。

廣東地區是國內經濟的領頭羊,坐擁廣州、深圳兩個一線城市;可與北上相比,廣東的名校數量明顯不足,中大和華南理工在清北復交面前完全不夠看。

深圳近年來大量引進國內外名校開設深圳校區,清北等校的深圳校區均已建成,可外來的畢竟不是自己的,廣東也需要一所能代表自己的門面名校,老大哥中山大學正是最合適的選擇。目前來看,中大也將得到廣東全省的大力支持,未來能不能發展成浙大那樣的巨無霸,我們拭目以待。

5、南京大學、武漢大學、東南大學均地處強二線城市南京、武漢,東北師範則是東北地區向上發展的獨苗。

這幾校的發展應該還是佔了地理位置的優勢,南大、東大本是同根生,他們倆有點像江蘇的清北,只不過南大要比東大強一些。江蘇的教育資源是非常平均的,不像浙江的浙大一家獨大,但南大和東大在一流學科上的進步,也可以明顯看到江蘇隊省內頂級高校的大力支持。

武大則是近年來實力躥升最快的高校之一。原來說武漢最好的高校,可能多數人會選華中科大,現在再問,可能更多人要選武大了。武大華科也是典型的一綜合一理工模式,武大的進步更是有目共睹,且武大的自招沒有明確的獎項要求,有點類似人大,是要拼複試的,因此值得推薦。

東北師範的入選其實是我們最意外的,從沒有1個國家一級學科,到6個一流學科,東北師範的進步是東北地區少有的代表。東北師範的自招要求省二,但省三也可以嘗試,東北師範的自招不是很火的,競爭不算激烈,值得推薦。

既然有進步快的,那也一定也退步的,我們在來看看這些退步的高校。

由於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的總數是低於一流學科的,因此更稀有,“含金量”更足,一般來說一級重點學科都能入選一流學科。

但有這麼幾所院校的一流學科數量甚至比一級重點學科數量還少2個,還都是名校,這讓我們不得不擔憂了:


國內發展前景最好的10所重點高校!省一、省二、省三都有機會


這6所院校中,有3所都來自東北地區,哈工大、大連理工、東北大學都是傳統名校,都有過輝煌的時刻,尤其是位列C9聯盟之一哈工大,是國內歷批次的重點大學,工科實力非常強悍,可由於地理位置限制,生源開始逐漸落後,令人唏噓。

天大的問題則是離北京太近。與華東地區不同,雖坐擁復旦上交同濟,但上海的名校數量其實差了北京不少,周圍還有浙科南等名校,吸引了大量優質生源;但華北地區的名校則絕大部分彙集於北京,各檔次各分數段的都有,北航、北理工、北師範、北外都是和天大錄取分數接近的北京高校,如果我們決心來北方讀書,為何不直接去北京呢?近年來,天大和同城的南開,生源質量呈下滑之勢是我們有目共睹的。

可見,地理優勢在大學的發展層面也起著很大的作用。這很好理解,城市經濟好,發展前景好,自然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更好的生源,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久而久之這種點滴的積累將逐漸和同檔次的學校拉開差距,因此,我們將來擇校時不光要看眼前,未來的發展前景也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