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三人民醫院與保亭建立緊密型醫聯體,三亞醫療資源輻射“大三亞”經濟圈顯成效

省第三人民醫院與保亭建立緊密型醫聯體,三亞醫療資源輻射“大三亞”經濟圈顯成效

“大三亞”經濟圈不僅僅是加法而已,更是交通的便利、基礎設施的配套以及技術、服務、人才等方面的融合。

2018年10月31日,海南省第三人民醫院與保亭縣人民政府簽約合作建設緊密型醫聯體,正式託管保亭縣人民醫院。2019年春節期間,該院住院人數日均達到177人次、門(急)診者達到2546人次、手術例數達到14例,同比分別增長27.34%、3.79%、40%。數據大幅提升的背後,是三亞醫療資源對外輻射,與周邊市縣實現融合發展的成效。

從本縣患者不願就醫到患者慕名前來

在保亭縣人民醫院裡,一見到護士長,90歲高齡的黃瑞瓊從病床上側起身拉著她的手,連連稱謝。

黃瑞瓊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新星農場居民,春節在家收衣服時不慎跌成重傷。黃瑞瓊的女兒林金英說,當時一家人左右為難,到海口或三亞的醫院治療距離太遠,怕老太太經不起顛簸,附近就醫又擔心技術水平達不到。

“到縣醫院就醫不僅我們擔心,母親也不肯,直到檢查後,同病房的阿婆說醫院現在有省第三人民醫院的幫助,技術水平提高了,很多手術都能做,而且服務很好,我們才放心住下的。”林金英說。

省第三人民醫院與保亭建立緊密型醫聯體,三亞醫療資源輻射“大三亞”經濟圈顯成效


2月13日,醫生為黃瑞瓊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手術很成功。“我母親手術後恢復得不錯,感謝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和照顧。”林金英說。

黃瑞瓊在“家門口”就能得到醫治,得益於三亞醫療資源對保亭縣的輻射。自省第三人民醫院託管保亭縣人民醫院後,保亭縣人民醫院骨科從以前醫院的“後進”科室,一舉成為優勢學科。不僅保亭縣患者不再捨近求遠到海口或三亞就醫,許多外縣患者也慕名前來就醫。而在2018年10月之前,保亭縣人民醫院骨科病床經常閒置,科室月績效僅為50餘元。

省第三人民醫院保亭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藉助託管的契機,向保亭縣基層衛生機構延伸服務功能,探索建立省內新型醫聯體管理模式,幫助保亭縣人民醫院規範管理,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和學科建設,打造專科特色,提升服務質量,使保亭縣人民醫院診療水平達到海南省同級醫院先進水平,為當地老百姓提供更加安全、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

264萬元閒置設備被充分利用救治患者

“醫德高尚,醫術高明”,這是上海市退休老人趙芳璧近日贈給省第三人民醫院保亭醫院醫生鄧大坪及其團隊的錦旗。前不久,在保亭旅居的趙芳璧因股骨頸骨折,在該院接受了骨科醫生鄧大坪主刀的手術治療,現已出院,康復狀況良好。

在託管之前,保亭縣人民醫院不僅無法開展此類手術,甚至院裡264萬元的醫療設備因為專家的離開而閒置下來。

三亞日報記者瞭解到,2018年10月31日,省第三人民醫院與保亭縣人民政府簽約合作建設緊密型醫聯體,正式託管保亭縣人民醫院,由省第三人民醫院向保亭縣人民醫院派出7名專家或學科帶頭人長期駐守進行幫扶和指導,涵蓋骨關節外科、急診科、放射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泌尿外科等多個科室,通過傳、幫、帶全面提高保亭醫療技術水平。同時,還根據保亭當地醫療需求,臨時機動支援力量。

“被託管以來,我接觸到了很多新的醫學理念,直接跟班學習,受益匪淺,有信心以後逐步獨立完成較為複雜的手術。”保亭縣人民醫院年輕醫生邱茂松說。

三亞日報記者瞭解到,如今的保亭縣人民醫院不僅醫療設備全部得以應用,同時還開展了10多項新技術應用到醫院日常工作中。(圖/徐敬 文/顧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