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限購”擴圍 買高收益率產品“基本靠搶”

■本報記者 毛宇舟

除了樓市,銀行理財也玩起了限購,而且從封閉式產品向淨值型產品擴圍。其背後的關鍵詞在於“高收益率”。

近日,普益標準披露2018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情況,截止2018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共計109178款理財產品,較上年末減少13112款,同比下降10.72%;存續規模為3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5萬億元,同比增長8.5%。

從購買端來看,預期收益型產品的減少,也使得難以轉變觀念從而購買淨值型產品的投資人,感到心儀的產品是求而難有。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發行少,高收益率的產品一直以來基本都是10分鐘就發售完畢,很多產品還需要定向預約,買到“基本靠搶”;此外,部分淨值型產品也由於太搶手遭遇了銀行限購。

客戶仍偏愛預期收益型

不怕有而難求,最怕求而難有。這句話用在偏愛預期收益型產品的客戶身上再合適不過;在淨值化產品以及打破剛性兌付的大趨勢下,預期收益型產品在市場上發行數量呈下降態勢,也使得傳統客戶會遇到沒有產品可買的情況。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經理對記者表示,預期收益率大於4.60%的產品基本都是秒搶,客戶尤其偏愛期限較長的產品,資金閒置時間短是客戶考慮的原因之一。從收益率來看,預期收益型的產品普遍收益率在4.0%以上,比淨值型產品仍然高出不少,因此仍有許多剛需客戶。

“好產品難買是相對的,預期收益型產品是主流的時候,高收益率產品也難買。此外,許多預期收益型產品到期後清算,後續產品數量減少,也客觀造成了預期收益型產品難買”,上述人士表示。

近日,平安銀行公告顯示,其月成長的淨值型產品也開始限購,產品停止追加購買。根據平安銀行規定,自3月22日開始,該產品僅支持新單購買,不再支持在原持有份額基礎上追加購買。

該產品1萬元起購,1元遞增,每月1號開放申購和贖回,業績比較基準為4.20%。根據該產品披露的近一年業績,自2018年4月份開始淨值逐月增加,2019年3月1日其淨值為1.227。平安銀行對記者表示,該調整系產品規則改變。

農村金融機構理財產品銳減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從發行主體類型來看,2018年末全國性銀行理財產品的存續數量及存續規模均領先,城市商業銀行次之,最後是農村金融機構。其中,全國性銀行(包括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存續數量為47279款,同比減少13.38%,存續規模為24.77萬億元,同比增長9.64%;城市商業銀行存續數量為34470款,同比減少7.21%,存續規模為4.47萬億元,同比減少4.25%。

農村金融機構(包括農商銀行、農信社、農合行)的產品存續數量為27429款,同比減少10.23%,存續規模為1.47萬億元,同比減少6.55%。

普益標準研究員李明珠認為,2018年監管政策頻出,銀行資管嚴監管態勢持續,給農村金融機構特別是實力較弱的中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帶來了較大沖擊。隨著淨值化轉型不斷深入,行業頭部聚集效應將進一步凸顯,實力較強的農村金融機構或可抓住此次轉型契機,實現彎道超車,比肩全國性銀行與城商行;而實力較弱的農村金融機構則需要審慎考慮資管業務的後續發展路徑以實現全行的可持續發展。

從認購對象來看,2018年末個人理財產品存續數量為82715款,同比增長1.33%,存續規模為23.54萬億元,同比增長17.03%;機構理財產品存續數量為24040款,同比減少28.82%,存續規模為5.62萬億元,同比減少6.15%;同業理財產品存續數量為2423款,同比減少64.81%,存續規模為1.55萬億元,同比減少44.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