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祖训》都写了些啥,朱元璋为什么规定"一字不可改"?

《皇明祖训》都写了些啥,朱元璋为什么规定"一字不可改"?

《皇明祖训》都写了些啥,朱元璋为什么规定

对于朱元璋,你说他是胸无点墨的要饭和尚也好,说他是不学无术的乡村莽夫也罢,但你不可否认,他写出了令整个大明王朝都奉为圭臬的永恒经典——《皇明祖训》,作者一列明晃晃地写着"朱元璋"三个大字。此书是朱元璋为巩固皇权统治而专门编纂的对后世子孙的训诫录。

自洪武六年出版成书后,《皇明祖训》的出发点就证明了它不是摆设,而是行如法律的一种皇权象征。朱元璋对此书曾立下军令状:"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明太祖说得已经非常明确,后世不论皇帝还是文臣,都不能修改其中的任何一个字。那么这本祖训里究竟写了些啥,竟让朱元璋这么在乎?

《皇明祖训》都写了些啥,朱元璋为什么规定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朱元璋对祖训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皇明祖训》始纂于洪武二年,成书于六年,九年又加修订条款,二十八年再次勘正,最终才成为如今的成品。接着我们来看其构成部分,祖训共分为十三章,分别为:首章、持守、严祭祀、谨出入、慎国政、礼仪、法律、内令、内官、职制、兵卫、营缮、供用

首章相当于编书总则,朱元璋在此详述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通过前朝经验所得的历史观。他从住山洞的野民开始说起,渐渐有了社会体系,然后又有了规矩和章法,所以大明必须要有一套永垂不朽的至理真言去指导后世行为,只有这样"天地、祖宗亦将孚佑於无穷",天道和祖宗都会护佑。

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还在总则里提出了四点比较"奇怪"的硬性要求。

《皇明祖训》都写了些啥,朱元璋为什么规定

一,禁用"黥刺、腓、劓、阉割"等酷刑,并且谁敢提出恢复这些惨无人道的刑罚,那么他将会被凌迟处死,而且全家遭殃,可见朱元璋是铁了心要废除酷刑;二,权利中枢之中不再设立丞相一职,这一点朱元璋就有些武断了,因为他觉得秦汉唐宋等王朝的覆灭都与丞相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他为了避险,就废除了实行了两千余年的丞相制。

三,皇亲国戚犯法不与庶民同罪,除了谋反之罪不赦之外,其余罪罚都要经过王朝审判法庭仲裁才可定罪,皇帝是主法官,而不得擅自拿问,从此条可见,朱元璋对子孙后世以及同宗同族有着极大的宽容;四,朱元璋提出了对于邻国的对外方针政策,他将朝鲜、日本、大小琉球、安南等东南沿海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即永远不去征服的对象。

《皇明祖训》都写了些啥,朱元璋为什么规定

首章之后,剩下的十二章主要阐述了朱元璋对"敬天法祖"的一些言论和看法,即敬拜天帝和祭扫祖先。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朱元璋对于仁礼之法还是十分在意的。接下来小解将剩余十二章的主要内容以关键字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持守:自我持身之道,重点强调了节俭;严祭祀:严肃祭祀行为,规定祭祀程序;谨出入:谨言慎行,三思后行,不可轻易动止;慎国政:不是说兢兢业业就可以,朱元璋的意思是多安插耳目,广泛收集一手情报,这为后来的锦衣卫和东厂的诞生打下基础;

礼仪:各种礼仪,上到外使觐见,下到吃饭喝茶,必须遵循礼仪,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规定了后世子孙的取名定式,比如燕王朱棣的后代用字为"高瞻祁见佑 厚载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 简靖迪先猷",可惜大明只传到了"由"一辈就已陨落;

《皇明祖训》都写了些啥,朱元璋为什么规定

法律:精简版的大明律法;内令:"内"即内宫,女人不得干政;内官:对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以及宦官的一些规定;职制:王孙封爵的参考准则,以及王府等级的设定等;兵卫:国家军队编制问题,分守镇兵和防卫兵;

营缮:规定王宫规格和格式,不得超越;供用:主要是对附属国的管理规定,包括岁银以及回赠。

整体来看,《皇明祖训》涵盖了国家发展所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是朱元璋为让自己一手缔造的帝国能够永传万世而绞尽脑汁想出来的精髓,作为这个帝国的第一代主人,他当然要定下帝国运转的法则,他认为只要遵循这个法则,大明就可以永续,所以他才会立下规定,规定后世子孙不可擅自更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