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被髮配新疆後 七十歲的老臣為何自縊於圓明園

1840年6月,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響。

在這場力量不對稱的戰爭中,清軍節節敗退。英軍只付出極微小的代價,就一路攻城拔寨,順利打到天津大沽口。天津到北京,只有短短數日路程。面對英軍的威脅,此前一直主戰的道光皇帝不免動搖起來,願意按照英國人的意願,實行通商並懲辦林則徐。

於是,一年前因為“虎門銷煙”名震中外的林則徐,成了朝廷的“替罪羊”,被革除職務。1841年底,當英軍再次北上之際,林則徐被從重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林則徐被髮配新疆後 七十歲的老臣為何自縊於圓明園

林則徐遭到懲處,意味著主戰派的徹底失敗。1842年6月8日深夜,一個主戰派老臣,留下“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穆彰阿)不可任,林(林則徐)不可棄也”的遺疏,自縊於圓明園,為第一次鴉片戰爭,抹上一絲悲壯的色彩。

這個老臣叫王鼎。

王鼎,字定九,陝西蒲城人,生於1768年。王鼎小時候家裡很貧窮,因此勤奮讀書,用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幸運的是,他成功了。1796年,王鼎考中進士,步入仕途,此後幾十年宦海沉浮,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禮、戶、吏、工、刑等部侍郎,戶部尚書,河南巡撫,直隸總督,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

林則徐被髮配新疆後 七十歲的老臣為何自縊於圓明園

在清朝,官場上很講究紐帶關係,有同鄉之誼的人,往往“抱團取暖”,以取得一呼百應的效果。曾國藩、李鴻章等就是這樣做的。王鼎剛剛步入官場時,他有一個陝西老鄉,叫王傑,是狀元出身,官至東閣大學士,又貴為帝師,在朝廷裡炙手可熱。可是,王鼎從不去巴結王傑,更沒有求他拉自己一把。

王鼎比林則徐大了17歲,他們一個是陝西人,一個是福建人,本來沒有任何聯繫。但是,他們的政治理念很接近:他們都是治理河道的高手,力主禁菸,在鴉片戰爭中持主戰派立場。所以,當林則徐奏報朝廷,稱“此禍(鴉片)不除,十年之後,不惟無可籌之餉,且無可用之兵”時,王鼎第一個站出來支持他。

後來,朝廷裡的主和派如穆彰阿、伊里布、琦善等開始佔據上風時,王鼎又與林則徐一起,和他們進行堅決的鬥爭。然而,道光皇帝本人的態度也發生了動搖,遷怒於林則徐、鄧廷楨,將他們革除職務。王鼎奏報朝廷,保護林則徐、鄧廷楨。

林則徐被髮配新疆後 七十歲的老臣為何自縊於圓明園

1841年,河南祥符(今河南開封)黃河決口,王鼎被朝廷派去署理東河河道總督,督促堵塞河道。王鼎利用難得的機會,請求朝廷派遣林則徐助襄河工。在治理河道期間,王鼎與林則徐“朝夕駐壩”,日夜監工,終於趕在第二年春汛發作之前將河水修歸故道,保護了黃河兩岸百萬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因此,民眾親切地稱王鼎、林則徐為“黃河雙魂”。

河道治理完畢,王鼎奏報朝廷說:林則徐治河認真得力,論功行賞應是第一,請皇上撤銷對他的處罰,委以東河河道總督重任。然而,這時候英軍第二次北上,讓道光皇帝膽戰心驚。道光皇帝擔心重新啟用林則徐會激怒英軍,不顧當初自己給林則徐的承諾,食言而肥,堅持將林則徐發配到新疆伊犁,“林則徐於合龍後,著仍往伊犁。”

林則徐被髮配新疆後 七十歲的老臣為何自縊於圓明園

王鼎聞訊火速趕回京城,當面向道光皇帝推薦林則徐,並斥責穆彰阿“妨賢”、琦善“誤國”。然而,林則徐被髮配新疆已無可挽回,與英國的和約簽訂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割地賠款已成定局。王鼎萬般無奈之下,毅然決定向道光皇帝“尸諫”——他要以自己的死,喚醒道光皇帝心中尚存的血性。

1842年6月8日夜,王鼎留下遺書,疾呼“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隨後,在圓明園自縊身亡,時年76歲。

林則徐被髮配新疆後 七十歲的老臣為何自縊於圓明園

聽到王鼎的死訊時,林則徐正在奔赴新疆伊犁的路上。悲憤之中,林則徐揮筆寫下《哭故相王文恪公》:

“才錫元圭告禹功,公歸遵渚詠飛鴻。休休豈屑爭他技,蹇蹇俄驚失匪躬。下馬有墳悲董相,只雞無路奠橋公。傷心知已千行淚,灑向平沙大幕風!”

1842年8月29日,在王鼎死後81天,《南京條約》正式簽訂,香港從此脫離了祖國懷抱,一去就是155年。

【參考資料:《清史稿》《鴉片戰爭》《林則徐詩詞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