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康雍乾盛世”,只是中國皇權專制主義的迴光返照

2018年年底,著名小說家二月河去世。有關康雍乾盛世的話題再次被人們所關注。“康雍乾盛世”是真實存在還是滿清皇帝自誇的產物?曾經在史學界曾經引發廣泛爭論。但是,看待“康雍乾盛世”至少應該包含兩種視角:縱向(歷史)的視角以及橫向(世界)的視角。

“康雍乾盛世”中,康熙在位61年,雍正在位13年,乾隆在位60年(不包括他做3年4個月的太上皇),三人相加在位134年,佔到清朝壽命的一半。康熙統治的前半期天下不太平,清廷南征北戰。從康熙1697年第三次親征準格爾部大獲全勝,到乾隆,1796年禪位給嘉慶,剛好是100年。這100年僅有局部的低烈度戰爭,可稱“太平無事”,僅僅這一點,在秦代以降的2000多年專制社會就很難得。論武功,這100年裡“四夷鹹服”;論文治,有《康熙字典》、《四庫全書》相繼出爐,因此,舊史書對此稱道有加,稱其為“太平盛世”。(《千秋興亡·清》141頁)

所謂“康雍乾盛世”,只是中國皇權專制主義的迴光返照

康熙蠟像

支持“康雍乾盛世”說法的清史專家戴逸認為,盛世應該具備的條件是,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穩定、國力強大、文化昌盛等等。 他認為,清朝盛世比漢、唐要興盛,發展的程度更高。漢朝盛世只有五千萬人口;唐朝盛世時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是人口的高峰,大約九千萬。康雍乾盛世則有三億人口。

這說明康雍乾盛世的經濟發展尤其農業發展遠非漢、唐盛世所能比擬。從耕地面積來說,到乾隆中期全國耕地面積超過明末的最高額,達到735萬餘頃。

戴逸先生還認為,原來的遊牧地區在清朝變成半農牧地區,這是漢、唐沒有的。在制度上,“康雍乾盛世”的制度創新意義重大。政治制度的改革作用明顯。這是封建專制發展得最完善的時期。雍正年間軍機處的設立,加強了中央集權。母后、外戚、宦官、藩鎮的專權在清朝康雍乾時期都沒有。在處理民族問題上,清朝才是真正地鞏固了疆域。清朝在中央設立理藩院管理民族事務,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的行政機構又不一樣,實行的是一國多制。比如在西藏設駐藏大臣,在新疆、東北設將軍制,在西南地區改土司製為流官制,在蒙古設盟旗制,在維吾爾族地區設伯克制。這都是因地制宜,不把內地的一套全部用到少數民族地區。它們的形式與內容都不一樣,但目的都是集中權力,使得中央政府便於管理。漢、唐在西域設置是軍事機構都護府,而不是類似清朝的行政機構。戴逸先生的總結是,“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發展程度最高、最興旺繁榮的盛世。”

所謂“康雍乾盛世”,只是中國皇權專制主義的迴光返照

雍正像

中國人民大學王思治先生認為,清代官方文獻中的“盛世”,主要是經濟發達,邊疆統一。與當時的西方相比,中國雖然在科學和技術上已然落後,但它是傳統社會中的盛世、古代的盛世,是中國傳統社會發展的最後一個高峰。無論是從社會經濟發展,還是清代完成“大一統”的角度來講,“康乾盛世”都超過了漢唐兩代。中國人民大學劉風雲先生認為,“康乾盛世”中的盛世,其界定標準應是清朝當時的綜合國力。當時的清朝曾經有過一個輝煌時期,人口增加,社會發展,此後盛極而衰。“康乾盛世”是歷史客觀存在的。

中央民族大學姚念慈認為,人民大眾生活的安寧富裕,應該是“盛世”的主要標誌之一。在專制和民族壓迫極其嚴重的清前期,民間社會的富裕程度和人民大眾的生活水平實際上是下降和倒退的。在“康乾盛世”之後,清朝的國力逐漸衰落,而其民族矛盾、社會矛盾的根源以及人民大眾的貧困化積累過程,都可以追溯到“康乾盛世”時期。歷史上有些人對前朝稱為盛世,多是出於一種情感上的追憶,不能用來作為歷史學論證的根據。康熙君臣稱本朝為“盛世”,最初出發點就是滿洲統治者的政治需要

在政治上,清朝統治者所說的滿漢一家並未真正達到,滿漢之間的隔閡是始終存在,滿族統治者始終不信任漢人。這主要體現在兩點:1.在朝廷,統治者重用滿人,漢人大臣在數量和權力上都受到限制;2. 防內甚於防外,八旗軍一半駐防在北京及周邊地區,一般駐防在全國各大小城市,若有民眾反抗,八旗軍立即配合其他軍隊鎮壓。

所謂“康雍乾盛世”,只是中國皇權專制主義的迴光返照

乾隆

在經濟上,確實有一些城市比較繁榮富庶,一些王公貴族和官員生活奢侈。但是,底層民眾生活是考察康雍乾三代的重要指標。康熙年間,以清代經濟最發達的江南地區為例。因為重賦繁役的壓迫,即使沒有天災,民眾生活也相當辛勞。上海縣衙小吏姚廷遴的生活記錄《歷年記》記錄了明崇禎元年到康熙36年的親身見聞。順治18年到康熙35年的記錄顯示,差不多每一年都有各種水旱災害、農業歉收以及棉花價格低落等等。上海縣人葉夢珠《閱世編》中的記錄,與《歷年記》基本一致。(《清史》54、55頁,馮賢亮,上海人民出版社)乾隆時代,老百姓生活並不容易,遇到自然災害就逃荒要飯,賣兒賣女。鄭板橋有一首詩《逃荒行》就寫到:“道旁見棄嬰,憐拾置擔釜。賣儘自家兒,反為他人撫。”

但是,在精神層面,康、雍、乾時期清人的精神風貌,還是統治者的氣度胸襟,都遠遠不能和“漢唐氣象”相比。葛兆光《想象異域》顯示,進入清朝之後,朝鮮使者對於清朝統治者統治下的中國有各種吐槽,認為是“夷狄竊國”。

儘管關於“康雍乾盛世”存在爭論,但這三朝是清代最強盛的時期。

(之一,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