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龍”已成明星戰機,但在軍貿市場有一個來自北歐的強勁對手

自從在印巴上空拿下首個"人頭"後"梟龍"一躍成為了中國戰機的明星產品。但是隨著航空市場的蛋糕越做越大,名聲鵲起的"梟龍"有一位來自北歐的對手——瑞典的“鷹獅”

從一戰飛機在戰爭中初試牛刀,到杜黑完成《制空權》,飛機在戰爭中的作用及其戰略意義逐漸被人們所認識。於是乎,各國開始競相發展軍事航空工業,甚至不乏一些小國、弱國和窮國。可是他們的產品要麼是在樣品或是圖紙階段就已夭折,要麼是勉強被硬拉上生產線,最後也只是被無可奈何地貼上了"本國專用"的標籤,鮮有能夠聞名於世的成功者。但是,瑞典的"薩伯"則顛覆了這一所謂的“傳統”。

早在1937年,“薩博”公司成立之初,就已經開始為瑞典空軍生產軍機。到了20世紀50年代率先安裝彈射救生座椅的戰鬥機J-21A和歐洲第一種後掠翼噴氣式戰鬥機J-29,先後被薩博公司成功研製。

“梟龍”已成明星戰機,但在軍貿市場有一個來自北歐的強勁對手

JAS-39"鷹獅"

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瑞典空軍開始對下一代戰鬥機進行規劃。正處於冷戰背景下,當時的瑞典上空稱得上是北約和華約兩大陣營空軍"貓鼠遊戲"的理想場地,況且俄國人研製蘇—27的項目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當中。面對著如此嚴酷的現實,瑞典軍方提出了三大"苛刻"要求。

第一就是要"一機多用",和當時美蘇那樣的大國比瑞典最多隻能裝備200到300架左右的戰機,國力有限的瑞典不可能為每一項任務都去單獨開發一種機型,所以必須要有"多面手"

其次是要有優良的空戰能力,以便應對闖入者。

其三,考慮到效果防空能力有限,且又是多森林國家,瑞典人制定了飛機最大起降距離不得超過800米的嚴苛標準。

雖然,薩伯公司有成功研製戰機的經驗。但是,此次研製對於薩博公司而言還是極具挑戰的。,因為,必須處理好一機多用和短距離起降這對矛盾。短距離起降就意味著飛機要足夠輕,可輕盈的機身內要裝下足夠的設備以便同時滿足空戰、對地攻擊、反艦、偵察等多種功能,戰鬥力又不能打折扣,而鰍小身板還要承受著足夠多的的外掛武器。

為了保證足夠輕的機體能承受住較大載荷,薩伯公司採用了質量輕且強度高的複合材料,使用量佔到機體結構的25%~30%。JAS-39翼展8米,機長14.1米,高4.7米這身材可是上世紀70年代服役的戰鬥機中最小的。可它卻能輕鬆掛載7噸重的武器,這背後複合材料功不可沒。

“梟龍”已成明星戰機,但在軍貿市場有一個來自北歐的強勁對手

"鷹獅"剖面圖

外掛的問題解決了,可內部"矛盾"怎麼辦呢?愛立信出手了。作為新戰機的雷達製造商,在結合分析之前的Saab-37的雷達設備後,愛立信開發出了PS-05雷達,這是一種多工作模態脈衝多普勒雷達,採用縫式波導平面陣列天線,液冷行波管發射機。在軟件控制下通過使用複雜多變的波形和高中低的脈衝重複頻率,實現了對空,對地等各種任務所需的多種工作模式。這樣一款多功能雷達,體質僅相當於Saab-37雷達的60%,重量更是隻有前者的一半。完全滿足JAS-39小機體的空間需求。

如此一來,矛盾被巧妙化解,配上比較成熟的成近距耦合鴨式佈局, JAS僅需從公路滑跑300米左右,便可直上青天,在瑞典這樣的多森林國家裡,它可以憑藉卓越的起降性能,依靠高速公路和路邊隱蔽所中的燃料彈藥來保持作戰能力。

“梟龍”已成明星戰機,但在軍貿市場有一個來自北歐的強勁對手

"鷹獅"練習短距離起降

這款新型戰機,被命名為JAS-39。JAS分別代表攔截(Jakt)、攻擊(Attack)、偵察(Spaning)三種含義,雖然之前多用途戰鬥機別的國家也有過,但是一架飛機主要還是用於一種用途,其他方面兼顧,也因此需要設計若干型號的改進型才可滿足需要,而JAS-39只需要根據作戰時將所執行的任務,將相應程序輸入到機載的計算機上,在掛上相應的武器和吊艙,就可以了。

“梟龍”已成明星戰機,但在軍貿市場有一個來自北歐的強勁對手

一旦有情況鄉間公路上也能起飛

1996年在經歷兩次飛行事故和改進後JAS-39入瑞典空軍服役,對此頗為滿意的瑞典空軍給他起了"鷹獅"的綽號。相傳這是一種北歐神話中的怪獸,長著獅身,鷹頭和鷹翅,能夠像鷹一樣飛行也能像獅子一樣奔跑,這倒也符合"多面手"的身份。

在當時"鷹獅"的單價僅為2000萬美金,每小時的維護成本也只有每小時3500美元,高性價比的"鷹獅"很快打開了銷路。匈牙利、巴西、泰國、等國紛紛購買。如今,“梟龍”雖然強勢崛起,但是與"鷹獅"在國際軍貿市場上一爭高下,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