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碼頭的品牌之路

2月8日,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女士與世長辭,享年73歲。

直到昨天,這一消息才被媒體傳出,引發了無數人的懷念和唏噓。

如果用兩個名詞來概括臧健和的話,一個是“水餃皇后”,另一個就是“臧姑娘”。

而她本人也是被譽為香港“獅子山精神”的代表和腳註:開拓進取,勤奮拼搏,刻苦奮鬥,臧健和一生不向命運屈服,並在商界大獲成功,堪比今天我們所熟知老乾媽-陶華碧。

斯人已逝,逝者長存,在懷念完臧健和同時,我們更需要了解和關灣仔碼頭的品牌之路。畢竟品牌資產、品牌戰略和品牌定位一直是筆者一直關注和在做的事情。


灣仔碼頭的品牌之路

可以說,灣仔碼頭之所以能在國內外市場取得成功,並且迅速走紅,與其品牌定位,品牌故事和創始人所堅守的原則是不可分割。

今天,就為大家簡析一下灣仔碼頭的品牌之路。

一.創始人的故事,絕境中起步

和其他品牌一樣,每一個品牌的創始人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所熟知的故事。這個故事或喜或悲,都很有特點。

表面上來看,臧健和從一個街邊女販到成功的企業家,可以說完成了人生的逆襲。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份幸運背後,卻是一連串的不幸和痛苦。

年輕的臧健和,在24歲那年遇見了來自泰國的丈夫來,兩人育有兩個女兒。她的丈夫是來援華的,戰爭結束之後就回國了。因為他重男輕女,後來有了兒子。在這樣的情況下,臧健和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丈夫,決定獨自撫養兩個女兒。

這一決定背後是要付出的,是巨大的代價。由於語言障礙和技能缺失,臧健和只能靠賣苦力吃飯。一天打三份零工,才能支撐這個家庭。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一次意外的工商,使得她失去了現在的工作。於是,工作一籌莫展。

一次偶然的機會,因臧健和的朋友誇她餃子做的好;於是,這才促使她便想起了家鄉美食餃子。於是,臧健和開始在灣香港著名的仔碼頭附近推著小車,賣起了水餃。要知道,創業之路從來都堅信,彼時的臧建一邊和管理隊鬥智鬥勇;另外一變還要去研究市場口味,畢竟北方口味和香港人的口味,有相當大的出入。


灣仔碼頭的品牌之路

臧建和沒有退卻,而是鐵了心地要做好這一碗水餃;於是她一家一家的店去拜訪,購買和試吃。同時,不斷徵求客戶的意見,根據市場調查結果來進行改樣。

從皮的薄厚、到原材料再到還是瘦肉和肥肉的比例以及,始終在奮鬥的路上。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臧健和做的的餃子又爽滑又稀薄,非常適合香港人的胃口兒童。漸漸地,回頭客也越來越多;漸漸的,她“水餃皇后”的名字也傳遍了大香港的大街小巷。

這樣的草根創業故事,如何?能不觸動人心?如何能讓人拒絕?所以,灣仔碼頭成功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它講好了一個真是感人的故事。這是品牌的起點,也是最能打動人的地方。

二.臧健和的三個原則

所有灣仔碼頭的官宣中,都逃不開與一個詞-品質。事實也是如此,早在流動商販時期,臧健和賣水餃就給自己定下了三個鐵打不動的原則-高品質,嚴要求,聽意見。

高品質

餃子的品質源於食材,而在食材這一方面,臧健和從不手軟。她挑選的總是最新鮮,最入眼、最美味,無論是蔬菜和肉,即使是麵粉也要用最勁道的。相傳,為了選好最好的肉餡原料,她不惜以高於市場價五倍的價格,入廠親自選購。

這種行為,在現代也許都不會為許多人所理解,更何況那個時候。於是,有技術人員感慨,20多年第一次碰見這樣的客戶。不僅對品種部位都如此挑剔,甚至連肥肉和瘦肉的比例都要斤斤計較,正是這樣的斤斤計較,才有了灣仔碼頭的高品質。


灣仔碼頭的品牌之路


相應的,就是灣仔碼頭其他餃子品牌的高價格。畢竟說一千到一萬,產品質量是品牌的基礎,沒有高品質的產品做支撐,品牌絕對走不遠。

嚴要求

隨著臧健和生意的逐步壯大,其工廠也由從小木屋變為廠房,上至總統府,下到棚戶區。考不誇張的說,他的位置搬哪裡,顧客們就跟到哪裡。不僅顧客越來越多,合作廠商也越來越多。

擴張的同時,臧健和並沒有因為管理人員眾多而疏忽了品質和衛生。相反,為了堅守原則,一向對員工和藹的臧健和,親手開除了員工。

1982年的夏天,有一位廚師因為麵粉不夠,進行了摻水。並抱怨,這樣隨隨便便也賣出得出去,何必花費那麼多精力。當這件事情傳到臧的耳朵時,她發了有史最大一次火。“顧客永遠都不能得罪,你是灣仔碼頭第一個想隨便做的人,你是第一個,也只能是最後一個!”

正是這樣的對衛生和員工的苛求,不僅樹立了權威,也打造了自身靠譜的品牌形象

聽意見

事業越做越大,臧健和卻一直虛心吸取客戶意見。初心始終不變,沒畢竟在最開始創業的時候,她就不厭其煩的向顧客徵詢意見。也正是在她的細心和厚臉皮之下,在顧客的誠懇建議之下,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張江臧健和深知這一點,也十分感恩。

三.品牌飛躍,兩次戰略合作

如果按照這樣的發展套路,灣仔碼頭不會走到今天。灣仔碼頭,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市場規模和市場地位,能夠成為一個知名的水餃品牌,主要源於灣仔碼頭的兩次戰略合作。一次是與日本大丸百貨公司的合作,帶領灣仔碼頭進入到了超市;另一次是跟通用磨坊,幫助灣仔衝出香港,走向世界。


灣仔碼頭的品牌之路


和大丸合作

灣仔碼頭和大丸百貨公司的合作,起因非常偶然。主要是百貨老闆女兒及其挑食,卻對灣仔碼頭的水餃情有獨鍾。而大丸百貨的老闆也看到了灣仔的潛力,決定讓他進入超市,便伸出了合作的橄欖枝,然而卻被臧建和拒絕了兩次。

為什麼呢?這麼好的機會?

重點說說第二次吧,第二次是因為大丸公司想讓灣仔的水餃貼牌,使用日本人的牌子。這一點,觸動到了臧建和。這個不向命運屈服的女人,斷然拒絕了這一要求。畢竟,灣仔碼頭的產品來自中國,也是靈魂所在。要是灣仔貼牌了,一切努力都化為東流的。

於是,在臧建和的堅持下,灣仔碼頭的品牌終於保住了。最後大丸妥協,雙方達成了20年的合作協議,直到大丸退出中國。

聯姻通用磨坊

灣仔碼頭的成功,引起了諸多商業大佬的關注,其中就有美國品食樂公司。品食樂三番兩次地盛情邀請,臧健和去美國參觀工廠。臧被品食樂的誠意打動。當她看見品食樂的工廠,現代化的管理和機械化生產,先進的操作系統和操作工人的嚴謹用心時,彷彿哥倫布看見了新大陸一樣、於是,之前一直拒絕品食樂的臧,當場決定拍板合作,

後來,品食樂被通用磨坊收購;通用磨坊成為了它的控股股東。後者憑藉著其強大的融資能力和冷鏈優勢,幫助灣仔碼頭實現了全國的擴張,並走出香港,走向世界

。回報也是理所當然,在最新的一期財報中,通用磨坊財報顯示:其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銷售額下滑4%,然而旗下速凍餃子,灣仔碼頭卻為正增長。

兩次與外資的聯手,不僅推動了灣仔碼頭,從當年的一個工廠成為一個世界品牌,而且發展中,她始終堅持初心、堅持原則,堅持中國品牌。才有了今天,大家所熟知的灣仔碼頭。


灣仔碼頭的品牌之路


寫在最後

灣仔碼頭講好了一個故事,以單親媽媽臧健和的一生為線索,描述了臧姑娘帶領兩個幼女,艱苦創業,最終成就一番事業的傳奇故事。

這個品牌故事之所好,就在於它不僅感動了消費者,也間接宣傳了灣仔碼頭的產品。灣仔碼頭的廣告語是“每顆水餃都是媽媽的用心”。廣告語將灣仔碼頭水餃定位於“媽媽的味道”,更好地契合了消費者的消費情懷。

成功的品牌都很擅長“講故事”,用故事把品牌的歷史、內涵、精神向消費者娓娓道來,並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品牌理念的灌輸。這一點,需要牢記。本質上,灣仔碼頭是用一連串故事穿起來的品牌。

如今,灣仔碼頭仍是個春節裡中國人的餐桌主角,而它的創始人臧健和已不在。

她的離開,結束了“水餃皇后”時代,但她的勵志傳奇,仍會隨一袋袋灣仔碼頭傳揚於世。灣仔碼頭品牌的成功,值得所有企業和品牌學習。

正如一位中國臺灣網友在緬懷臧健和時說:“灣仔碼頭也是一個文化符號,吃餃子並不是南方人的習俗。(灣仔碼頭)將兩岸三地串成完整的大中華區,這種感覺很親近。”

臧姑娘,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