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小論夷陵之戰(一)前期

說起三國裡的有名的戰役,不禁會讓人想起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而作為形成三國三足鼎立之勢戰爭之一的夷陵之戰卻少有人談論,筆者通過一些資料以及影視劇的觀感對這場戰役也有一些小的看法,且小論一番。


起因及背景

在關羽大意失荊州以後,被東吳孫權俘虜,勸說投降不成,慘遭殺害。其兄劉備為報仇雪恨,舉蜀國之兵討伐吳國。在這裡,不得不提起諸葛亮,諸葛亮早在劉備三顧茅廬時,曾給劉備出謀劃策,其中他的方略中有兩條:以荊州起家,與東吳結盟對付強大的曹魏,不可輕易討伐東吳。荊州對於劉備來說是戰略要地,但是關羽卻大意弄丟了,可以說根基已經失去。兄弟被東吳所殺,便要舉國伐吳,這樣做其實已經違背了諸葛亮給其制定的戰略,雖然說可能諸葛亮的部署也有其弊端,但是劉備到那時已經將它全盤否定,沒有繼續對它進行修改貫徹,其實為他伐吳失敗的結果埋下了伏筆。

夜語小論夷陵之戰(一)前期

勢如破竹 隱患重重

據一些資料的記載,劉備在伐吳開始時佔盡上風,可謂勢如破竹。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1、蜀軍軍事實力強於吳軍,這點確實無法深究。2、劉備可能也深知進入吳境作戰如果拖延時日太長,便會對自己不利,所以可能他強調速戰,強調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重點擊破。這種策略在戰事前期確實很有效果。3、吳軍前期指揮不利,蜀軍的戰略意圖就是想著和吳軍的主力決戰,而吳軍恰恰中了蜀軍的激怒策略,與其硬碰硬,結果可想而知。

其實這樣所謂的勝利背後也隱患重重,一是深入吳境百里,後勤保障不足,而且沒有根據地,如同流寇一樣作戰,時間一長失敗在所難免。二是,畢竟伐吳的前期準備不足,對一些具體的地形,地勢不可能有清楚詳細的瞭解,如果敵軍變換方式,難免不能應急。三是,蜀軍在勝利後沒有考慮變換戰略,而是依舊如以前的戰略,如若被敵人識破,可能敵人就會有策略應對。勝利的可能就會大打折扣。四,劉備伐吳,其實更多是意氣用事,想滅吳。他可能認為,我把吳國的軍隊消滅完了,這個國家就垮了。其實說到底可能是沒有明確的目標,這次戰爭並不是佔領國土,而是一個讓人說不清楚的目的。

夜語小論夷陵之戰(一)前期

上述的這些就是夷陵之戰開始之前的一些情況以及分析,其實依據這些,可以發現,吳軍如果能夠改變戰術,不與其針鋒相對,勝利是理所當然的。在陸遜執掌吳軍後,他改變了作戰戰略,並且充分發揮地形優勢,戰勝了蜀軍。在文章第二部分中會有詳細的論述。

夜語小論夷陵之戰(一)前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