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专访:西湖大学属于全社会 太多人没法感谢 有人把养家糊口的工资都捐出来了

都市快报

今天(10月20日)中午,在西湖大学成立大会后,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接受了媒体采访。

关于西湖大学,施一公都说了些什么?我们来看看——

问题——西湖大学,从开始到现在来之不易,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最想说什么?

施一公:

这个问题挺好的,如果是对媒体说的话,想特别感谢媒体对西湖大学的理解和支持。在社会力量办学中,媒体的支持,对我们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特别感谢。

如果是对老百姓,对大众,最想说的是,非常幸运,在这一个新时代,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得到社会各界,包括政府,老百姓各方面的帮助。

我们晚上一起聚会,经常晚上10点、11点还在一起讨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运气怎么这么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创办西湖大学。

问题——迎难而上创办西湖大学,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西湖大学这样一所特殊的大学,是不是有一种使命感,如何

体现中国特色?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专访:西湖大学属于全社会 太多人没法感谢 有人把养家糊口的工资都捐出来了

施一公——

西湖大学是一所新型大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所以肯定很多困难,它就像一个新生儿,从出生到走路到跌跟头,要学很多东西,我们正在学习过程中。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困难。我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具体些的话,困难是什么?

很多方面,一个小例子,比如中美贸易战,对我们的捐赠也有很大影响,是意料不到的影响,西湖大学的命运,和国家是同样的命运,起码对捐赠是同样的影响,可以说,我们的难和国家的难,是连在一起的,这是很独特的一方面。

难在哪,对我来说,第一个反应不是多难,而是支持有多大,每天都非常感动,一页两页的感谢都没法说清,太多人太多人没法感谢。

说一个细节,三年前,我们四个人一起,去和西湖区政府沟通,有一位普通公务员有感而发,说,只要在我的位置上一天,就全力以赴支持西湖大学一天,等退休了,我也会让继任和同事继续支持。

还有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不说名字了,顺着西湖大学基金会的地址,找到北京的办公室,拿出借记卡,刷卡10万元,几乎是他的全部了,都给了西湖大学。工作人员真的是眼含热泪,不知道说什么好,劝都劝不住,是工资,养家糊口的工资。

讲不完的,尽管只有400多位捐赠人,但每一位都可以拍一个电影写一个小说,都在为同一个事情。

难么,真的不难,有什么难的呢,有国家支持,有全社会帮助,我们那点小难处,都不值得在这里说。

还有中国特色。我们现在的办学方式,就是中国特色,它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中国也是很罕见。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负责办学方向,校董会具体负责,每一位教职工参与到里头,可以说每一位职工都是大学拥有者。甚至每一个老百姓,不管你是否捐赠,都是西湖大学拥有者之一。可能老百姓没有意识到,西湖大学不是属于某个人的,属于整个社会的,是社会资产,一定会传承下去,这是最长久的办学方式,这是中国特色。只有在中国,才能用这样的方式把学校办下去。

问题——怎么看中国民办教育的未来?要持续发展下去,怎么留住这些师资?

施一公——

很幸运,国家特别看重民办教育,2016年,有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在历史上,对民办教育如此重视,社会如此关注,也是史无前例。

民办教育促进法里,有一个表述,说民办教育要分类管理,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要和公立学校同等待遇。可以仔细品味一下,这是党和国家和政府,对民办教育很大的支持。有这个背景,西湖大学是得到法律保障的。

问题——从创办到今天三年有余,当初在筹建西湖大学时,是怎样的初衷?未来,要打造怎样的一所国际高校?对浙江又有怎样的引领作用?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专访:西湖大学属于全社会 太多人没法感谢 有人把养家糊口的工资都捐出来了

施一公——

特别想强调,初衷不是我一个人的初衷,也不是我们最初7个人的初衷,也不是代表500万留学人员的初衷,也不是哪一代人的。

比方说,我的母亲,我107岁的爷爷,都特别支持。我的爷爷,代表的是年长一辈,父母代表的是长辈。还有我们的后辈,孩子。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我们总是希望中华民族可以伟大复兴,现在我们正在做,这个初衷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全社会的初衷。每次遇到困难,只要想到初衷,就可以有很多力量。

在杭州创办西湖大学,就像车俊书记、周江勇书记说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以西湖为地标,我们用西湖来命名,希望能够给杭州科技带来新活力。

我们在做基础研究,已经开始在浙江落地,当然以基础研究为主,也看重科技转化。在不久的将来,也许5年、10年,在不同领域不同层度,我们会对经济、尖端科技发展,带来贡献,让杭州更有吸引力。

以后,来杭州不止是看西湖,也是看西湖大学。

国际高校,可以这么说,我们希望每一位年轻教师,都是在领域内的高精尖水平,尽管只有300位老师,但这300人就是300位各自领域顶尖的科学家啊。

我们笃信不疑,将来,西湖大学一定是一所中国人骄傲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学。

问题——西湖大学基金会的筹资机制?目前进展?

施一公——

西湖大学的新和独特,在于办学模式。可以说,西湖大学是基金会创办的,它承担了极大的作用,面向社会募资,推荐董事会成员等,是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金会的募资方式和欧美一些大学一样,但也有独特的地方,更加注重中国元素,包括接近企业家、私募,并没有在大场合,而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沟通。

到目前为止,西湖大学有36位创始捐赠人,都是捐赠了很大的额度,才能进入这个行列。另外,还有400多位捐赠人。目前,募集的资金已经超过35亿元人民币。

等西湖大学走入正轨,相信捐赠会进一步打开局面,我对几年之内达到总金额200亿元人民币以上,充满信心。

如果资金有200到300亿元,我们用利息,用投资收益运行大学、引进人才,应该是可以的。

前面问的师资招聘中,它就可以发挥最主要的作用。很简单,我们把最顶尖的科学家请到杭州来,他们可以心无旁骛的研究,无论是年薪、福利,还是住房、医疗保险,都是最有竞争力的。

有社会捐赠的支持,才能做到这一步。这一步,不能靠政府,不能靠国家支持,这是真正体现这样一个新型大学的支持办学的做法,是社会支持,基金会支持的。

问题——您是一位明星校长,听说您9月份在西湖边晨跑。请问对杭州这个城市的感受,以后家庭重心是否在杭州?

施一公——

不仅我喜欢跑步健身,让自己精力充沛。我的同事,比如仇旻(西湖大学副校长)也跑步,但现在突飞猛进,每公里的步速比半年前提高了一分钟,不可思议。

健身跑步是一个生活方式。也是我一直很钟爱的活动。

我对杭州非常喜欢,西湖边跑步,本身就很浪漫。一开始,我在北京工作,2015年坐高铁来杭州,一年来了19趟一年。2016年来了将近40趟,可以说,不会有一个礼拜是不在杭州的。

在杭州的日子多于在北京的日子。重心?换个问法吧,可以说这辈子最想做什么,那就是西湖大学。

我在不同场合说,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前40年我就做了一件事,就是成家立业。又用了10年做第二件事,在清华做了学科建设。这两件事,似乎都是为了第三件事准备,就是这辈子最大的一件事,创建西湖大学。

很庆幸,能在杭州这样有创新创业氛围的城市,思想开放,理解、包容、鼓励,在这里创建西湖大学。非常幸运。

对我来说,特殊的联系,杭州恰好是我父亲的出生地,是我107岁爷爷拿学位的地方,他1936年毕业于浙大,杭州也是最钟爱的第二故乡。

问题——欧美很多私立大学,都是世界一流名校。可以说,西湖大学是中国第一个,怎么看这种历史使命?

施一公——

四个字,任重道远。

因为是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目标定的很高,能否实现,我每天早晨起来,都能感觉到压力,但更多的是动力。我经常讲的一句话,西湖大学每走的一步,都是扎扎实实,没有一点偏离我们的梦想。请大家放心,相信西湖大学在按照梦想、设定、目标,一步步走。

以后会不会有第二所、第三所,不敢说。只要西湖大学顺利走下去,能够成功,肯定会有一批同一个目标的大学,为了同一个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起努力。

这一点是西湖大学的责任。尽一切努力不辜负期盼。

问题——听您讲到,西湖大学会有一个新的学术评价体系。具体讲讲?

施一公——

详细讲比较困难,简单说说吧。

众所周知,指标体系是一个指挥棒。总体来讲,中国进步非常快,但现在很多指标过重看重数字,比如文章发表数,被引用数字等,它不是没有意义,但是过分强调,会把大家带到一个很窄的道路上,就不会把目光放到对社会的贡献上,尤其是不是在科学前沿,就被忽视了。

西湖大学承诺,不会把这些指标,作为学术判断的主要指标。

我们会用国际方式,有学术委员会,看学术研究是否在国际前沿,而不是看文章数。假如是国际前沿了,那么是否有一些进展和突破,我们有足够耐心,只要方向是对的,哪怕是五年、十年时间,我们愿意等对社会有贡献的成果,也不要一两年发一个文章。

一个大学,一定要有社会影响。不是去比校友,毕业后多少校友去了与企业做了精英、领袖,我们会看人类和社会重大发现有杜少贡献,来作为衡量。

希望10年、20年后,大家会记得我这句话。

20年后,哦,原来你们真的是代表中国人的智力水平,而且还往前推动了一些,这个推动就有很大意义。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专访:西湖大学属于全社会 太多人没法感谢 有人把养家糊口的工资都捐出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