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桃李滿園,王文炯老師我們想您

70年代的二外校園裡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在二外,一定不能錯過幾位老師的課,要不等於白來二外學習四年。 王文炯老師就是其中一位”。他將其一生全部奉獻給了他熱愛著、奮鬥著的翻譯與二外教育事業。他從抗美援朝的戰火中走來,陪伴二外師生走過了四十餘年;他是二外英語教學建設的領路人,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3月11日,我國著名資深翻譯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退休教授王文炯先生(1929-2019)逝世,享年90歲。

不改熱血:從朝鮮戰場到二外校園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當時,年僅二十歲的王文炯懷著滿腔熱血加入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志願軍中,他發揮專業優勢,擔任翻譯工作。戰場上環境遠比學校要惡劣得多,在槍聲與炮彈的轟鳴聲中,王文炯更是不敢稍有馬虎。他曾回憶起那段經歷“戰爭給人的印象是難以磨滅的,給人帶來的鍛鍊更是無窮的。它磨鍊了人的意志,更鍛鍊了人的適應力和判斷能力”。

朝鮮戰爭結束,王文炯教授在1956年被調到新華社新建的外文幹校工作,教授的大多是各個省的宣傳部的老幹部,培養的是外語基礎好、可以被派往英國等地直接採訪的人才。1964年,經過國務院的同意,整個外文幹校,包括英語系、法語系、西班牙語系等,連炊事員一塊兒搬來了二外,這是二外最初的樣子:從一開始就肩負著培養高級的外事人才的使命。

春风化雨,桃李满园,王文炯老师我们想您

王文炯教授一生在二外耕耘不輟

自那時起,王文炯教授一直不忘初衷,奮戰在教學一線。他的課程被安排得很滿,一個禮拜16節課,住所又在13公里以外的長安街,每天騎自行車往返穿梭,都要耗費一個多小時。但是,他卻樂在其中“只要學生進步,沒什麼辛苦可言”。

紮根教學:聽說領先,重視文化

建校初期,二外在全國高校第一個提出了“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外語教學理念。這從根本上說這是一種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學改革,引起了外語教學界的廣泛關注,許多院校都到二外來學習瞭解這一教學模式。王文炯教授便是這一理念的踐行者“這方法符合語言發展的規律,語言都是用來說的。”

當時,二外有八位外國人,還有一個教師培訓班,只有教師的口語過關了,才可以去教授學生。在課堂上,王文炯教授總是選擇“原汁原味兒”的英文教材來上課,讓學生多說多思考,儘量給學生更多空間去發揮,鍛鍊學生的膽識與英語口語水平。

從教以來,他堅持自選自編教材,上課先不發課本,而是請外國人錄音,然後讓學生們聽。他強調語言是說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要通過聲音學習,需要在現場學習。

王文炯教授始終強調要重視課堂,課堂是教學的最前沿陣地,要上好每一節課,要在課堂上解決問題。他曾將1964年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窈窕淑女》影片當作教學素材。他從中選出一段,錄好音發給學生聽,聽完後向學生提問。下一次課,讓學生再聽,這時他會特別提醒要注意的細節,聽完要學生用英語對整個故事進行復述。經由此法,學生對材料的理解會更加深刻。“用我這方法,每堂課都是在考試、在積累,學外語就得這麼來。” 王文炯教授深感自豪。

春风化雨,桃李满园,王文炯老师我们想您

王文炯教授還格外注重對文化的學習,“學外語,只學英語的26個字母或者8000個詞彙可不行,更要學的是語言對象國的文化。語言是生長於一定文化環境之中的,離開了文化何談語言”。在講授翻譯工作經驗時,王文炯多次和同學們強調:翻譯,翻譯,關鍵在翻“意”、譯“情”。如果僅僅是外語好,而缺乏廣博的文化積澱和深厚的中文功底,那就不可能有深度的、完美的翻譯。

學生在二外四年學習生活的成長,王文炯是看在眼裡樂在心裡的“我看到有人從開始搖搖擺擺的學英文,到畢業了能夠說一口流利英文,感到很高興。樹是我種的,長大了能不高興嗎?而且它不是一天就能長大的,需要慢慢地澆水。I like teaching,這是一種精神支持。”

桃李滿園:深情緬懷大師風骨

在學生們的眼中:王文炯教授是為亦師亦友的長者,他上課風趣幽默,喜歡和同學們打交道。他很喜歡京劇,總是和同學們PK京劇唱腔,畢業的學生來看望他之前,還不忘再吊吊嗓子,先唱一段《空城計》。

2007年,已經78歲高齡的王文炯教授依舊堅持為本科生上課,他的課堂往往“爆滿”,兩百多人的大教室也座無虛席。退休後,他依舊關心著二外的發展和學生們,他推薦學生去圖書館多看看像《時代週刊》、《紐約客》這樣的英文雜誌開拓視野,“學生就是一塊玉,你要去雕,你要是沒有雕出好東西出來,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在任教的四十餘年裡,王文炯培養的學生多活躍在我國新聞、外交事業領域,在國內外、所在行業中建功立業、貢獻才智。驚聞王文炯教授逝世,昔日受教於他的二外學子通過多種渠道寄託哀思,緬懷恩師。我校校友袁祖文在社交媒體發表長文:“在南半球悉尼沉痛哀悼恩師,記得2007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83級校友20年聚會時,王文炯教授作為最權威老教授現場發言,並現場回憶、直接提及我的名字及我的學生時代那些往事。這些情景追憶起來,歷歷在目,非常親切,恍忽曾是昨天。感恩王文炯教授在我1996年離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到澳大利亞深造前認真審閱我的《北京英語導遊》書稿,並使這本書稿高質量順利出版……今日驚聞恩師噩耗,僅以此文悼念恩師”!

名師桃李滿天下,大家遺風願長存!

北二外師生深切緬懷王文炯先生!

王文炯先生千古!

春风化雨,桃李满园,王文炯老师我们想您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翔宇東方新聞社

文案|崔鳳嬌

圖片|北二外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