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壓制華為 華為營收有望逆勢增長成為5G弄潮兒

近期,儘管美國去年不斷遏制華為在全球的業務擴展,任正非表示,華為今年有信心收入將突破去年的1000億美元,增至1250億美元。

緣何美國在到處遏制華為,任正非仍然有信心將營業收入提升25%?

原因就在於5G會成為華為營收的增長點,以及只有中國政府會大規模投入5G建設。

美國壓制華為 華為營收有望逆勢增長成為5G弄潮兒


首先要說明的是,國內市場才是華為的主要營收來源。

在多年前,由於國家政策扶持,海外客戶即便貧困潦倒,也可以從中資銀行借錢買華為和中興的設備。這使華為和中興在海外市場攻城掠地,並且出現了海外市場營收比國內高的情況。

這種做法還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風險在相關銀行和產業鏈上數以百計的中小企業間互相傳遞,以至於討債成為華為、中興分包商們的一項重要工作。

事實上,美國進出口銀行總裁霍赫貝格就直言,華為增長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是它從國家開發銀行獲得了300億美元信貸額度的支持,這使得華為可以給顧客提供比競爭者更優厚的資費條件。

然而,隨著中資控制的海外市場4G建設進入尾聲,以及現在歐美的"勢力範圍"全力圍剿,使華為和中興在海外市場份額開始回落。

國內市場的比例逐年攀升,中國大陸市場已經成為華為和中興的最大市場。

根據2016年財報,華為的營收45.3%發生在境內,亞太其他的地區額外還佔12.9%,美州(還包括加拿大等)的佔8.5%。歐洲中東與非洲合計也只佔30%。

美國壓制華為 華為營收有望逆勢增長成為5G弄潮兒


美國壓制華為 華為營收有望逆勢增長成為5G弄潮兒


到了2017年,國內市場營收佔比達到50.5%,通比增長達29%。網絡上說華為70%的銷售收入和利潤來自歐洲和美國,得不到財報的支持,可能只是溢美之詞。

進一步分析,被美國遏制的市場的佔比非常低,雖然圖表中顯示又6.5%的市場份額,但實際上拉美國家的訂單佔了絕大多數,美國市場華為根本就進不去。美國市場對華為怎麼樣影響微乎其微。

類似的,雖然歐洲中東非州市場份額合計達27.1%,但實際上,美國真正能夠影響的也就是歐洲那些北約成員國,非州黑叔叔很多都是拿著中資銀行的貸款建通信網絡,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中興或者華為。而中東土豪雖然美國有一定軍事依賴,但自主性比日本這種"殖民地"強多了,至今也沒聽說哪個國家的運營商像日本軟銀那樣制裁華為。因此,歐洲中東非州市場份額合計達27.1%的份額也說一個唬人的玩意,英國、法國等少數幾個歐洲國家不採購華為設備,影響也有限。

事實上,鐵流之前文章中介紹,5G技術升級是疲軟的,而且5G組網成本異常高昂,歐美運營商在純粹商業利益的驅使下,國外運營商對5G的投入會非常有限。

而中國運營商哪怕心裡一萬個不願意,但在行政指令下,也只能硬著頭皮上,所以極有可能會導致一個現象,那就是華為談下幾十個國家運營商的訂單,結果這些訂單的5G設備採購總量還不如中移動一個省的採購量大。

美國壓制華為 華為營收有望逆勢增長成為5G弄潮兒


而在當下的大環境下,處於保護內資企業的需要,華為和中興鐵定會獲得三大運營商的絕大多數訂單,這種輸血效應是極其強大的。

目前,華為有三大業務,真正大"體量"的其實就是終端業務和運營商業務,而終端業務會隨著手機市場份額逐年縮水的大環境增長越來越緩,運營商業務才是爆發點。

就運營商業務來說,損失掉的那點海外市場份額本就有限,而本土市場才是"黃金市場",而這個"黃金市場"恰恰是華為的主場,幾十年來一直對本土設備商大力扶持、關愛有加。即便技術升級虛假,鼓吹的需求都是偽需求,基建成本極高,在當下5G成為政治正確的情況下,華為能夠在這波5G大潮中斬獲一大筆訂單,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