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兩大謀士:一個名垂千古,一個遺臭萬年,答案來了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謀士輩出,臥龍、鳳雛、幼麟、冢虎,還有郭嘉、賈詡、許攸、周瑜、陸遜……簡直可以說,一部三國,既是一部波瀾壯闊的軍事大劇,還是一部充滿波譎雲詭的智力較量。在眾多的謀士之中,有兩個人,一輩子爭鬥不息,上演了無數的膾炙人口的經典大戰,但在民間,最後的結局卻是,失敗者名垂千古,勝利者遺臭萬年。

你知道,這兩人是誰嗎?

在成功者書寫的歷史中,為什麼失敗者名垂千古,勝利者卻遺臭萬年?

不錯,這兩人,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

《三國演義》兩大謀士:一個名垂千古,一個遺臭萬年,答案來了

要說真正的大智慧,個人認為,司馬懿可能還要高出一籌。你看,諸葛亮盡忠於蜀國,最後的下場是什麼?身死五丈原,就連自己的子孫,諸葛瞻與長子諸葛尚父子二人,在四川的綿竹戰死,而諸葛瞻的另外兩個兒子,諸葛質與諸葛懷,在司馬懿後人的手下,做了一個小官。

而司馬懿的後人,卻取代曹魏,建立了晉朝,貴為天子,享國祚150年。

但為什麼在大眾看來,諸葛亮名垂千古,而司馬懿卻成為了一代奸臣呢?

《三國演義》兩大謀士:一個名垂千古,一個遺臭萬年,答案來了

一,《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以及作者“尊劉貶曹”的基本思想。

我們知道,《三國演義》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古代演義小說,就是沒有讀過書的,也必然知道三國,能夠輕易說出一些三國人物,其中,絕對一諸葛亮最為知名。而《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基本思想,就是“尊劉貶曹”,這與《三國志》奉曹魏為正統的思想是完全相反的。

這裡稍微展開一下,中國一貫注重名正言順,在政治上,名正言順就是正統。而對於正統,也有兩種觀念,一種是皇朝正統——按照皇室血脈來傳承。為什麼劉備一直自稱為“中山靖王之後”,就是要表達自己是漢室正統。而另一種是依據帝都,誰佔據了首都,入住皇宮,誰就是正統。羅貫中持血脈正統觀,所以《三國演義》尊劉貶曹。而陳壽處於司馬氏建立的西晉,只能持帝都正統觀,所以《三國志》尊曹(司馬)貶劉。

也正因為這一思想,在《三國演義》中,對於蜀漢的人物,都是用英雄的崇拜心理在寫,而對於篡位的曹魏,都是徹底的反面人物。《三國演義》著墨最多的人物,毫無疑問,就是諸葛亮,其他幾乎所有的謀士,都是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存在的,司馬懿也不例外。演義中兩人的幾次對決,都是諸葛亮完勝司馬懿,甚至可以說,司馬懿的存在,只起到了一個作用,反襯諸葛亮的智謀無敵。

比如,諸葛亮失了街亭,唱了一出空城計,一人一琴,就嚇退了司馬懿的15萬大軍——似乎,諸葛亮對決司馬懿,就相當於泰國隊打中國隊一樣,輕剪!(不好意思,順便損了一下中國足球隊)。

再比如,諸葛亮秋風五丈原後,“死諸葛嚇走生仲達”,那一會的回目叫做“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督喪膽”,你看,兩人完全不在同一個平臺上啊。

《三國演義》兩大謀士:一個名垂千古,一個遺臭萬年,答案來了

二,諸葛亮留下若干著述,司馬懿卻無有任何著述流傳

我們知道,中國古人有“三不朽”的說法。這個說法,出自於《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在“立德”方面,諸葛一生謹慎,盡忠蜀漢,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司馬懿卻篡奪江山,自不可同日而語。從“立功”的角度,兩人都有大功,但諸葛亮隆中一對,縱論天下,對於蜀漢,居功至偉。相較於司馬懿,典型完勝。但更關鍵的是,諸葛亮著述盛豐,留下了若干精神財富: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前後出師表”《誡子書》《誡外甥書》《將苑》《便宜十六策》,無不是雄才大略。我們今天還經常用諸葛亮的話“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

更兼之諸葛亮精通書法、繪畫、音樂,簡直就是全才!


《三國演義》兩大謀士:一個名垂千古,一個遺臭萬年,答案來了

《三國演義》兩大謀士:一個名垂千古,一個遺臭萬年,答案來了

而司馬懿呢,卻什麼都沒有留下。有人就說,陰謀家一般都很低調——忙著玩陰謀,哪裡有時間著書立說呢?

三,民間的孔明崇拜,將司馬懿甩出了若干條大街

由於中國老百姓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骨子裡有一種“盡忠”的文化積澱,可能還有《三國演義》流傳甚廣的原因,民間對於諸葛亮,那是怎一個崇拜了得——皇帝,人們崇拜劉備,因為其仁義(我一直在想,兵敗還帶著百姓,這是不是將百姓當作人質也未可知);大臣,人們崇拜諸葛亮,因為其忠義,智謀出眾,有“智聖”之美譽;武將,人們崇拜的是關羽,將之與文聖孔子並列,稱作了“武聖”。

民間崇拜諸葛亮,我們從武侯祠就可以知道。據史籍和地方 志記載,山東、湖北、湖南、河南、四川、重慶、雲南、貴州、陝西、甘 肅、浙江、臺灣等省(直轄市)在歷史上都曾興建過武侯祠。你想,除了諸葛亮,還有多少人能受到如此的崇拜?

《三國演義》兩大謀士:一個名垂千古,一個遺臭萬年,答案來了

在眾多的武侯祠中。成都的武侯祠還是全國唯一的君臣同祠的地方——我敢說,絕大多數老成都人都不知道武侯祠的本名(親愛的朋友,你知道成都武侯祠的本名嗎?)

第二就是各種歷史傳說。關於諸葛亮的傳說,那是神乎其神。比如,傳說中諸葛亮製造了木牛流馬,諸葛連弩,孔明燈,還有諸葛亮墓地的神話。這些傳說,都將諸葛亮當做了神一般的存在。甚至,諸葛亮的光環,還轉移到了他的後人身上:《歷代神仙通鑑》記載,諸葛亮的女兒諸葛果,在成都西南的乘煙觀(朝真觀)修道成仙,羽化昇天。

《三國演義》兩大謀士:一個名垂千古,一個遺臭萬年,答案來了

四,知識界崇拜諸葛亮,文人墨客為諸葛亮大唱讚歌,對司馬懿卻鮮有高度評價

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對於諸葛亮,也是不吝讚頌。

杜甫評價說“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蘇軾就說:“密如神鬼,疾如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後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

陸游說諸葛亮“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你看,諸葛亮是不是名垂千古?

但說起司馬懿,你能想起些什麼?

唐太宗了李世民為《晉書·宣帝紀》作史論“飾忠於已詐之心,延安於將危之命”。什麼意思,就是說司馬懿外表忠厚,內藏奸詐。司馬光說“司馬懿,少聰達,多大略。”這個評價,是不是非常一般?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就說,諸葛亮只有一件事情很羨慕司馬懿,就是司馬懿的兒子們都很厲害:”開言崇聖典,用武若通神。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屯兵驅虎豹,養子得麒麟。諸葛常談羨,能迴天地春

!”但這句話,實則是暗貶司馬懿,如果諸葛亮有司馬懿這些條件,“能迴天地春”!

可能人們更加熟知的,還是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那個魏宗萬先生扮演的司馬懿,獐頭鼠目,一臉奸相;還有就是那個臭名昭著的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以及那個“何不食肉糜”的後人司馬衷了。

《三國演義》兩大謀士:一個名垂千古,一個遺臭萬年,答案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