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王朝的終結者之一,他立楚國替換東晉,歷史對其卻有這樣記載

天下一亂,就有人做起做皇帝的夢,但是九五至尊之位只有一個,只有蟄伏亂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順應大勢,抓住機遇得人才能笑到最後,也是因為這樣,在這條路上,有很多人根本顧不了那麼多,先享受了再說,用現在的話就是一個十足的現實享受主義者,做皇帝的誘惑太強了,在古代那樣一個高度集權的專制封建社會里,真的是“殺頭不要緊,只要皇帝真”。

司馬王朝的終結者之一,他立楚國替換東晉,歷史對其卻有這樣記載

晉朝分崩離析,五胡踐踏中原,僅存的晉朝星火南渡建立東晉政權,延續著司馬家的政權,剛開始東晉王朝還打著“民族主義”的旗號,能收攏民心,到了司馬道子父子的時候,司馬家算是徹底的排斥了“士族共和”的模板,正是如此,司馬家就相當於自我絕斷了。司馬家是不行了,但是底下的權臣能力實力威望卻異常的強大,比如北伐名臣桓溫之後桓玄小胖墩,據史書記載,桓玄母親吞二寸火球最後生下了他,這種生前有異象的情況在古代帝王是屢見不鮮,前面有篇文章筆者專門寫過,這裡不多贅述。

司馬王朝的終結者之一,他立楚國替換東晉,歷史對其卻有這樣記載

桓玄領著自己老爹和叔叔桓衝留下的鉅額政治遺產,靠著自己發達的政治淚腺,喊著“我爹是桓溫”的響亮口號,慢慢的在荊楚之地紮下了深厚的根基,如果縱觀整個這時段歷史來看,桓玄的履歷這絕對又是一部帝王養成史的節奏,後來的歷史也證明的確如此,桓玄這邊優遊無事,外部的環境卻是爾虞我詐,你爭我鬥一片的黑暗,王恭與司馬道子激化矛盾,隨後孫恩之亂又爆發,這裡你可以簡單想象一下,東晉這麼大點地圖上,內鬥外患,但是隻有桓玄此刻“獨善其身”,再加上王恭被滅後,他的勢力歸附桓玄,有了這些,桓玄也就有了問鼎天下的野心和底氣了。

司馬王朝的終結者之一,他立楚國替換東晉,歷史對其卻有這樣記載

於是紅二代出身的桓玄,很快就幹掉了同時期也是紅二代出身的司馬元顯,桓玄就完成了他的亂世皇帝夢,作為楚國皇帝桓玄,登基後史書有一些不恭敬,不好理解的記載,比如“好行小慧,心常不自安”等等。對於這種現象筆者談下自己的想法,桓玄的這種行為可以被理解為“關心百姓疾苦”,也可以理解為“有仁君之風”,也可以理解為“謙虛謹慎”,也可以理解為“不懷好意”。這些理解其實無非就是說桓玄是一個沒有正當性的政權領導人。所以的他的動機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很難搞清楚的。

不過有句廣告詞是這樣說的“別看廣告看療效“。偉人也說過,制度好,壞人也辦好事,制度出了問題,好人也經常辦壞事。筆者認為,到了東晉時代,這些有實力的政治人物或者勢力集團,早就沒了”什麼與馬共天下“的興趣。因為司馬家的政權早就臭大街了,只是一個紙糊的老虎,沒一點政治權威,所以只要有人敢捅,司馬家政權就會瓦解,桓玄只是不具備開創新朝的能力,但是他捅破這張紙的資格還是有的。

司馬王朝的終結者之一,他立楚國替換東晉,歷史對其卻有這樣記載

因此,事實既定再講道理,而並非相反,這個不管在古代還是在當下都是硬道理,真比善,比美更重要,皇帝都沒做到,你去跟人家講東西,你去作秀會有人信服你嘛,所以的桓玄的動機也是很好理解的,當然了要相信真相,不要去輕易的相信真理,同樣也不要輕易的相信無端的詆譭和指責。桓玄藉此是完成了員工當老闆的轉變,但是在終結東晉的同時,桓玄肯定沒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給真正的大老闆掃清了障礙而已。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點擊加關注,筆者期待與好友你互動與溝通關於歷史你獨特的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