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樸超市、盒馬菜市、美團買菜,前置倉成了生鮮零售“萬金油”

前置倉憑啥這麼值錢?

文 | 孫園

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核心導讀:1.前置倉為何在社區生鮮賽道格外火熱?2.在盈利不明確情況下,前置倉讓人“以身試險”的價值核心在哪?3.社區團購和前置倉模式孰優孰劣?

前置倉話題再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3月27日,專注於前置倉模式的生鮮平臺“樸樸超市”宣佈完成B1輪5500萬美元融資。創始人陳興文曾對外表示過,樸樸超市估值應在6億美元。

而一週前,盒馬CEO侯毅在聯商網大會上表示,將在今年於北京、上海兩地以全覆蓋形式佈局前置倉業態的“盒馬小站”,並做好準備斥巨資快速佔領市場。

無獨有偶,美團在今年年初上線的、以前置倉模式服務社區生鮮消費的平臺“美團買菜”,繼上海試運營後,也在3月26日正式進入北京市場。

還有通過前置倉模式,在上海做的風生水起的創業品牌叮咚買菜。以及前置倉模式的最早拓展者,北京的每日優鮮。

前置倉這個脫胎於物流行業中“微倉”的概念,在經過每日優鮮等一批早期入場者的多年市場教育後,隨著目前美團、盒馬這類巨頭玩家的入局,和樸樸超市、叮咚買菜這類區域型明星企業的加速擴張,已成為社區零售,尤其是社區生鮮零售創新的一張萬能卡、一盒萬金油。

- 1 -

最愛前置倉的社區生鮮零售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前置倉究竟解決了什麼。

我們所說的前置倉,也就是微倉,是根據國外“迷你倉”概念演化而來,面對小b或是C端用戶的業務體系,由專業物流公司提供代保管、代運營、租賃等服務,在國內主要應用於電商領域的中小微企業。

但中國物流行業由於流程長、角色眾多,在區域倉儲上大小規格不一,造成總體流通成本和效率長期處於不理想狀態。隨著中國電商的高速發展,電商平臺自建倉儲物流,通過設置在城市近郊的前置倉節點省去中間環節,提高效率。近年來,前置倉則進一步細化到城市內的社區維度,以單倉和店倉一體兩種形式存在。

從兩個維度去看,首先從B端角度,前置倉模式優化了供應鏈的成本和效率兩大問題,而這種優化在冷鏈商品、非標品上的體現尤為明顯;其次從C端角度,前置倉在配送時效上要遠遠高於傳統電商。

這種優化主要來自於物流環節,遵循“分段運輸,主幹優先,分級集結,降維擴散”的物流擴散規律,前置倉通過將顆粒度最小的配送到家環節,後置到最後一公里範圍,從而實現成本最小化、效率最大化。

對於生鮮品而言,這種物流鏈路的調整還體現在損耗控制上——通過運輸、存儲以及分揀包裝環節的重新分配降低過程中損耗。

前置倉另一種思路,則是社區門店的多功能化,即店倉一體化。將社區門店原有的少量儲貨功能轉為消費者提貨、上門配送中轉,從而獲取單位面積更高運營效率。

這也正是為何,相對於快消品和標品,前置倉在高週轉、高損耗、高物流成本的生鮮流通領域更受關注。


- 2 -

資本追捧前置倉的原因


前置倉的盈利難問題,離不開其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to C和to 生鮮兩個要素。縱觀目前採用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無一例外都在比“快”。從兩小時達到一小時達,再到最快30分鐘達,半小時已經成為平臺配送一個不可跨越的門檻。

這對想要打貼身肉搏的前置倉來說很是尷尬,傳統零售依靠即時配送商的到家配送服務,早就實現一小時達了。本質上,自營前置倉的生鮮電商,相比SKU更豐富的大賣場在相差無幾的時效下做競爭,已經可以算是降維打擊。

與線下即時消費場景的競爭,更極端的例子可能會更尷尬。消費者親自跑下樓去附近超市買菜,來回時間最少也要半小時。

瞧瞧,到家服務一直在強調快,但還是與最原始的出門購物時效落了下風。要知道二者在價格、可視化、可供挑選上的消費體驗感可是完全不同。

除非能在配送時效上更進一步,真的對應起社區顆粒度上的“前置”二字,不然強調消費者對“快”的需求,還不如說是“懶”的需求——懶得出門,懶得挑選。畢竟,前置倉真的沒有想象那麼快,社區的生鮮消費配置,也真的沒有那麼不方便。

盲目追逐消費者“應該存在的需求”是一件很恐怖的偽概念。前置倉之所以稱之為前置,並非完全出於地理位置,更多的是在對消費區域的需求精確預判基礎上,將物流環節前置,以期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

這本應該是前置倉的最大價值所在。通過銷售預判,而做到精準物流、精準銷售。以高庫存週轉率,實現成本和效率的雙贏。消費者端的極速達,應該是最終水到渠成的效果。現在,極速達成了平臺業務的一般衡量指標,為了快而快,忽略了成本和效率的後臺工作。

社區生鮮零售紛紛擠進前置倉這條賽道,與其說是看好前置倉,不如說是寧可承擔虧損風險,也不願錯過社區這個場景創業大潮裡面,餐桌生鮮這塊大蛋糕(3萬億生鮮市場裡的70%份額)。而相比門店的成本大、速度慢,前置倉至少是個更容易快速拓展或試錯的方案。

當然,這並不是抨擊基於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沒有出路,至少在損耗、庫存流轉、可控模型,以及高覆蓋密度到能把物流成本攤薄到網點形成之前,前置倉模式都必須依靠資本輸血才能繼續進行。

一旦模型成立,除了生鮮之外,其銷售和物流網絡無疑具有更大的價值。單從這一體量規模來說,想象空間已經接近傳統超市、大賣場過去形成的全國連鎖量級。

這也是類似樸樸超市和叮咚買菜這樣的平臺,獲得資本重金突入的一個最大理由,短期內是熱門賽道,估值翻番和接盤者都不愁。長期來說,可能是個大金礦。

- 3 -

社區團購VS前置倉:誰是更優解?


作為社區前置布點的代表,社區團購最近經常和前置倉被放到一起比較。有些認為前置倉是未來社區團購的演化方向,有些則認為前置倉是偽命題。

“你我您”董事長劉凱就曾表示,如果在同樣的流量場景下,相較於前置倉,門店自身就能夠產生銷售收入,那麼有什麼必要去建倉呢?

松鼠拼拼創始人楊俊則認為,前置倉、社區團購、到家是家庭日常生活消費場景下,面對用戶對履約形態差異化需求的不同的商業形態,這幾個賽道之間橫向門檻並不明顯,前置倉最多在一線城市加幾個比較強的準一線城市有非常大的需求。

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社區團購與前置倉最大的不同是成本結構。社區團購線下布倉或布店,所產生的租金、人工成本不由平臺負擔。而對於前置倉來說,這兩項是最大的成本投入。

其次,社區團購是預先售賣。前置倉正如我們前面所說,是預先備貨,貨損風險大小一看便知。與其說社區團購鋪的是前置倉,還不如說是一個“快遞中轉站”。

因此,社區團購的“前置倉”以目前形式,不可能實現極速達,除非從預售制變為提前鋪貨。而這,又反過來喪失了社區團購最為優勢的能力——精準的貨損控制。

所以,社區生鮮零售的前置倉模型,和社區團購的前置倉模型,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一個針對即時消費需求,一個針對計劃性消費需求,根本不是一回事。

硬要相互比較的話,意義也不大。但從盈利模式本身,社區團購的可操作性,明顯要強於前置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