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框哥說:這裡是2018年國家地理Instagram賬號中最受歡迎的10幅照片。這10幅照片經過我們9千5百萬粉絲的層層“排查”,每一幅都收穫了近兩百萬次點贊,足見粉絲們的喜愛。我們對影像有著嚴苛的要求,而我們的讀者同樣慧眼識珠。

憋了一年的“9千萬粉絲超級圖集”,

就在今天,一下子全放出來啦!

“三效合一”超級藍血月全食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本張圖片還獲得10262條評論

“科羅拉多北部地區,這裡的山脈海拔達到5000米以上。儘管那天早上還有些濃雲滾滾,6:30左右終於在須臾之間拍到難得的此情此景——超級藍血月全食,這種“三效合一”的天象平均2年半才會出現一次。”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攝影:@ladzinski

從此再也沒有戀愛的白犀牛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本張圖片還獲得69395條評論

3月19日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去世,該物種面臨滅絕危險。白犀的身體顏色與黑犀沒有很大區別,其區別主要在於比較大的體型,和寬大的嘴唇。一個常見的說法是白犀牛的白字是來自於荷蘭語的“wijd”,意思是“寬”,之後被誤譯為“white”,使得這個名字誤導世人。

(點擊下圖可查看高清版)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攝影:@amivitale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本張圖片還獲得28280條評論

犀牛的平均壽命在40-50歲,而蘇丹在去世前已經45歲,右後腿受到了嚴重感染。目前僅剩的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生活在肯尼亞佩傑塔保護區,而且也都過了育齡,“蘇丹”的去世也意味著該物種完全陷入了瀕臨滅絕的境地。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攝影:@brentstirton

我爸我媽也像這樣擺弄過我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本張圖片還獲得28081條評論

“剛果盆地茂盛的叢林中,一隻名叫拉娜的雌性倭黑猩猩,正在和一隻並不是它孩子的倭黑猩猩玩耍。猩猩、猿類和我們之間的界限其實很模糊,圖中拉娜正在跟小猩猩進行的遊戲,在我們人類之間也屢見不鮮。研究表明,倭黑猩猩的大腦對情感方面的構建非常發達,具備感受別人痛苦的同理心。倭黑猩猩的野外存活數量已經低於10000只,它們的存活可能需要依賴我們把人類之間的同理心,更多的應用在它們身上。”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攝影:@FransLanting

哪兒來的小老頭兒?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本張圖片還獲得64598條評論)

“當這隻小猩猩在森林中直立起來時,一瞬間我們便明白它們與人類之間的相似與差異。”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攝影:@FransLanting

大快朵頤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本張圖片還獲得14937條評論)

“我發佈了一張關於北極熊的照片,圖中我們赫然看到一隻肥肥的北極熊——這位健康的媽媽帶著她的幼崽大快朵頤;而與這張肥熊照片正相反,我也曾發佈過一張完全不同的北極熊。”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攝影:@paulnicklen

國家地理攝影師Paul Nicklen,他在野外看到的熊超過3000只,而這隻北極熊的狀態是他見過的最虐心的景象之一。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本圖攝影: @CRISTINAMITTERMEIER)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本張圖片還獲得11971條評論)

“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這幾頭北極熊離我們船大概只有6、7米的距離。我無法忘記母熊哺乳小熊時發出的聲音——我甚至能聽到小熊喝奶時咕嚕咕嚕的聲音。”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攝影:@florianschulzvisuals

極樂鳥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本張圖片還獲得8943條評論)

在大洋洲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極樂鳥常會為爭奪雌性而展開爭鬥,這種爭鬥已經持續前年,讓它們擁有了鮮豔色彩和華麗尾羽。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攝影:@TimLaman

海馬棉籤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本張圖片還獲得29976條評論)

海馬通常攀附海草或其他天然碎屑在洋流中漂游。在受到汙染的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附近,海馬纏繞的是塑料棉籤——“我寧願這樣的照片不存在。”攝影師Justin Hofman說。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攝影:@JustinHofman

犀牛角,33美元——133美元/每克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本張圖片還獲得104467條評論

這張一看就是犀牛角偷獵者乾的。犀牛角並非不能再生,其生長週期是21個月。一些非洲犀牛的收容所,會給犀牛定期修理,長出來再鋸斷,目的就是免得被盜獵者惦記。但是他們絕不會深鋸,以免傷及角質以外的組織。好比剪指甲,剪了還會長,但是偷獵者就不一樣了,他們會連“手指”一起剁掉,以獲取利益最大化。

(點擊下圖可查看高清版)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攝影:@brentstirton

每張照片都收到了百萬次點贊 年度最想轉發的《國家地理》圖片!


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文章已註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有版權疑問,請聯繫本後臺,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

螢火蟲小鎮 地址:湖北省咸寧市通山縣廈鋪鎮礄口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