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时,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跟着跌?基金经理难道无能力判断熊市么?

西天蜗牛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熊市的时候所有股票基金都在下跌;第二,基金经理为什么不能判断熊市的到来?

第一个问题:国内的股票基金有最低的仓位要求,就是说任何时候,股票基金持有股票的仓位都不能低于80%,所以熊市的时候,在市场连续下跌时,股票基金极大概率会跟随市场同向下跌,只是跌得多和跌的少的区别。一句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所以这个问题就不展开讨论。

第二个问题:基金经理为什么不能判断熊市的到来?从你的提问来看,应该是希望基金经理能够准确的判断牛市和熊市的转换,在熊市来临之前全身而退,在牛市启动之初满仓进入,从而把握市场的风格转换。

能够准确判断市场牛熊转换的人存在吗?

准确把握市场多空转换的这种牛人存在吗?应该说曾经存在过一个,这个人曾经多次判断出市场的变化,从而成功的获得巨大的收益。那就是美国的杰西·利弗莫尔。

但他也曾因为判断错误而破产,一生中经历了多次爆仓、破产。

1907年,30岁的利弗莫尔在股票奔溃行情中做空,赚到了100万美元。

1908年,31岁的利弗莫尔股市中的交易连续失败,再一次破产。

1929年,52岁的利弗莫尔,在股市大崩盘中获利超过1亿美元。

1934年,57岁的利弗莫尔又破产了。

1940年,60岁的利弗莫尔自杀身亡。

这样的传奇人物,历史上只有一个。利弗莫尔的例子正好说明,择时困难,你根本没办法区分这是能力还是运气,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成功一次也许就会带来巨额财富,但也只是失败一次,就可能一无所有。

如果真的存在能够准确择时的人,那这个人肯定是世界首富了,但是世界最富有的投资人是谁?不是利弗莫尔这样的投机家,而是巴菲特这个投资家。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0%多,肯定比不上择时高手,但投资比得是谁活得久,不是谁冲得高。

国内存在能够择时的投资机构吗?

国内的投资机构我们可以简单分为公募和私募。公募受到的约束较大,投研体系完善,以选股为主,择时为辅。但私募由于其普遍规模较小,制度灵活,往往容易一战成名。

尤其是在A股还不是很规范的阶段,市场上最崇拜的就是各种私募和庄家了,他们能够操纵股价,点石成金,攫取巨额财富犹如囊中取物。但他们的成功往往靠的是内幕信息、资金拉动,而不是择时,但国内真的有这样能够择时的私募和庄家吗?


网上关于庄家和私募的故事很多,但是庄家和私募从来都不是择时的高手,他们往往针对的都是一只或者几只股票,而不是判断整个市场的走势。

利用以前的监管漏洞,通过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利用散户的心理,配合上市公司的动作,操纵几只股票并不是什么难事。反而是要判断整个市场,相当于要判断几千只股票的涨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通过历年私募冠军的变化来看看牛人辈出的私募行业择时的能力如何?如果有能够准备择时的机构,那他们肯定能持续的登顶。

但在私募阳光化的10多年后的今天,私募冠军开始越来越趋于平凡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市场也知道,短期的业绩不代表未来的业绩,过去的私募冠军并没有几个能为投资者带来长期收益。

这些私募冠军曾经成功所处的市场环境已经变了,当没有了其赖以成功的空间和条件以后,他们的成功也就无法复制了。

下表统计了从2008-2016年,9届私募冠军的业绩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下去详细了解。

比如2009和2010年的私募冠军新价值投资和世通资产就在夺冠次年就迅速跌落神坛,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第二年基金规模快速上升,业绩迅速下滑。

当时市场是很追捧私募冠军的。投资者、各种机构都追着他们发产品,希望他们能延续造富神绩,结果却是大幅亏损。其中世通的业绩在后两年跌幅超过50%。

再比如唯一的两届私募冠军,广州创世翔。

在2013-2014年,创世翔1号连续两年夺得私募基金冠军产品的桂冠,也是唯一一家连续两年拿到私募冠军的机构。2013年收益率为125.55%,2014年收益率更是高达300.08%。

但就在2016年,创势翔“踩雷”欣泰电气,损失近2亿元,随后又因操纵市场,被证监会开出了巨额罚单:没收创势翔违法所得约2073.8万元,并处以约6221.5万元的罚款。自此以后,创世翔开始退出公众的视野。

还有一位代表人物更加不得不说,那就是徐翔。

他的传奇一生应该说包含了中国股民毕生的暴富幻想,从身价几万到身价百亿,其管理的私募产品无论市场好坏,即使是连续的熊市,他管理的产品净值都能实现每年2-3倍的收益。

这样一位资本市场的大鳄,最终在2015年11月,因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等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拘捕了。

也就说这位大鳄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业绩,并不是他能择时选股,不是他的市场嗅觉有多敏锐,而是因为他有内幕信息,能操纵股票。

所以,第二个问题,从美国200多年的资本市场历史和中国20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都没有任何一位牛人能够准确的择时。偶尔一两次的,那是运气还是能力,谁都说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能够长期保持准确的择时。如果真有这样的投资人,那他首先自己就会是巨富。但翻看世界富豪榜,我找不到这样的人,只有巴菲特、索罗斯、西蒙斯这些。

因此,作为广大投资者管理资金的投资人,公募基金没这个能力和必要去择时,因为风险实在是太高,难度实在太大了。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Atlas亚特斯


很多投资者认为基金的管理水平一定会很高,因为他们有团队、有理念、有策略、有模型、有信息、有高级软件等等,实际上全世界的基金经理多数都是靠收取基金的申购费、管理费还有其他费用等赚钱,它们给投资者带来的利润很有限,甚至很多也会带来亏损。

国际上,基金行业是一个淘汰率最快的行业之一,两到三年就会换一大批基金。拿美国来举例子,美国人对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们是羡慕嫉妒恨,羡慕嫉妒是因为他们看到基金经理们赚到了非常多的钱,恨他们是因为看到了这些基金基金经理赚走的都是自己的钱,但是这些基金经理却没有给投资者带来任何好处,甚至是带来亏损。

基金行业中能够把超额收益与风险控制结合得非常好的基金并不多,能够连续十年以上战胜市场的可以说凤毛麟角,很多基金的玩法是这次倒闭了,过段时间再重新开一个基金,以不断翻新来赚取投资者的钱。

所以多数股票基金在行情下跌的过程当中,由于管理能力有限,会对行情产生误判,就会在熊市当中净值不断缩水,甚至出现亏损。

对趋势的判断,对股票的选择,本身就是投资中最大的难题,这个难题从国际国内来说,不论是对基金还是一般的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所以不要把基金的水平能力看得太高了,大多数基金经理都是不称职的。


馨月1967


其实基金经理比大多数股民专业,也掌握了一手的资料,在熊市时期做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是存在一定大概率的,除非基金经理能力极差,完全不考虑基民的风险,导致基金账户亏损巨大,一般情况下,熊市行情,基金的亏损都会比股民账户损失少,如果损失超过股民账户,那这个基金也没有买入的必要。


而投入股市的基金有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就是把所有的资金都用于交易股票,它的收益和亏损来自股票。混合型基金买的品种较多,也买股票,也买一些比较稳定理财产品,它在股市的盈亏就没有股票型基金来的多。


但是为什么股票型基金在熊市也亏损颇多?

根据规定,股票型基金要有最低持仓比例,总资金的持股金额不能低于百分之八十,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在于为了稳定股票市场,就算遇到股市出现熊市,股票基金的减仓后也需要有60%仓位,这也是为什么公募基金在熊市也出现较大亏损。而对于基民而言,熊市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考虑去买股票型基金,可以考虑购买混合型基金,相应的减少亏损,采用定投方式,避免在熊市出现较大损失。



金美圆的财经笔记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的常见,为什么熊市很多基金持有的股票也会跌,而且似乎跌的也不少。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a股市场缺乏做空机制,也就是国外的对冲机制。即使看对了市场,也没有相关的工具去做对冲。

而且中国的基金很多都是有股票持仓的下限,例如股票类的基金,他的持股下限大约是60%或者65%。即使是一个均衡性的配置型的基金,它的股票下限可能也有30%到35%。也就是说,即使基金经理完全判断对的市场,并且在第一时间把股票仓位降到最低标准,他还是持有六成多的仓位。

另外一点就是,基金经理购买股票本身的行为,也就说明了他对这个股票有信心。他觉得自己购买的股票可以战胜市场,获得绝对收益或相对收益。因此,即使在熊市中,市场下跌时,可能他出于对这个股票的信心,反而会继续的加仓。但股票并非只有一个参与者,在市场不理性的情况下,他加仓之后反而获得了相反的效果,最终导致基金净值的下跌。

(晴溪)


孙建波


主要还是因为“规则”的问题,并非单纯的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问题。

基金经理虽然在这些年备受市场投资者的白眼,可实际而言,能当上基金经理的,起码在企业基本面、技术面等理论和交易技巧上会优于一般的股票投资者一截,但是很多投资者却不知道大资金管理和自己小资金操作其实差别很大,可以说大资金操作要比小资金操作难得多。

同时,股票型基金是有仓位限制的,最新的规定是持仓不能低于80%,而公募基金单只股票的投资更有“不得超过净值10%”的限制,也意味基金往往最少要投资10只以上的股票,但是在熊市中,即使基金经理提前预判到了,然而个股可谓是绝大多数都是下跌的,仓位又不得低于80%,又面临业绩压力,想要逆势盈利为自己争取个好头衔、好排名,只能硬着头皮上,所以这里也有“心态”的因素,最终也就有了几乎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跟着跌的一幕。

至于国内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做空功能吧,其实即使是基金,也是有一系列限制的,不是想做空赚钱就能实现的。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账号以便获取更多财经知识


风生焱起


熊市中股票型基金跟着大盘下跌,这个好理解。顾名思义,股票型基金嘛,基金主要配的是股票,股票涨,基金也跟着涨,股票跌,基金也跟着跌。

难道基金经理不知道身处熊市中吗,怎么还在熊市中买股票呢?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排除有些基金经理比较水,但是大部分基金经理还是有水平判断出来的。但是为啥熊市中还持有股票呢?

原因是这样:

第一,相关法律规定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等持股比例不得低于一个极限值,而被动持股。举例说明,如果一家基金公司发行了一个用量为1亿的股票型基金产品,那么他最低配资股票的比例不得低于70%,我就是7000万。所以,股市里有个词语叫“抱团取暖”。多家基金公司买一只或则同样的几只股票,使得股票不至于跌的太厉害,让自己的产品的净值不至于下降的太厉害,以至于股民纷纷赎回自己的钱。

第二,很多股民不知道处于熊市。把钱交给了基金公司。而基金公司只要有人买产品就会有收益,不管股市是涨是跌。所以,一般基金经理会隐瞒股市处于熊市的真实情况。稳住理财的投资人。


老韭菜的自我修养


熊市之所以称之为熊市,就是绝大多数股票都在跌,股票基金都是通过操作股票的买卖进行盈利的,市场坏了,基金必然也会跌。

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只有明天才知道,没有人能够判断出明天市场会怎么走,你觉得现在是低位了,买进去,结果市场能更低。你觉得它可能还要下跌百分之二十才合理,明天可能就拉起来了。预测市场涨跌和扔硬币的概率是一样的,我们总能看见有人预测对股市,那是因为他一直在预测,就像每次世界杯开赛前,总有人能预测对幻觉是谁,但是每次预测对的人并不是同一个人。

至于基金为什么也会像散户一样总是亏损。基金经理们相比散户而言,知识能力,消息方面,资金力量都很有优势。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是,他的资金大部分是散户给的,放市场在低位时,正常操作应该建仓买入,但是散户们不会这么想,他们大多选择割肉离场,赎回越来越多,这就逼迫基金经理也必须割肉离场。同样,在市场高点时,本应该减仓避险,但是疯狂的散户又拼命申购,迫使基金经理们继续买入。结果就是基金经理的表现和散户差不多了。


投资理财先学习


我以前对股指的表演曾作过这个比喻,在家老公听娘孑的,在单位个人听领导的,在股市里个股服从大盘。这个可从到达底部的位置,以及在股市中为什么会産生补涨等说法呢?因此股市里绝大多数个股运动的轨迹和大盘是一致的。


wuxilp


为啥要判断,基金的目的是扩大规模,增加管理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