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得道者多助,失道者雖未必寡助然失良知矣

對於功過是非的評價,自古以來總在錯與對之間徘徊,但是最終歷史會給我們一個符合當代價值觀的答案。對於王陽明的理論來說,功與過也只是外在的表象,如能做到知行合一讓自己的良知得以踐行,那現在的困苦又能怎麼樣,反之如果不能踐行自己的良知,哪怕現在富貴榮華又怎麼能夠長久。所謂“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出自《王陽明傳習錄》。

陽明心學:得道者多助,失道者雖未必寡助然失良知矣

傳習錄

得道者多助:明武宗即正德間年,朱厚照玩物喪志,西巡歸來仍還流連忘返,正籌劃著如下南下游玩,朝中表現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封地南昌世襲寧王的朱宸濠因府上相士說其有帝王之氣,又看中武宗後繼無人,以報先王被誣陷之仇為由,起了不臣之心。於正德二年,通過賄賂大太監劉瑾恢復了被裁撤的護衛編制,重新擁有了私兵,再通過圈田、私稅、劫商等方式積累軍費,加上扶持匪寇作為秘謀造反的人馬。不過這一切的準備,卻被王守仁(陽明)在正德十二年間的一場剿匪給破壞殆盡,寧王被迫提前起兵造反,叛亂一起,朝野震盪,慌無所出。而王陽明經兵部尚書王瓊舉薦後,先是剿滅匪患後是讓薛侃、楊驥等學生在南中地區宣揚心學理論,頗受認可,一時間聲名鵲起。

陽明心學:得道者多助,失道者雖未必寡助然失良知矣

寧王劇照

尚書王瓊語出驚人,言僅王守仁便可頃刻間平定叛亂,果然在由伍文定正面誘寧王大軍時,王守仁趁機攻打寧王后方,大破號稱十萬大軍的叛軍,寧王被生擒,至此叛亂僅持續43天。如此快的平亂不說王守仁手上有多少兵馬,哪怕可以從周邊調集加上糧草物資沒有數月也是無法完成的,何也?無非是陽明先生在當地的聲望,一呼百應。再加上寧王作惡十年,讓百姓深惡痛絕,一看有能人出頭更是商賈走販一擁而上。而作為當地為政者伍文定,必定是大力支持,且不說事後的嘉獎,先說得了當地民心便是伍文定的最大的政績,得道者多助概莫能是。

陽明心學:得道者多助,失道者雖未必寡助然失良知矣

寧王之亂

作為失道者寧王,其也被戲弄小丑般對待,被生擒後被押解到京城途中,已經得知叛亂平定的武宗卻沒有放棄御駕親征,仍藉著此由頭大舉兵馬南巡而去。一群佞臣為了滿足朱厚照的虛榮心,便假意將朱宸濠給放了,並在其周圍佈滿了甲士,隨後讓親征的朱厚照出手“生擒”叛賊。王守仁對此等作為略感失望,便將首功讓給了伍文定,自己急流勇退,只因其上的所作所為如果自己看到了卻不管不顧,實在是對不住自己的良知。事實證明陽明的遠見卓識,此次平亂的有功之臣除了首功伍文定,其餘人等均在上任途中“因故”而亡,可見朝中混亂不堪之極。

陽明心學:得道者多助,失道者雖未必寡助然失良知矣

武宗鬧劇

而另一個失道者朱厚照也在叛亂平定後的不久便駕崩,嘉靖帝即位後才封王守仁為新建伯,不過其仁途沒有因為封伯爵而順,卻更受排擠。當時因名聲和心學在南方的廣泛傳播受到當時大臣的批判“說他膽大妄言,更是詆毀了先儒,私自號召門生們大肆傳播,讓百姓附和他的學術,實在是可惡”。然而實質上是陽明心說作為一股清流衝擊到了當時統治者的權威性,其提倡的致良知其實是否定了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的理想化作為,同時也是阻礙了皇家的權威性,讓百姓盲從轉為理性的思考,當權者又怎麼能夠放任其傳播呢?後來的嘉靖帝也是對王陽明的心學非常不認可,認為“過度的推崇了禪學的作用,言論詭異,這不是儒家聖人該做的事情。”這樣的評論等同於將陽明心學打入了冷宮,雖然在寧王之亂後開始了內部整頓,但最終明朝還是很快走向了滅亡,錯在其心已亂。

陽明心學:得道者多助,失道者雖未必寡助然失良知矣

王陽明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