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父賣酒”遭5倍重罰:騙取網友同情,是電商廣告商的拿手好戲

“替父賣酒”遭5倍重罰:騙取網友同情,是電商廣告商的拿手好戲

01.“包裝”是打造品牌的重頭戲

“美女校花,放棄高薪工作,替父親賣酒的艱難史”當網友們看到這樣一個軟文標題時,會不會忍不住點進去看一看呢?答案基本上都是“會”,並且“一定會”!

“美女校花”多麼鮮明的人物屬性,其“放棄高薪工作”又是那麼的極具衝突和不可思議,再者“替父親賣酒”又飽含親情與孝道,而“艱難史”又道出了心酸不易的勵志故事。

僅僅一個標題,就輕鬆地俘獲了大批網友對主人翁的好奇、欽佩、讚揚,及同情,更別說殷實動人的內容描述了。

“替父賣酒”遭5倍重罰:騙取網友同情,是電商廣告商的拿手好戲

點開《美女校花,放棄高薪工作,替父親賣酒的艱難史》這篇文章,其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講述了關於爺爺,父親,和自己逐次接班,及匠心釀酒的感人故事。再結合主人翁和父親在高粱地及釀酒現場的圖片,又近一步地讓整個故事更為鮮活、更加勵志、更顯真實。

此刻,讀文的網友怕是早已淪陷在了軟文的字裡行間。不知是店家和廣告商的手法太過高明,還是網友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氾濫成災。一時之間,網文的點贊和轉發數迅速飆升,主人翁的人設和白酒的品牌也深入人心。

“替父賣酒”遭5倍重罰:騙取網友同情,是電商廣告商的拿手好戲

02.“包裝”是精心策劃的愚弄

“替父賣酒”的軟文既獲得了流量宣傳,又將品牌的價值刻入人心。不得不說,店家和廣告商的陰謀不僅得逞了,而且很成功。

為什麼說是“陰謀”呢?因為軟文中所提及的一切都是虛假的,捏造的。

人設鮮活,備受網友欽佩的主人翁“陳靜”事實上並非美女校花,也並非放棄高薪工作去承接父業的接班人,就連其土生土場的茅臺鎮人也純屬虛構。陳靜實名叫李燕,僅僅是一酒廠的普通員工。

軟文中的父親名叫祁聯移,在現實生活中他既沒有酒廠,也從未從事過釀酒的工作。也就是說,網文中提及的匠心釀酒近40多年的事蹟子虛烏有。

此外,網文中聲稱陳靜與祁聯移為父女關係。然而現實生活中李燕(陳靜)與祁聯移卻毫無關係。更重要的是,軟文中提及的白酒品牌也沒並非匠心傳承的家族產業,而是貼牌生產的普通白酒。

“替父賣酒”遭5倍重罰:騙取網友同情,是電商廣告商的拿手好戲

此時再回看軟文的標題,“美女校花”虛構、“放棄高薪工作”虛構、“替父親賣酒”虛構、“艱難史”更虛構。

一切都是那麼的荒誕,但一切在軟文、圖片、及推手的打造下又是那麼的真實。

03.“包裝”是品牌與廣告商同流合汙的產物

根據官方的後續調查,該軟文由一家網絡科技公司(廣告合作商)發佈,其發佈的平臺有今日頭條、鳳凰網、360、百度、及搜狐等主流平臺。委託科技公司發佈軟文的為醉臣酒業(電商),醉臣酒業為軟文的推廣向科技公司支付了9000元的廣告費用。

具報道,醉臣酒業旗下的,在軟文中提及的白酒品牌共計生產了3000瓶。在被查獲時其銷售了860瓶,每瓶售價60元,成本價28元,總計銷售金額為51600元,共計獲利27250元。

不得不說,這是一起電商聯合廣告合作商,精心策劃的一場以同情勵志為虛假宣傳手段的,矇騙網友的,獲取直接性經濟利益的騙局。

“替父賣酒”遭5倍重罰:騙取網友同情,是電商廣告商的拿手好戲

04.“包裝”一直被模仿,同時在超越

該虛假廣告一經傳播,電商行業中的眾多賣酒廠家也一一效仿,類似的軟文,同樣的劇情,甚至是一樣的名字。不同的是品牌換了,圖片中的人物Ps了。

頃刻間,主人翁為陳靜,陳靜長相卻各不相同,釀酒匠人為父親,父親卻有多人上演的“替父賣酒”成為了國內網絡平臺上的一股泥石流,強有力的傳播,肆無忌憚的淹沒。

“替父賣酒”遭5倍重罰:騙取網友同情,是電商廣告商的拿手好戲

網友@筆尖留言驚呼,到底哪個是陳靜,陳靜又有幾個父親!

“替父賣酒”的虛假營銷一經曝光,其始作俑者醉臣酒業和發佈網文的科技公司便迅速刪稿。毋庸置疑,醉臣酒業毫不意外地受到了市場監管部門的嚴肅處理。令人解氣的是,本應處於廣告費3倍至3.5倍以下的罰款,在鑑於虛假營銷的模式被廣泛借鑑,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後,監管部門予以了醉臣酒業廣告費5倍罰款,共計人民幣45000元。

而對於發佈虛假廣告的科技公司,當地的監管部門也向相關的網絡部門予以了彙報。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必遭嚴懲。

“替父賣酒”遭5倍重罰:騙取網友同情,是電商廣告商的拿手好戲

05.網絡包裝是時代的產物,虛假宣傳是齷齪的包裝

在那個沒有互聯網,人們買東西只能去實體店的年代,能促使我們花錢購買的因素往往是商品的質量和價格。再擴展一些,會考慮到店家的口碑和購買的便捷性。在那個年代,我們購買的因素往往是圍繞著商品本身,以及我們實實在在能夠看到或者感受得到的東西。

隨著2014年4G的普及,互聯網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電商也因此而迅速崛起。至此,人們足不出戶,只需一鍵下單商品便可快遞上門的新消費模式,開始快速地充實著人們的生活。

電商和傳統門店相比,它對於隔著屏幕的消費者而言略顯冰冷,人們很難感知到實實在在的商品屬性。此外,整個電商行業的興起,也極易讓店家在同類商品的競爭中石沉大海。為此,想要讓店家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其品牌的推廣和包裝就顯得尤為重要。

“替父賣酒”遭5倍重罰:騙取網友同情,是電商廣告商的拿手好戲

對於一件電商商品而言,講賣點和講特色的傳統推廣早已落伍,取而代之的是商品鮮活性的打造和情感溫度的提升,即讓商品不再是單純的一件東西,而是具備一定人文價值和IP屬性的新形態產物。

所以,對於現階段的電商而言,他們已不再是單一的產品本身的競爭。而是輾轉至聯合廣告商,進行有效策劃和給力營銷的創意競爭。

互聯網的這塊土壤是肥沃的,其衍生的產品和消費模式也是多樣化的。在品牌藉助互聯網快速成長的過程中,其策劃及營銷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面對魚龍混雜的互聯網創業團體,有樹立標杆的良心企業,自然也有為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個別商家。

06.騙取同情是電商廣告商的拿手好戲

不得不說,騙取網友同情的確是電商廣告商的拿手好戲,其一茬又一茬地輪番上演著,屢試不爽。除了本次的“替父賣酒”,更有半年前的“滯銷大爺”。

在“滯銷大爺”的案例中,其多個營銷團隊通過打“悲情牌”來誇大事實,刺激消費。不巧是同一照片被反覆利用。短時間內“滯銷大爺”的照片被用到了賣蘋果、賣檸檬、賣菠蘿蜜、賣辣椒、賣蘆筍……

“替父賣酒”遭5倍重罰:騙取網友同情,是電商廣告商的拿手好戲

根據北京青年報對“滯銷大爺”原圖攝影師的採訪,我們得知了該照片拍攝於2011年,拍攝地為甘肅。根據攝影師的回憶,該大爺家並無農產品滯銷的情況。更何況甘肅屬於大陸性氣候,怎會盛產菠蘿和菠蘿蜜,又怎會有人種植菠蘿和菠蘿蜜!

毋庸置疑,這些“悲情”都是幌子,其通過欺騙大眾來獲取同情心,進而謀取利益才是真相。

最後,我們不禁反思,到底是什麼讓虛假宣傳如此的猖狂呢?難道真的是網民們智商底下,同情心氾濫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