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被剃光頭10日後跳樓,是老師強理髮欠妥,還是家長勸導無方

11月11日,一篇名為《15歲初中生被老師理光頭,10天未上學跳樓自殺》的網文引發熱議。

根據該網文的描述,家長認為孩子之所以跳樓與老師帶其理光頭不無關係,於是家長要求學校承擔責任。

次日,一篇名為《初三學生被老師強行理光頭後跳樓身亡?校方回應》的文章公佈了校方關於該事件的說明書,又欲將上演反轉劇情。

校方的說明書中透露了死者生前曾在信息交流中聲稱自己是被家長逼的,隨即當日下午便跳樓身亡,暗指不幸事件的發生在於家長的勸導方式。

至此,雙方各執一詞。家長在疑惑且無耐之際不惜堵校門,用媒體曝光來探究真相。校方也力證清白,在媒體採訪時以一封《畢**事件說明書》強勢反擊。

到底是家長“真疑惑”還是校方“假清白”,有待事件的進一步調查。

初中生被剃光頭10日後跳樓,是老師強理髮欠妥,還是家長勸導無方

事件回顧:

10月22日下午4:00左右,初中生畢**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理髮,理的有點短。

10月22日下午4:08分,老師向畢**父親打電話,希望孩子回家後父親多開導。

10月22日下午4:27分,老師向畢**父親發信息,讓父親多鼓勵孩子,以此言志。

10月22日下午7:33分,畢**向母親打電話,聲稱老師給理了光頭沒法見人,明天不去上學了。

10月23日,畢**沒去上學。

10月23日,畢**母親致電老師,讓老師和畢**溝通,無果。

初中生被剃光頭10日後跳樓,是老師強理髮欠妥,還是家長勸導無方

10月23日下午,畢**發表說說,聲稱自己上學的前提是老師拿命來見。

10月24日,畢**母親向老師請假一天,老師回覆讓其多鼓勵和開導孩子。

10月24日上午07:10分,畢**離家出走。

10月24日晚上10:30分,畢**在臨潼被找到。

10月29日下午4時許,老師家訪。

初中生被剃光頭10日後跳樓,是老師強理髮欠妥,還是家長勸導無方

10月30日,畢**仍未去上學。

11月1日上午7:17分,老師告知父母若不能來上學,要每天辦理請假手續,或者一次辦理長假手續。

11月1日下午8:12分,畢**父母決定辦理長假手續,並和老師約好次日下午辦理,同時父親要求孩子次日一同前往辦理。

11月2日上午,畢**通過與同學短信交流,流露出了輕生的念頭,並說是父親逼的。

初中生被剃光頭10日後跳樓,是老師強理髮欠妥,還是家長勸導無方

11月2日下午,家長將要帶畢**一同前往學校辦理長期休學手續。

11月2日下午2:00左右,畢**跳樓身亡。

11月2日下午4:00左右,畢**家屬前往學校討說法。

11月3日,4日,5日,畢**家長與校方就“賠償事宜”協商無果。

11月7日,8日,9日,畢**家長圍堵學校討說法。

初中生被剃光頭10日後跳樓,是老師強理髮欠妥,還是家長勸導無方

11月10日,畢**家長與校方就“賠償事宜”再次協商仍舊無果。

11月11日,網文《15歲初中生被老師理光頭,10天未上學跳樓自殺》曝光該事件。

11月12日,畢**家長圍堵學校討說法。

11月12日,校方通過媒體發佈《畢**事件說明書》站在校方立場敘述事件後,給予了5點聲明。

初中生被剃光頭10日後跳樓,是老師強理髮欠妥,還是家長勸導無方

11月13日,畢**父親發表《畢**父親關於畢**事件相關問題回應》站在家長立場敘述事件後,提出了7點質疑。

初中生被剃光頭10日後跳樓,是老師強理髮欠妥,還是家長勸導無方

簡單回顧線索鏈

事件的起因(10月22日):畢**被理短髮。

事件的經過(10月22日至11月2日):理髮後畢**不願上學,中途離家出走一次,同時父母勸導其上學但無果,老師家訪仍無效,事後父母打算辦理長期休學手續。

事件的結果(11月2日):畢**跳樓身亡

初中生被剃光頭10日後跳樓,是老師強理髮欠妥,還是家長勸導無方

根據校方發佈的《畢**事件說明書》及家長髮布的《畢**父親關於畢**事件相關問題回應》,我們在梳理線索的同時清晰的看得出6處出入。

01老師帶學生理發前是否和家長有過溝通,雙方各執一詞。

02頭髮理太短,定性為光頭還是平頭,雙方意見不一。

03老師家訪時孩子提及自己和家長曾多次爭吵,校方認為家長教育方式欠妥,埋下了孩子輕生的隱患,家長則認為此情況不屬實,家訪時孩子向著老師很正常,。

04對於協商賠償事宜中提及的50萬,100萬,120萬等不斷變化的賠償要求,校方認為是家長提出的,而家長認為是代理人單方面提出的,並非自己本意,自己只想搞清事實真相。

05關於校方接到畢**親戚的威脅電話,畢**家長予以否認。

06關於畢**說自己是被父親逼的,隨即當天跳樓的說法。校方認為是家長勸導方式過激,方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而家長則認為一個短信不能說明問題。

初中生被剃光頭10日後跳樓,是老師強理髮欠妥,還是家長勸導無方

回顧以往的大小案件,其事態的發展總會出乎我們的意料,背後的因果也遠比我們看見的要複雜的多。

根據網絡上現有的信息,我們不能片面的論其對錯,歸咎其責任,到底孰是孰非,有待相關部門的進一步調查。

與此同時,我們又不難從家長與校方的網文聲明和質疑中,清晰的看出雙方都在盡力的將責任歸結於對方,然而對自己的不足卻沒有絲毫的反思與反省。

可能是因為社會現狀的緣故吧,一旦反省了,反思了,就意味著要備受指責和承擔責任。即使自己的責任微乎其微,也不惜一切代價將其掩蓋,豎起矛頭指向對方。

就比如畢**被理髮的緣由,及畢**在家10天內父母的勸導詳情,都是關鍵所在,然而如今都成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初中生被剃光頭10日後跳樓,是老師強理髮欠妥,還是家長勸導無方

1.老師低估了影響,高估了家長

“理光頭”對於青春期的男孩來講會有多重要,在此之前我們不太清楚,想必那位老師也不得而知。

逝者已去,我們不能說死者輕生的理由就一定是“理光頭”,但不得不說“理光頭”確實又和整個事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同時,老師在帶學生理發後並未察覺到,也並未意識到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講,他們對於髮型的變化會在複雜的心理及社會因素影響下變得敏感,變得脆弱,甚至變得關乎性命。

此外,從老師和家長的信息溝通中看得出,老師似乎有那麼一絲的擔憂和疑慮,但又不敢確定,因此多次囑咐家長一定要好好勸導,多多鼓勵。

初中生被剃光頭10日後跳樓,是老師強理髮欠妥,還是家長勸導無方

然而,老師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父母是否真正具備正確引導的能力,特別是面對青春期孩子受挫的問題。

審視目前的家庭教育,及家長和孩子存在的普遍問題。能真正瞭解孩子,懂得正確教育及引導孩子的家長,恐怕只有那些具備高學歷,並且熟知心理學及兒童發展教育學的相關人士了。目前在中國,一位合格的家長,優秀的家長,少之又少。

2.家長緊盯學校教育,卻忽視了家庭教育

有位教育學者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陪伴孩子成長畢生的導師”。的確,家庭教育遠比學校教育來的更為刻骨銘心,遠比學校教育來的更加系統和深遠。

因為相比而言,對於學校教育來講環境在換,同學在換,老師也在換,而陪伴孩子成長的家長卻從未改變。

此外,學校更多的是課本知識的傳遞,而對於除了課本知識外的行為及價值的習得,更多的則是來源於和父母平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初中生被剃光頭10日後跳樓,是老師強理髮欠妥,還是家長勸導無方

在畢**父親發表的《畢**父親關於畢**事件相關問題回應》一文中提到過這幾點: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期間,學校的監管體系在哪裡?學校是否開設心理輔導課程?為什麼沒有進行相關的心理輔導和關懷?

面對父親的喪子之痛我們深表惋惜,同時面對父親這樣的反問也深感理解。但除此之外,作為父親看到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後,又做了哪些事情呢,有曾諮詢過心理諮詢師嗎?又有曾對孩子進行過心理方面的輔導嗎?

教育是一個體系,應該是一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無縫對接的體系。我們可以質疑學校教育,但與此同時,我們絕不能對家庭教育的缺陷和不足視而不見。

3.青春期受挫,既是教育難題,亦是成長契機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所著的《反脆弱》曾給人這樣的啟示:面對不確定是好事還是壞事的現象,我們可能為之受傷,也可能毫無變化,當然也可以因此而獲得昇華。

“脆弱”指的是面對不確定性我們受到了傷害,或者沒有受到傷害也沒有獲得成長。而“反脆弱”提倡的是,面對不確定的事情,我們要儘可能的朝著會使你變得堅強的方向發展。就像尼采的那句名言“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

初中生被剃光頭10日後跳樓,是老師強理髮欠妥,還是家長勸導無方

舉一個例子,比如手臂骨折了,等痊癒後骨折的地方總會比其他地方長得更為堅硬且結實。或者手掌劃破了,痊癒後劃破的地方會長起一道疤,疤痕的皮膚會比其它地方更為厚實耐磨。我們遇到的挫折也一樣,越挫越勇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事情,起初我們並不知道這件事情是好還是壞,即使他表面上看似糟糕透頂,但是他所帶來的最終結果我們無法預判。

為了使孩子安全無死角的成長,我們發明了觀光式的教育模式,就是安排好了一切讓孩子按部就班的活著。豈不知這樣的“策劃”避免了任何可以提高孩子“反脆弱”能力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成長的孩子就如同溫室裡的花朵,是極其脆弱的。

初中生被剃光頭10日後跳樓,是老師強理髮欠妥,還是家長勸導無方

青春期對於人的成長具有建設性的意義,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最為敏感,最為叛逆。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做的並不是規避孩子在青春期所遇到的各種挫折,反而是要合理教會孩子去駕馭這種挫折,從挫折中獲得成長和昇華。只有這樣,青春期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才算是有價值的,有建設性的。

又比如我們要教會孩子開車,以至於孩子在以後的行車中不會造成交通事故。在此,我們要做的並不是代替孩子去開車,而是在教的過程中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各種技術難題,讓他深有體會方才刻骨銘心。

初中生被剃光頭10日後跳樓,是老師強理髮欠妥,還是家長勸導無方

所以,畢**被剃光頭後不想上學,既是一個教育難題,又是一個成長契機。只不過原本屬於他的昇華,在以往的風險規避和扭曲的引導觀念中被“跳樓”所取代了。

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轉發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