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讲之骨碎补

每日一讲之骨碎补

每日一讲之骨碎补

骨碎补又叫肉碎补、石岩姜、猴姜、毛姜、申姜、爬岩姜、岩连姜等。骨碎补的得名故事来源于神农氏,相传神农氏在一座万丈悬崖上采药,不幸从崖上掉下来,腿摔成了粉碎性骨折,疼痛难忍。尽管神农氏会采药治病,但此时却是“医家难医自己的病”,心想这下可完了,恐怕会死在这深山峡谷里。凄凉之际,一群猴子来到神农氏身边,面带怜悯,眨着大眼,舔着嘴唇,每只猴子都拿着一块药根,药根上长着金黄色的绒毛。猴子将药根送给神农氏,他接过一尝,觉得管用,便吞咽了一些药汁,又将嚼烂的药渣敷在伤口处。顿时,伤腿疼止肿消,骨骼恢复了原形。神农氏顺着猴子来的路径,寻到了这种草药,将其命名为“骨碎补”。又因是猴子献的灵药,别名“猴姜”。

骨碎补味苦性温,归肾、肝经。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等。

如治疗肾虚耳鸣耳聋,并齿牙浮动,疼痛难忍,以骨碎补、怀熟地、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如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闪腰岔气。以红花、当归、血竭、三七、骨碎补、续断、制乳香、儿茶、大黄、冰片等煎汤服用。如治风湿腰痛:用骨碎补、金毛狗脊、灵仙根、细辛等,水煎服。如治肾虚久泻:用骨碎补研末,装入猪腰子内煨熟,空腹服,间日1次。

骨碎补性温,不适宜阴血内热者食用,以免加重不适。儿童及孕妇哺乳期禁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