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朋克的前世(一)
前言:
大家好。由於互聯網的大數據技術,今天能看到本文的朋友,都可以算是有緣人。這篇開始我將寫武漢朋克,由於篇幅比較長,所以會分成5次發。
因為標題搜索技術的影響,而且我專注於寫中國搖滾樂並不討頭條的好,所以,我無法保證每篇文字的推送量都會均衡,也無法保證每篇都能被充分閱讀。您若覺得文字還可以看看的話,可以先關注下我的號,這樣不會落下後面的章節。
書歸正傳
SMZB《大武漢》
我出生在這裡,這個最熱的城市,
800多萬人民生活在這裡,
武昌起義打響第一槍在這裡,
孫中山的名字永遠記在我心裡,
我帶著夢想生活在這裡,
我帶著希望走在每一條街上,
我想改變這個城市,
因為她永遠屬於我和你;
她會得到自由,她會變得美麗,
這裡不會永遠像一個監獄,
打破黑暗就不會再有哭泣,
一顆種子已經埋在心裡;
這是一個朋克城市——武漢!
唱這首歌為你——武漢!
我們就在這裡開始反抗!
武漢!我們一起幹杯為你!
有人說,因為中國著名朋克樂隊SMZB的這首《大武漢》,武漢便有了朋克之都的美譽。而據當事人講,這個稱號最早是由著名搖滾樂評人彭洪武在1998年提出的。那時彭洪武還是《通俗歌曲》的編輯,他說了句“當時玩搖滾的大多在北京,後來武漢也成了人們口中的‘朋克之城’。”於是,武漢爆得大名。百度上有很多宣揚武漢人民各種各樣朋克行為的帖子來證明“朋克之城”名不虛傳。當然,首先這稱號來源於搖滾樂。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美國著名的朋克樂隊GreenDay和the Offspring的Punk Pop(流行朋克)使朋克這種音樂類型重新回到地面,也成功進入主流大眾。朋克樂迎來了第二個春天,在世界範圍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朋克復興運動”。新朋克不僅保持了簡潔的音樂線條和飛快的速度,而且音樂愈發沉重起來,使得新的朋克音樂既有力量又可以感受到優美的音樂。
這股風潮同樣吹到了中國。
1998年是中國搖滾樂一個重要的分水嶺。1998年之前,人們心中的搖滾樂就是對社會的反叛,和生活死磕。搞搖滾樂很高大上,要有責任感,要有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要麼不搞,要搞就是衝史無前例給中國人掙面子去的。當時多數的搖滾樂手都揹負得太重,繃得太緊。1994年的搖滾中國樂勢力香港演唱會把中國搖滾樂的造神運動推到了巔峰。1995年唐朝樂隊貝斯手張炬的突然離世帶給中國搖滾樂沉重的打擊。然後就嘩的一下從神壇的跌落了。整個好幾年都沉浸在這種悲痛和迷茫之中,一直到1997年11月雙唱片紀念合輯《再見張炬》出版。
這時,整個中國社會正經歷著深刻的變化,市場經濟來了,傳統的價值觀完全被顛覆了。新的一代人長大了。他們不討論哲學,不關心宏大問題,身體裡充滿著噴薄欲出的荷爾蒙,熱衷於各種場合各式各樣的挑釁和惡作劇。這時候,新的朋克樂正好滿足了這群時尚而簡單的年輕人對一種既簡單又直接同時又與身體活動密切相關的表達形式的需求。他們以輕鬆不沉重的態度告訴世人:搖滾樂並不沉重。這群朋克樂手就是那個時代最具破壞性、最具創造性的力量。
生命之餅樂隊的主唱吳維說,“之所以選擇朋克,是因為這種風格的音樂更適合吶喊,更能直接表達內心的咆哮。”而吳維這一干,迄今22年了。如今,他不僅是武漢搖滾樂的旗幟,也是中國朋克樂的標誌。
(未完待續)
閱讀更多 悠然急行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