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中年,突然感觉被年迈的老父母压得喘不过气…

咨询者:你好,我想咨询一下我的心理问题。我最近老是感觉心慌气短、头疼,已经持续几年时间了,在医院检查身体状况都没啥问题。从小到大家庭中爸爸妈妈感情不是很好,我们家姊妹三个,爸爸脾气不好,爸妈老是吵架,我两个哥哥老不在家,我经常劝我爸爸妈妈不要吵架,从小到大就这样天天吵,打打闹闹长大了,我爸爸已经不在几年了,妈妈拉扯大我们也不容易。

爸爸不在六七年时间了,我今年四十了。我不是说我爸爸的不是,就是家庭观不一样。我在家待的时间多,我妈妈有事就哭哭啼啼,我打电话过去,劝我爸爸妈妈,我爸不讲道理,现在我大哥家庭也出现问题。现在我妈妈有啥事就给我打电话,我妈没有倾诉的对象,就是给我这个女儿说一下,她一打电话说这些烦心的事,我就头疼心慌,持续了这几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妈妈在我二哥那里生活还可以,但是我每天就是心慌头疼。我老公对我特别关心,我有一个女儿,家庭特别幸福,基本每天都生活在一起,我对我妈关心比较多一些。

我家里没啥可操心的,最近这几年,我妈在我这待,不去我哥那。我老公对我上心程度多些。我有时候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做不了自己。我感觉每天压力都大的啊,我现在不敢想问题,一想到小小的一点问题我就头疼。我现在觉得我都得抑郁病了,

旁的人都觉得我老公对我好…

人至中年,突然感觉被年迈的老父母压得喘不过气…

艾尚微情感回复

你有很大的责任和习惯把更多精力放在娘家,你妈身上,因为你比较同情你妈,觉得她可怜,你更多的给她一种关心和女儿的照顾,可以理解。但是有些东西你一定要分清楚,哪些事情在你能力范围之内,哪些不是。在这个过程我认为你份内的事情忽略了,份外的事情太投入了。关于你妈和娘家的事情就是份外,相比较你们小家来讲,你老公对你很好,孩子也挺听话,这是一个幸福的家。

这是一个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太在意?因为自卑,不自信,所以在意。当你精神上很富有、强大的时候,你才会很好的做你自己。但这种感觉又是你的童年原生家庭带来的,现在来讲这个感觉是虚假的,因为它是过去、是历史。你不可以决定你在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父亲母亲。成长过程你是有缺陷的,但这个缺陷通过后天意识是可以修补的。你首先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其次要知道用哪种方式去修补,这是一个方面。又回到前面,为什么之前我要把事情拉回到你和你老公之间,因为我想强调的是这是你的份内,你把更多的触角伸到你娘家这一块超出你能力范围,所以你力不从心,但是你又想管,这就是一对矛盾,明白吗?每个人出现矛盾,出现纠结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只是你的表现方式是胸闷、气短、难受。就像面对恐惧一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些人哇哇乱叫,有些人浑身出汗,有些人浑身哆嗦。所以当你能把这件事情想明白,想开,而且知道怎么做的时候,那么你再面对你母亲的电话的时候,再面对你母亲的倾诉的时候,你的心态就正了,能理解吗?

比如你妈现在给你打电话,我是她的女儿,我有责任、义务在可能的情况下陪伴我妈,去帮助她。但是我不能替代她,我不能替代我母亲做她该做的事情,你就不会有那么大压力。

我现在希望你在生活当中,你对你孩子和你老公,对家里人用点心思,想一想如何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然后抽出一部分时间,陪伴你妈,倾听你妈都可以。让自己的生活稍微丰富一些,有朋友,有爱好。

因为时间对你我都是公平的,你做了这个事情就没有时间做那个事情了。但是,你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哪些事情是我应该做的,哪些事情不是我的。比如你要插手你妈、你哥那些事情是超出你能力的,知道吗?你做不了。不是不想,而是要想通、想明白。你越不想想可却越想的凶,所以不要说我不想,要想明白了,我就把这事搁下了,给自己一个交代,然后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是一个思维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有意识作为前提,你得想通、想明白才知道要培养习惯。如果养成坏习惯,就像你现在面对你母亲的电话,面对你娘家的事情,你马上就着急要出手相助。因为你母亲和父亲的关系你都试图要出手,准备去引导改正他们,结果失败了,以你父亲去世为结尾,无谓的努力只会让你的情绪很烦躁。我首先要提醒你的是做自己能做的,自己该做的。不要做自己做不了、不该操的心。

你有抑郁的情绪是真的,但是我觉得这种情绪源于你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和解读。我现在给你敲过警钟,如果你总是把精力用在你不该用的地方的话,你会让真正对你好的人有所失望,进而有所怠慢。你要明白任何人付出都是想要回报的,如果你老公总是满满的给你付出,然后从你这里得到非常少的回报,他会失衡。而失衡就会出现危险,最后你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你还出去要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