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妻求将”一生作战无败绩被誉为“亚圣”,死时被万箭穿心!

今天我们说的这位主人公在历史中颇具争议;一方面他被称为兵家的“亚圣”,一生作战无败绩,且在改革上也颇有功绩;另一方面“母死不奔丧”,尤其是杀妻求将这一故事,足以让所有读者心惊肉跳,很多人也因此说此人为求功名是不择手段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此人就是吴起,那么吴起真如上面所说的这样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下。

“杀妻求将”一生作战无败绩被誉为“亚圣”,死时被万箭穿心!

各个时期的吴起

吴起,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其军事著作《吴子兵法》,可与孙武的《孙子兵法》媲美。

年轻时候的吴起就有远大的抱负,他尤为喜好军事,天天弄枪使棒,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统率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杀敌立功;这时,家乡的一些游手好闲的人嘲笑他是没有本事的人。他一怒之下杀了三十几个嘲笑过他的人,打算逃出卫国。在与母亲诀别时,他咬下自己手臂上一大块肉发誓说:我吴起不做卿相之类的大官,决不再回到卫国;后来吴起拜曾参之子曾申为师,学习儒术;当母亲病逝的消息传来时,他悲痛万分,大哭几声,擦干眼泪继续学习,没有回家奔丧,曾申因此认为吴起不孝,和他断绝了师生关系;这点上,他在世俗礼法上确实留下了一生都难以抹掉的污点。

公元前412年,齐宣公派大军向鲁国的莒和安阳发动了进攻,此时鲁国的国力早已大不如从前;鲁穆公环顾朝野已无人可用;此时的吴起这时正埋头钻研兵书,并时常发表一些治兵战守的真知灼见,在鲁国有一定影响。在这危急关头,有人向鲁穆公推荐了吴起,鲁穆公也打算任用他,不料有人提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对他提任统帅能否忠心于鲁国提出了异议;此事传到吴起那里,面对千载难逢的契机,他毅然做出痛苦的抉择,以妻子的性命为代价换取功名,后吴起巧妙地指挥鲁军打了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漂亮仗,既使鲁国转危为安,也使自己跻身于名将之林,闻名列国。

“杀妻求将”一生作战无败绩被誉为“亚圣”,死时被万箭穿心!

吴起杀妻求将

“杀妻求将“,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角度看确实能够说明吴起的人品有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何尝不是被人所逼迫;想一想当时鲁国的国情,齐军大军压境,国内已无人可用,几乎处于亡国的边缘,要调用吴起御敌之际,结果有人就因为吴起妻子是齐国人便跑到国君那里打小报告,真的是不知轻重!且吴起击败齐军挽救鲁国于危难之中,却依旧有人说三道四的来诋毁他,在座的各位看官如果是吴起的话,心不寒吗?小编真心觉得吴起不值得这样为鲁国如此付出!

后离开鲁国,听说魏文侯求贤若渴便到到魏国任职,深受问候重用,吴起便开始大展其才,担任魏军主将,大破秦军,攻克河西之地,担任河西首任郡守,向子夏学习儒家思想,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率兵南征北战,为魏国夺取土地千里,共与诸侯军队大战76次,胜利64次,其余不分胜负,可谓战功赫赫。后来魏文侯死了,魏武侯上台,开始还比较倚重吴起,政事征求吴起的意见,军事上就更不用讲了。吴起在这个时期,迎来了军事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刻,阴晋之战以五万之卒,大破秦军五十万大军。

“杀妻求将”一生作战无败绩被誉为“亚圣”,死时被万箭穿心!

魏武卒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一个刚刚入伍的小兵在战争中负了伤,因战场上缺医少药,等到打完仗回到后方时,那位小兵的伤口已经化脓生疽。吴起在巡营的时候发现了,他二话没说,立刻蹲下来,用嘴为那位士兵吸吮伤口、消炎疗伤。那位小士兵见大将军竟然如此对待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一句话。其它士兵们看了,也深受感动。 而那位士兵的母亲听说了这件事后,却大哭起来。大家都以为她是感动而泣,可她却说:“我是在为我儿子的命运担心呀!你们有所不知,当年,吴将军也曾为他的父亲吸吮过伤口,结果他父亲感念吴大将军的恩情,舍生忘死英勇杀敌,最后战死在沙场上了。我的儿子也会走他老爸的后路啊!”

《史记》也记载:“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通俗地说:吴起当了大将军,还很能吃苦的,与最下等的士兵同样穿衣吃饭,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也不骑马,亲自挑上士兵的粮食,与士兵们分担疾苦。从中不难看出将军吴起的确有过人之处,那就是他爱护战士。有这样的主将,还会有不拼命的士兵吗!

“杀妻求将”一生作战无败绩被誉为“亚圣”,死时被万箭穿心!

吴起吸脓

后即位的魏武侯怕吴起功高盖主,起了疑心,又听信谗言不再重用吴起,吴起只好离开,投奔楚国。吴起投奔楚国后,楚王仰慕吴起的才能,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楚国国力变得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并大败魏军,诸侯畏惧。但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吴起被乱箭射死,死后尸身还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不过在吴起死之前其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身中的箭插入楚王尸体,并高呼:“群臣叛乱,谋害我王。”吴起虽然死了,但这些兵变的贵族也因为射中楚王身体被诛灭三族,这就是死,也要拉上你们这群垫背的;吴起求名得名,也算不枉此生,但他大肆张扬,不知隐晦的个性又决定了他永远是福不耐久;到楚国之时时,他已是花甲之年,可他却偏偏万丈雄心还犹胜往昔,可悲可叹!

因求名而能名垂青史,是吴起的成功之处。因盛名之下不避收敛而丧失性命,又是他失败之处。因此在通往名利的道路上,吴起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