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歸來被拒門外,與方正股權之爭矛盾公開化

隨著北京招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招潤")正式起訴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大方正")股東知情權、財產返還糾紛等,北大方正集團與北京招潤之間關於股權的糾紛正式被擺到臺前。

作為北大方正混合制改制中持股最大的民企,北京招潤由李友等方正前管理層控股,李友本人曾入主方正集團10數年並將其打造成"最大校企"。

此前,李友是"凱地系"的核心人物,被資本市場視為"隱秘梟雄",與多數資本大佬一樣,其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飽受爭議。

2016年李友等管理層入獄,北大系隨即安排新的方正集團高管,重新拿回控制權。查詢北大方正最新的工商信息,李友等控股的招潤投資仍持有方正集團30%的股權,剩餘的70%股權則由北京大學掌握,股權結構並無變化,北京招潤所持有的30%的股權正是雙方糾紛的核心。

今年春節前,李友因罹患肝癌而獲准保外就醫。在就醫治病的同時,李友與方正集團展開談判,談判內容涉及方正集團30%的股權問題,部分個人資產,以及李友個人公司曾經拆借給方正集團的十幾億資金,但北大方正似乎並不歡迎這位前CEO。

方正改制:淨資產1.5億到230億

這場權益爭奪戰的緣起於2003年方正集團混合制改制。

2003年之前的方正集團還是一家單純以IT技術起家的公司,王選教授發明的漢字激光照排技術使得方正在上世紀90 年代至少掙了一二十億,一度壟斷港澳、東南亞和北美地區80%的華文報業市場。

然而隨著市場的成熟飽和,方正的情況江河日下,到1998年已經陷入虧損境地。2003年3月底,方正集團賬面淨資產審計評估後僅1.5億元。幾位方正集團的董事也承認,賬面應收款居高不下,財務管理鬆散混亂、盲目多元化製造的爛賬,吃掉了這家校企的大部分淨資產。

1999年,任教北京大學的魏新,臨危受命開始擔任方正集團的副董事長,2001年成為方正集團董事長,同年方正科技(600601.SH)爆發股權之爭。李友持有相當多數量的方正科技股權,支持了方正集團一方,保障了方正對方正科技的控制權。事畢,李友接受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之邀,加入方正。

同年,關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規範校辦企業管理體制試點問題的通知頒發,方正啟動改制。

2003年12月,教育部批覆了北大方正改制方案,准許將評估淨資產的35%以溢價方式轉讓給社會股東;將評估淨資產的30%以淨資產價格轉給管理層持股公司北京招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招潤),北大繼續持股35%。

此後,在積極參與到方正集團的混合制改革中,李友團隊控股的北京招潤獲得了方正集團30%的股權,李友本人也出任集團CEO。

隨後的十多年間,李友帶領下的方正集團迅速發展,短短几年時間資產已膨脹至數倍。到2013年,方正集團總收入680億元、總資產960億元,淨資產339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校企。

混改後的十年

李友與方正集團結合十幾年裡。李友的個人的能力、財富與命運與方正集團緊密綁定,某種程度上方正集團的發展和利益在李友心中也早已遠超個人意義。

最難的時候,李友、餘麗等高管從個人財產中拿出6000多萬元給集團當流動資金。

據《財新》新世紀報道中李友回憶,"我剛來的時候,方正的賬上只有200萬元,卻有32億元的負債,資產負債率超過95%。""最難的一次,一家股份制銀行在三天之內要逼還8億元貸款。最後我們把股權抵押給一個福建商人融資2億元,又壓應付款,才準時償還了貸款。"

李友團隊的核心人物餘麗是彼時方正集團的CFO,回憶稱,2003年-2004年是方正比較困難的時候,曾面臨十天之內還10多億元貸款的局面,爭取寬限未果,竭盡全力才補上。從2004年到2006年,方正集團剛剛收購的幾大實業均處投入期,能創造的現金流亦有限。加之宏觀調控、股市萎靡,繃緊了資金鍊。

2007年春,股市回暖,前期收購的方正證券等開始創造巨量利潤,方正緩了過來。

此前,2004年北大批覆的方正集團向兩家社會股東35%的股權轉讓,這兩家社會股東是李友及其一致行動人,如果按這個執行,李友團隊將持股方正集團50%以上,方正集團將徹底變成一傢俬人控股公司。

李友主動放棄了方正的控制權,並要求北大繼續控股方正,並達成協議。向"社會股東"溢價出售的這35%股權,以"零對價"回到北大名下。

自此,方正集團股權形成了70%的股權由北大資產經營公司持有,李友只通過北京招潤公司和團隊共同持有方正集團30%股權。

在全國80%校企倒閉的背景下,方正集團在保持北大絕對控股優勢的基礎上,在李友領導的10年間,佔全國校企總資產的50%、利潤的70%,年年戰勝淨資產收益率考核指標,為北大貢獻現金總額達20億元以上。

在人們昨天還哀嘆國有資產流失時,方正的混合制改革成為了一個市場能人與校辦企業結合的成功案例。

消失的三年

十幾年前,當"資本玩家"李友企圖撬動北大這個中國一流的金字招牌時,無數人質疑李友會玷汙北大這塊金字招牌,十幾年後,歷史朝著驚人反方向去,演繹了經典的"狡兔死走狗烹",目前,方正集團擁有方正控股(00418.HK)、方正證券(維權)(601901.SH)、北大資源(00618.HK)、方正科技(維權)(600601.SH)、北大醫藥(維權)(000788.SZ)、中國高科(維權)(600730.SH)六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0億元。

北大的金字招牌愈加閃亮,曾經殫精竭慮的李友安在?

2014年底李友、餘麗、魏新等北大方正管理層因與某G姓外逃富豪就民族證券的控制權發生"惡鬥",雙方互相舉報,舉報內容之勁爆令人瞠目結舌。最終,以李友等被判入獄,另一方被髮紅色通緝令而收場。2016年11月,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李友等人被罰判以有期徒刑4年6個月,判處罰金7.5億。

此後,李友團隊失去了對方正集團的全部控制權。入獄後,李友團隊控股的北京招潤公司證件公章等核心物件均被方正集團"代為保管",期間,除了失去方正集團的控制,李友團隊也"順帶"失去了北京招潤作為方正集團股東參與管理、決策、以及分紅的正規權益。除了是方正集團的"紙面上"的股東,一切有關方正集團的事宜早已將他們排除在外。

今年1月份,李友因為罹患肝癌,已經保外就醫,團隊中的餘麗等人也已恢復自由,然而,這群"中國最大校企"的主要締造者,發現在經歷一場調查和服刑之後,儘管自己仍然在"紙面上"共同持有方正集團30%的股權,但事實上已經被大股東——北京大學排斥在外。

在恢復自由後,他們開始向方正表達了迴歸董事會的訴求,但卻遭到拒絕。工商信息顯示,方正集團現有7位董事,其中三位正式在2015年1月李友等人被調查後,接替了李友、餘麗、魏新的董事會席位。

事實上,圍繞著李友等人的北京招潤,已經爆發過一場"證照"爭奪戰。2018年,北京招潤與北大方正關於招潤證照歸屬問題展開了民事訴訟,二審過後,法院維持了證照歸於北京招潤的判決。

2019年初,李友因罹患肝癌獲准保外就醫,也提前出獄。曾一手締造第一"校企"神話的他,這場與曾經老東家的對峙可能是人生的最後一戰,這背後的意義有個人、有家庭、有跟隨自己20餘年的下屬,或者還有十多年來未名湖畔的心血和付出。

招潤的艱難行權

迴歸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媒體此前公開報道顯示,北大方正起訴招潤證照返還敗訴後,招潤多次向方正索要財務、合同、行政管理等全部公司資料,方正拒絕歸還。招潤作為方正的小股東所享有的知情權、參與經營管理權、委派董事和監事的權利也一直無法履行。為履行小股東的權利,招潤向法院起訴,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已受理立案。

北京招潤的訴訟請求主要有4點:請被告返還原告的會計賬簿、會計憑證等全部財務資料;返還原告的董事會決議及會議資料、股東會決議及會議資料,以及日常經營事項審批文件等全部公司管理資料;返還原告對外簽署的各種合同(協議)等全部公司運營資料;返還2015年1月1日以來被告擅自使用原告印章的用印記錄,及加蓋原告印章的相應文件。

北京招潤今日所面臨之困境,也正是股份制企業下千千萬萬小股東的困境。股份制企業中存在著"股權平等"的基本原則,加上以多數原則決定表決,必然造成大股東的優勢地位和小股東的弱勢地位,也為大股東通過操縱董事會、監事會進行虛假財務信息披露、非法佔有企業資金機會,嚴重侵害了小股東利益。

維護中小股東參與股權市場的熱情,是關係到資本市場能否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問題。保護小股東權益一方面體現出對個人私權利的尊重和保護,對弱勢群體的關注,有利於維護整個市場經濟尤其是投資市場的穩定和繁榮;另一方面它可以增強整個社會的民主意識,有利於民主政治的發展。

一位法律行業權威專家表示,當事人在即便在拘留期間,並未剝奪一切權利,可以正常行駛股東權利,公司內部應積極創造條件讓當事人行使權利。而故意阻止小股東行權等其他嚴重損害小股東利益行為已構成違法。

2018年12月,北京招潤正式起訴北大方正,該案件分別原定於3月4日、3月12日開庭審理,但由於法院排期問題而延期,具體開庭時間未定。

以淨資產估算,30%的方正集團股權,涉及資產達到171.9億元。加之十幾億的拆借資金及其他個人資產,此次案件涉及的資產規模接近200億元。

如今拿起法律武器的招潤面對北大,戰爭結果如何,還需要時間來揭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