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两会」亮马河将建40万平方米国际化景观廊道

记者从2018年朝阳区“两会”获悉,朝阳区将启动亮马河环境综合治理,按照“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原则,亮马河四环以上3.8公里河段周边,将建设40万平方米国际化景观廊道,服务于国际交往、文化交融等北京城市功能定位。

此外,朝阳区萧太后河治理即将开展第二期工程,继续对4.3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同时将辽代历史文化和萧太后河漕运文化融入廊道景观节点,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工程。朝阳区将开发河长制APP及河长制工作信息平台等信息化管理工具,公众可通过线上工具参与河道管理。

亮马河建40万平方米国际化景观廊道

2018年朝阳区计划启动亮马河四环以上河道沿线的环境综合治理,按照“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原则,针对亮马河沿线分布的使馆区、高端酒店、购物商圈等地域特点,计划建设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国际化景观廊道。

“亮马河四环以上段长约3.8公里,流经朝阳区中部地区。”朝阳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亮马河综合治理涉及麦子店、三里屯、左家庄等街道以及朝阳公园等地区,这里有多个国家的使馆,周边华都、昆仑、二十一世纪等高端酒店林立,燕莎购物商圈和蓝色港湾等高端商区分布其间,成为朝阳区承载着国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

亮马河景观廊道建设面向全球开展项目方案征集,方案设计充分考虑北京特色文化、朝阳国际时尚和周边现代风情等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通过河道水环境治理、周边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等方式,在首都核心区东部再建设一条国际化滨水景观廊道,满足周边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和谐、环境宜居等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国际交往、文化交融等北京城市功能定位。计划2018年启动实施,2019年全面完工。

据介绍,此次治理朝阳区将“政府一家治河,单打独斗”的旧局面转变为“政府主导,社会共建”的新方式,积极发动周边企业共同参与河道治理,并先行先试,于2017年完成启皓大厦前270米河段治理,该段河岸环境大幅提升,极大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更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萧太后河将发掘辽代漕运历史文化

2018年,萧太后河综合治理进入第二个阶段,按照优质景区标准,对小武基、西直河等4.3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期间,朝阳区将挖掘萧太后河相关历史文化,把辽代历史文化和萧太后河漕运文化融入到廊道景观中,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工程。同时推进河道沿线的疏解整治促提升,在朝阳东南部四环至五环区域,加快生态、宜居环境建设。

萧太后河治理二期建设标准与前期工程一致,进行雨污分流、截污纳管、中水补给、防洪改造等河道治理后,融合国际上优秀景观河道案例,实现防洪达标和绿化景观提升。

据了解,在朝阳区东南五环外的马家湾湿地公园,71万平方米园林美景方便了周边居民休憩娱乐,也吸引了白鹭驻足水面、空中旋舞,成为了萧太后河的一道独特风景线。12.4公里河道全线贯通,五环路下游3.4公里河道具备通航条件。

未来的萧太后河还将精雕细刻,加强周边环境整治,整体环境风格更加协调统一。朝阳区将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河道整治项目在景观、绿化、文化等经验做法,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提升景观人文韵味,打造精品景观。

开发河长制APP 线上参与河道管理

2018年,改善水生态仍然是朝阳区水环境治理重点工作,计划开发河长制APP、河长制工作信息平台等信息化管理工具,便于社会监督,河长和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发现、解决河道问题,朝阳区域内全部河道均设置“区-街乡-村(社区)”三级河长。

“今后市民发现河道污染、违法建设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河长制APP反映,并通过与河长们的线上互动,实现参与河道的日常管理工作。”朝阳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信息化管理工具投入使用后,能够促进区、街乡、村(社区)三级600多位河长发挥作用,明确管理职责范围,统筹协调一条河道的上下游、左右岸整体治理工作。

朝阳区出台了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制定完善区河长制会议等7项配套工作制度,确定了86名街乡级河长和559名社区(村)级河长,共设置了348块河长制信息公示牌,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此外,朝阳区将推广萧太后河四环路雨污分流的治理经验,开展溯源治污工作,从源头上截断污水直排入河的现象,全面完成黑臭水体及乡管沟渠治理收尾工作,改善农村地区水环境。通过持续加强断面治理,确保朝阳13个出境补偿考核断面及5个国家、市级断面的水质达标。同时,开展“一河一策”编制工作,针对河段流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以及水污染物质的种类、来源等情况,朝阳区的水环境治理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精准实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