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理财常见的几个误区

投资理财学无止境,初入P2P的投资小白,在投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忽悠和陷阱,稍有不慎就容易被套路,包括投资多年的老司机有时候也会犯糊涂,一不小心就掉入某些平台的陷阱中。

接下来,我们聊聊在P2P投资理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识误区,希望大家在投资理财过程中能够避开。

P2P理财常见的几个误区

一、挑选平台常见的误区

(一)过于追求高息,心理预期太高

P2P未来会成为固收类理财的标配,类似于银行理财,不应该追求高收益高风险。同等体量同等规模同等品牌,即平台差不多的情况下,应该选择收益低的那个平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所有金融机构都希望以更低的价格把产品卖出去。这就好比银行理财,工农中建交银行理财的收益基本是最低的,如果说他们的年化收益是4%左右的话,那招商、民生、浦发、光大、兴业可能在4.2%左右,再往下南京银行、浙商银行、包商银行一类的,年化收益会再高一点,在4.5%左右,农村商业银行一类的银行理财收益会更高一点,这种逻辑是对的。

P2P理财常见的几个误区

P2P合规之前还是要稳一些,长期收益比同类型的标杆型企业高,长期做高息活动返利的平台,一定要慎重选择。之所以先强调收益,是因为我们发现,得有一半用户踩雷,直接诱因是对于收益的心理预期太高了。

(二)过于相信背景,不太注重实质

如果背景那么好的话,收益还会那么高么?为什么平台要给自己包装上这么好的背景?这就好比前些年的民间借贷,包装得特别高大上,老板开宾利,五星级写字楼办公,员工都穿Armani,这样会给人一种错觉,有实力能兜底。

P2P理财常见的几个误区

其实很多朋友注重所谓的背景,其实想的不是这个平台实际的风控逻辑和风控体系,而是考虑出了问题能兜底。零风险的投资理财是不存在的,保本保息是没有的,别说P2P合规要求了,资管新规对银行的要求也是如此,指望平台实力强去保本保息是不现实的 。平台实力再强,对于它所管理的资金规模而言也是不成正比的。

(三)过于相信排名,被宣传误导

第三方文章、排名、数据仅供参考,入门时有选择性地看一看,投一投,如果是先投了再看,那就容易出问题了。

投资理财最最基本的,是要对你要投的项目有个基本了解,如果自身没搞懂,完全听别人说的就上了,那么出风险问题就很大了,甚至有朋友出了风险都不知道怎么出的,钱都损失了仍然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这是非常不好的。

二、挑选平台的几个基本原则


(一)看收益水平:同等水平,选收益低的

同等品牌、同等实力、同等规模的平台,选择收益低的。选收益低的,不一定不出问题,但是选收益高的,问题就太大了。就跟看银行一样,工行体量大于招行大于浙商银行,这是常识。如果两个平台从面上看一样大,一个年化9%;另一个年化12%,还经常做一些高返利活动,选择后者就会容易出问题了。

P2P理财常见的几个误区


(二)看项目类型:优先选择长周期小金额等额本息项目为主的平台

这是挑选平台的标尺。目前来看,最好的项目类型是小金额长周期等额本息的项目,P2P平台一定要做标准化的项目,不然体量做大了之后会有问题。然后按照合规要求,个人借款不能超过20万,企业借款不能超过100万,所以要做小额分散,尽量避免系统性风险。

总结一下,做一个简单排序:消费信贷=消费分期>车贷>房贷>供应链票据三农,大家在挑选平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三)“三不要”:平台不要太小、人不要太少、地方不要太偏

平台不要太小,这样才能有可持续发展能力。P2P很多时候是规模效应,体量太小了很难盈利。说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用户在某个平台投了500万,查了一下那个平台的整个待收只有2500万,这想要取出来就困难了。

人不要太少,这样平台不至于偏科。如果只有200人,基本上研发、运营、一小部分风控、合规、法务、行政基本上就满了,平台项目的筛选、风控基本上是没有办法自己做的。所以平台体量不是太小的情况下但是人又太少,那大概率代表这个平台是有瘸腿科目的。

P2P理财常见的几个误区


地方不要太偏,非一线城市的平台慎选。整个行业都在往前走,包括平台,包括监管,非一线城市的监管在整体实力、重视程度、处置效率等很多方面都跟一线城市有差距。非一线城市平台,可能存在监管跟不上的情况。

(四)红线不要碰,不要投得太分散

监管上的一些大红线:银行存管、自融、直接借贷、限额等等,不要碰。适度分散,不要过度分散。作为固收类理财,两三个平台足矣。虽说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也没必要放到几十个篮子里,固收类理财不是这么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