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通水富!通山:發展全域旅遊 助推鄉村振興

香城都市報報訊(記者 王奇峰 李小紅 趙忠志 特約記者 孔帆升 徐世聰 通訊員 楊清 王程海 鄭夢溪)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如何實現“鄉村振興”,讓美好藍圖變成美麗現實,是各級黨委、政府面對的重大課題。

近年來,通山縣確立“山通水富,綠色發展”的基本戰略,以建設“全國知名山水旅遊強縣”為目標,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為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山通水富!通山:發展全域旅遊 助推鄉村振興

全域共謀,高位推動發展

“堅持推進山水旅遊開發,突出抓好‘一山兩線’整治,加快推進景區景點開發,支持創建旅遊名街、旅遊名鎮、旅遊名村,著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旅遊新亮點……”前不久,通山縣委書記石玉華在縣委三級幹部大會上鄭重表示。

通山縣國土面積2680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既有獨特的山、水、林、泉、峽、瀑、洞等自然資源,又有厚重的闖王英雄文化、古民居文化、紅色文化和民俗美食文化等人文資源。

仲春時節,穿行在通山各地,只見桃紅柳綠,繁花似錦,處處生機盎然;白牆黛瓦,小橋流水,長街深巷,構成一幅幅美麗的自然畫卷……

近年來,通山縣緊跟全域旅遊創建步伐,旅遊業呈現出全域融合、全季宜遊的良好局面:2017年,全縣入境遊客75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5億元;2018年,全縣實現接待遊客9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2億元。

成績背後,離不開通山縣的全域共謀、高規格推動。該縣高度重視全域旅遊發展,委託湖北大學編制了多規合一的全域旅遊規劃,成立了全域旅遊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縣級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全域旅遊推進機制;率先完成“1+3”旅遊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實現了全域旅遊“綜合產業綜合抓”。

核心景區,輻射帶動周邊

2018年國慶假日期間,通山全縣接待遊客60.9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4億元。期間,各種自駕遊車輛從杭瑞、大廣和鹹通高速進入通山,使得縣域內的106國道、核電公路、九宮山旅遊公路車流密集。隱水洞景區沿線公路也停滿了來自江西、安徽、湖南、廣東等地的轎車,各地遊客接踵摩肩,紛至沓來。

每逢節假日,大畈鎮西泉村“鄉村人家”農家樂的老闆程詩虎就會十分忙碌,遊客來了一撥又一撥。2008年,隱水洞景區開業後,在外打工的程詩虎回鄉創業,創辦了全村首家“農家樂”。因隱水洞景區的人氣興旺,程詩虎的農家樂生意也跟著火爆。

程詩虎的致富經歷是該村旅遊經濟持續發展的生動縮影。該村抓住遊客愛吃農家飯、住農家舍的心理,引導村民在隱水洞出口的沙窩、新屋下、茅洲鋪、吳洞四個村灣發展農家旅館、菜館共20餘家,解決300名當地群眾就業,累計年總收入200萬元。

隱水洞作為核心景區,也輻射帶動了周邊地區的旅遊業。該鎮充分利用國家4A級景區“隱水洞”、國家溼地公園富水湖等旅遊資源,推進白鷺林溼地公園、富水花海、富水龍珠灣生態度假園、奇人谷、南山居、龍隱山等旅遊項目建設,拉長旅遊產業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瞄準特色,打造石門樣板

“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宜人,尤其是大片的油菜花,和周圍的景緻交相輝映,非常適合攝影創作。”近日,一踏進南林橋鎮石門村,幾位攝影愛好者就被遍地盛開的油菜花田深深吸引。連日來,隨著氣溫回升,石門村“十里畫廊”沿線的油菜花競相開放,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踏春賞景。

該村“十里畫廊”油菜花由鎮村規劃佈局,指導村民標準化、機械化種植。油菜花不僅可供觀賞,油菜籽也成為村民重要的收入來源,在鎮村的合理引導下,農戶種植油菜的積極性提升。

“古驛新村,五彩石門”。近年來,石門村在市委辦工作隊的幫扶下,旅遊公路修通了,四季觀光采摘園、孔雀觀光園等景點如雨後春筍般開園迎客,尤其是“太空蓮”觀光垂釣園,成為吸引遠近遊客前來旅遊觀光的“引爆點”。

陽春三月“十里畫廊”,盛夏七月荷花盛開,石門村依託資源稟賦,發揮生態優勢,著重保護和開發楚王山紅色及長夏畈古民居歷史文化資源,以賞花遊玩為切入口,以鄉村旅遊節為著力點,將鄉村打造為知名的遊玩目的地。數據顯示,僅2018年“十一”期間,石門村就接待遊客1萬多人次。

農旅融合,生態留客增收

26日,通山縣黃沙鋪鎮晨光村上新屋種植基地上,金燦燦的油菜花一望無際,吸引不少遊客踏青。

晨光村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上新屋有上千畝平整的土地,適合機械化耕作。2017年,該村主動求變,除了保留傳統的水稻、紅薯,又新增蘑菇、油菜、南瓜等品種,並鼓勵村民開農家樂、民宿,供過往遊客就餐、留宿休息。今年52歲的竇家梅祖輩務農,看到旅遊商機後開起了農家樂。他發現客人體驗農家生活的需求後,又挖塘養魚、栽花種菜,建起了家庭農場。如今,竇家梅的家庭農場年均收益達到20萬元。

近年來,黃沙鋪鎮在支持農旅結合的同時,將一村一品與家庭農莊結合,將田園文化融入鄉村旅遊發展促農增收。

黃沙鋪鎮大柏樹果園基地佔地400多畝,有油桃、紅心柚、牡丹花等17個品種,目前已建有農莊和民宿,年產值達到百萬以上,帶動周邊200多人就業。

“柏樹村生態環境好,目前正是桃花、櫻花盛開的時候,很多遊客流連忘返。”基地負責人李陽介紹,每到節假日,“桃李人家”農莊便賓客盈門。

截至目前,該鎮已初步形成桃花、櫻花、杜鵑花、牡丹花等多個花種規模種植,佔地超過2萬畝,發展農家樂16家,既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也促進了農民增收。

打造精品,推進全域旅遊

2018年,大畈枇杷節、闖王汪家畈村首屆沙梨採摘節、九宮山星光公園暨旗袍文化藝術展等活動成功舉辦,進一步擴大了通山旅遊知名度。隨著闖王文化園、果匠小鎮、石門度假村、枇杷小鎮等一批新景區的成功打造,又成功推進了該縣鄉村體驗遊、休閒度假遊、自駕遊、賞花遊等旅遊新業態快速發展。

發展全域旅遊,歸根結底要讓縣域經濟增實力,讓遊客和當地群眾得實惠。據悉,該縣推行景區帶動型、農家樂型、能人帶動型、就業帶動型等多種旅遊扶貧模式,通過發展賞花遊、採摘遊、古村遊、民俗體驗遊等鄉村旅遊,發展農家樂1200餘家,直接提供就業崗位2萬個,間接提供就業崗位5萬個。

發展全域旅遊,項目建設既是支撐,也是關鍵。“我們將精心做好九宮山智慧景區、星光公園、冰雪樂園等項目建設;加快富水湖旅遊綜合開發項目建設步伐;加快推進枇杷酒莊、奇人谷、果匠小鎮、孔雀山莊、垂釣基地、房車營地、慈口頤養小鎮、廈鋪螢火小鎮、楊芳醬品小鎮等一批旅遊新業態項目建設。”通山縣相關負責人介紹。

“春可賞花品茗、夏可避暑漂流、秋可觀星賞螢、冬可踏雪尋梅。”2019年,該縣旅遊業將圍繞全域旅遊目標,突出“一心二軸三極四帶”的空間佈局,打造“綠色山水之旅、紅色研學之旅、彩色鄉村之旅、月色浪漫之旅、本色健康之旅”的精品線路,以全域旅遊規劃為指導藍圖,全面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

更多咸寧本地新聞,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香城都市報(或公眾號搜索:xcdsbgfw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