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传 第四章:雏鸟初飞(1)

“我常常觉得人一生当中的机缘是无限美妙的。

我步入影视圈之初虽然历经困顿,被无线电视台签约后闲置,但只要有演出机会,不管是一天两天的龙套演员,我都不肯放弃,也因而有机会让周润发、林子祥及钟志文同时对我留下印象并主动引荐。”

著名的香港“无线”艺员培训班开办几十年来,培养了众多好演员,成为一代代香港明星的摇篮。

可想而知,这样的阵营,这样的声誉,对每一个热爱演艺事业的人都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最多的时候,“无线”拥有香港90%以上的明星。

这不仅保证了演员阵营的足够供给,同时也保障了对剧目制作的合理投资。

对每一个需要使用的艺员,“无线”都会与之事先签订协议。

刘德华传 第四章:雏鸟初飞(1)

由于与艺员签约在先,基本上杜绝了档期、报酬的困扰和纠纷,减少了冲突,拍摄预算的合理性得到保障,也确保了制作的质量。

“无线”资深人梁家树说:“除了拥有基本演员外,我们还有自己的编剧和剧本部门。

每年的拍摄计划由剧本部门和监制共同订立。

每部戏都有一个统领和总监制,下面另有若干监制,总监制负责整部戏的运作及成本预算,监制负责控制成本。”

由此看来,香港“无线”的内部管理是比较细致,比较严谨的。

此外,梁家树还形象地比喻道:“所有拍电视剧的都是‘无线’的固定长工!”

所有拍电视剧的都是“无线”的固定长工!

这个“无线”的铁定制度,似乎谁也不能与之抗衡。

或许,由于“无线”的声誉和名气,一直以来也没有人与之抗衡。

与“无线”正式签约后,刘德华满以为自己在训练班成绩一直很好,毕业后“无线”一定会刮目相看。

其实不然,开始第一年,他一直在名演员主演的片子里当配角,甚至是没有姓名的甲乙丙丁,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刘德华传 第四章:雏鸟初飞(1)

他渴望被发现,渴望能有一个像样的角色轮到自己头上。

这种渴望就像一只欲飞的小鸟,振动翅膀,却又飞不起来。

终于,机会来了,电视剧《江湖再见》中的男主角阿龙,导演点中了刘德华。

为了演好阿龙,刘德华确实下了大力气。

然而,毕竟学习与实践不同,这其中有着太大的距离。

学习期间练习的多半都是小戏,时间短,比较好对付;现在担纲主演,戏分多,平时学的那几招就显得不够用了,一部《江湖再见》拍下来,并没有让多少人记住他这张容易被人记住的脸。

刘德华只有乖乖地回到当配角的位子上。

但他并没有因为一次的不成功就气馁,不管什么样的小角色,他都乐意去演,并且尽心尽责地去演好。

这样一来,既为他争取到锻炼自己、向别人学习的机会,也为他争得了好的人缘。

这一回轮到刘德华在周润发主演的《鳄鱼潭》中扮演杀手了。

还是在刘德华当学生的时候,周润发就已经红遍了香港。

周润发的演技,周润发的将男人的成熟、沉稳和沧桑,机智、奔放和内敛,都能发挥到收放自如行云流水的演技,使小小的刘德华十分崇拜。

他喜欢周润发撼人魂魄的魅力,喜欢周润发那种淡淡的沧桑感,那种成熟的智慧与豁达,那副随意率性、挚情至爱的神态⋯⋯这种喜爱简直深入到了刘德华的骨髓。

当时的刘德华,几乎看过周润发主演的每一部片子,对发仔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80年代,凡刘德华参演的影片,几乎都带有周润发演电视剧的味道。

因此有人说,刘德华是以“周润发模式”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刘德华传 第四章:雏鸟初飞(1)

记得周润发在自己第一次获得金像奖影帝时曾激动地说:三年,我等了你三年啊!

而刘德华第二次获得金像奖影帝时也说:“这个奖,我只等了三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