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开平碉楼才知道,《让子弹飞》为什么要在这里取景拍摄


在广东省的江门市,有一个地方因为《让子弹飞》的拍摄而为更多的人所熟知,那便是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的开平碉楼。

《让子弹飞》之所以选中这里作为外景地,看中的正是这个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那些一百年前的碉楼,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为影片营造了无比梦幻的色彩。

2019年的年初,我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一睹开平碉楼的真容,才真正被这种建筑艺术所震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中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它的最主要特色就是中西合璧,具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平碉楼还是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2007年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岭南风格的碉楼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它诠释着开平人非凡的建筑技艺,以此吸引着世人的眼球。来到这里,我才感受到,建筑艺术竟可以如此包容,洋为中用,不同的风格流派在这里却得到很好的融合。

历史上的开平,“无碉不成村”,你一定不知道这里竟然有1833座碉楼,它们分布在开平市的各个乡村,其中,以塘口镇、赤坎镇、百合镇最为集中。所以说开平也被称为 “中国碉楼之乡”。

在一千多座开平碉楼之中,历史最悠久的要数迎龙楼。迎龙楼建于十六世纪六十年代,是开平现存最早期的碉楼。

另外,建于清朝后期的有313座,建于民国元年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前的有1490座,其中1921年到1926年之间就建了608座。

不过,等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海外的侨汇就很难再回国了,因此开平也失去了建造碉楼的经济来源,直到1949年,开平建成的碉楼非常非常少,只有29座,开平碉楼因此成为中国乡村社会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见证。

开平的华侨从清末开始陆续回家乡建设田园,刚开始的时候多是建造传统三间两廊式民居,后来在风格上就变得多样化,出现了很多中西合璧的建筑式样。这里的传统碉楼和当地特有的村居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了各自原生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开平碉楼绝大部分都出自乡村设计师和建筑工匠之手,是乡村工匠的杰作。而建筑资金主要来源于华侨,华侨还寄回外国建筑的明信片和照片、设计图,供这里的建筑工匠参考。

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产生,繁荣与存在,不仅传递着如今遍布全球的华侨们丰富的历史信息,而且记录着美洲、欧洲、大洋洲和亚洲等国家发展的历程和文化特征。

这一文化景观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应当受到全人类的珍惜和保护。如今的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是华侨之根、建筑殿堂;世界遗产、文化瑰宝;诗意田园,至美乡村。图文原创,欢迎关注:路灯摄影,每天为您分享旅途新鲜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