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聘用比例不协调如何改?

李永安为东坡柑桔代言


目前,对教师而言,各地职称评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使本来就没有发展前途的教师职业发展更加艰难,让万千教师倍感无力和心酸。

而职称聘用比例不协调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呢?

一、职称“限额制”阻断了大部分老师的晋升之路,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老师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大量限额,让广大一线教师没有职业发展前途,一辈子无论工作成绩如何,都只能挣扎在底层,拿最低职级的工资。

如下图所示,某地教育事业单位的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评聘的占比数。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老师能评上职称的不足10%,小学老师更可怜,操着最累的心,干着最繁琐的工作,而能评上高级职称的最多占比2%。这让从事一线基础教育的老师情何以堪,这么少的比例,普通一线老师哪个能得到?残酷的现实就是只能落入教师中有权有势有关系有后台的人手中。这又怎能促进教育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比高级、中级职称限额更可怕的是没有名额。

我地因职称限额政策出台前,内部人员早已获得信息,利用最后没有限额的几年,想方设法,利用可利用的一切关系,创造条件晋升了一大指中级和高级职称,这造成本地中级和高级名额超额被占用,因此之后的漫长十年间,中级职称名额和高级职称名额凤毛麟角,要等大量已晋升中高级职称的老师退休后才能空出符合限制比例的名额,下面堆积成山的多年无职称可晋升的老师才有资格晋升职称。

三、造成多地职称名额比例失调,教师职称晋升无望的原因还有,教师职业流动性差,特别是农村教育上很难进新人。这也造成教师职称比例没有变化,进不了新人,只能等老教师退休,这使教师的职称晋升之路更加艰难。

我地多所学校从1999年至今二十年的时间里没有进一个新人,最年轻的教师也到近四十的年纪了。不进新人并不是教师超编,农村教育上几乎各个学校没有专业的音、体、美教师,甚至连专业的英语老师都不能配齐,即使开全课程也是语文、数学老师兼任音体美、品德、科学等学科教师。这样的教育现状,既使教师们疲惫不堪,又晋升无门,实在是太不合理,不公平。是最不协调的制度。


四、随着职称限额造成的紧张局面,各地评定职称的条件也一改再改,例如评高职必须有市级说课优秀证书,必须有去边远乡村支教的经历等。

但我地仅一个镇就有500多个等待评高级职称的教师,而市级说课优秀证书三年才也一个,给谁?谁有资格去市里说课?

如果500多个教师都有机会去说课,公平竞争还则罢了,而实际上,我500多年待评教师有99%以上的教师没有资格去参加市里的说课,在校级就被否定了。至于谁能得到这个证书,恐怕并不仅仅靠教学水平决定的。因为大家的教学水平并无法相差甚远,并且仅凭一节说课也无法评判出教学水平的高低。

另外去边远乡村支教一事,我县仅有两所边远乡校,一年如果这两所学校能接受10个老师,排下来也要50年,谁去?谁有资格去?何况这两所学校根本一年接收不了10年老师。我想广大普通老师只有呵呵了。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评职称难,难于上青天,早已成了个别有特权人的盛宴,离普遍一线教师越来越远。从这一点上来说,职称比例失调,不能满足广大教师职业晋升的要求,没有事业成就感,更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必须改变这一现状方可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吸引优秀要才投入教育,这样我国教育的振兴才有希望。

至于怎么改?我想参照公务员的职级并轨制就不错,让不同职称的人都有晋升的空间。

公务员的职级并轨体现在,不同职级的公务员,在一定年限职务不升的情况下,工资级别自动升级。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晋升制度,让即使一个小科员也有奔头,凭自己在现有岗位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工作同样可以换得工资级别的提高。

广大教师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来定级呢?难道广大教师就活该在最低级级别工资上干一辈子吗?另外当务之急还应该加大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比例,同时像公务员晋升职级那样,规定凭一定年限考核合格后即可晋升职级的制度,使广大老师能有广阔的职业前景,才是合理的,才是有活力的,才能振兴国之教育。

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设,欢迎补充交流!


指尖教育帝国


可以按照公务员的方式进行晋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