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一家贺州小馆的必点菜:我的客家味道寻根

南宁一家贺州小馆的必点菜:我的客家味道寻根

南宁市望园路上,有家贺州人开的小馆子。从南湖北岸走路过去,也就几分钟的路。大概也开了快二十年了吧,印象中世纪之初我就经常去。坦率地说,这真是一个小排档,一楼大堂紧紧的只挤了十来张小方桌,要是人多的话,还得拉桌子拼起来。二楼阁楼设了唯一一个包厢,可坐十来个人。虽然是排档,但店里装修很是用了心,有点文化味,绝无街上大排档那种常见的烟熏火燎气息。大排档印象中前几年餐饮生意普遍红火时,他们曾把隔壁商铺也盘了过来,但人多时还是要排队等座。现在全国的实体餐饮都不景气,他们的人气也似下降了很多。

南宁一家贺州小馆的必点菜:我的客家味道寻根

每到秋冬,悬挂在橱窗上的腊鸭、腊肉,成了这家贺州小馆的招牌

如果只有三两个人的话,我常常拉到这个店,炒几个菜,喝上几盅。一来图方便,简单快捷,颇有早死早投胎的意味。二来此馆些地道的贺州客家菜,很是吸引人。贺州地处广西最东部桂、湘、粤三省区交界,是中国客家之乡,中原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交汇于此,联结湘粤的潇贺古道就从这里经过。市机关驻地八步区,原为贺县的八步镇,是贺州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区,围屋、饮食等客家文化的特征依然明显,客家菜是贺州菜的大流。客家菜如同客家话一样古老,本来自成体系,颇多引人之处,是所谓中华料理中的重要部分。我也是客家人,出生在广西另一个客家人大聚居地,地处桂东南的玉林市博白县。但博白一带虽然饮食上有些客家痕迹,却多与当地习俗混搭一起,不是特意指出,看不出哪些是客家传统。

由于客家人是分散各地而聚居,传统的客家地区形成自有特色的菜式,不似川菜、鲁菜之类以省划分菜系,但仍具有很多共性的烹饪风格。至今仍具有明显客家特色的菜肴,集中在几个著名的客家聚居区。影响较大的广东河源、梅州、韶关一带客家地区,客家菜是粤菜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江西赣州,福建龙岩、汀州,台湾新竹、苗栗等地,都是著名的客家聚居区,饮食的客家风格保留得较完整。至于广西,客家人大部分聚居在贺州、玉林两市,博白是广西客家最大的聚集地,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县,但说到饮食上的客家特色,却不如贺州鲜明。

南宁一家贺州小馆的必点菜:我的客家味道寻根

腊肠的味道可称暗蕴鲜甜,无烟熏,不麻辣

说来难为情,作为一个血统地道的客家人,家中族谱都完整保存着,却忘记了客家人的口味。我是在成年以后很多年中,到处为客,才渐渐品尝到一些客家美食,琢磨出自幼禀承的一些饮食习惯和味道,与这些美食的共同记忆和渊源。

全球客家人约有一亿多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在国内主要聚居在闽、赣、粤、桂四省区。各地特产不同,饮食当然各异。但很奇怪的是,每个较大的客家聚居地,除了有当地的特色菜肴外,还把当地客家菜列为其中一个分支。客家菜在南方之常见,让很多人没听到介绍前不觉得什么,但是一旦听说并品尝过后,往往就忘不了。闽、赣客家聚居地的主要特色就是客家菜,而粤菜三大分支中,粤东一带的东江菜,其实就是客家菜。桂菜本不成体系,贺州菜堪称广西客家菜的代表,比较具有客家特色,而且和当地菜肴相互影响交融。我老家桂东南虽是广西最大的客家聚居区,客家菜的特色倒不明显。

南宁一家贺州小馆的必点菜:我的客家味道寻根

铁板酿豆腐,滋味香腴

另外,虽然各地客家菜的内容差异很大,但却也可以从较大的方面说一些明显的客家特色。比如说,客家菜主要以肉类和山禽为主,讲究主料的原汁原味,味厚、酥软、香浓,口感偏重“肥、咸、熟”。因为客家人在历史上辗转为家,经常据山开业,擅长禽畜养殖与狩猎,所用当然以山珍为多。猪是中国常见家畜,尽管有着红烧肉、东坡肉、红焖肉等不同名字和味道上大同小异的细微差别,但以以慢火细熬而成的大块五花肉,仍然是全国各地最受欢迎的猪肉烹饪方法之一。客家菜里也一样,类似做法的梅菜扣肉、香芋扣肉、赣南荷包胙,一概油润柔糯,油亮晶晶,也以类似口感,让客家人痛快地以最爽的方式品尝猪肉,这些菜都是喜宴上的头等硬菜。

每年天大冷后,我准要想办法光顾一下这家客家小馆,为的是吃这里的腊味,尤其是腊鸭。每天天寒气爽节令,这馆子就从老家调来大批腊味,陈列在橱窗里,供食客现点。客家人分散各地聚居,饮食上虽受不同寄居地影响,但传统上每个地方的客家人做的腊味,都是当地著名出产。江西的风干鸭、广东梅州的腊五花肉均为绝佳风味,福建宁化地区腊月时节,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凉台窗檐,挂着一串串色泽金黄、油光泛亮的腊味。农耕时代的客家人,有驯化圈养野猪的习惯。最早的客家腊肉,据说是腊山猪肉。其实,至今很多地方都还保留着腊野味的习惯。

南宁一家贺州小馆的必点菜:我的客家味道寻根

此店菜单上的其他酿菜,我还没吃遍,每次都吃酿豆腐

腊味这种东西,南中国到处都是,各地有各地的风味特色,每个地方都有让人流连不止的特点。以湖南为代表,遍布湘、黔、川、渝的烟熏腊味,拥趸者众多;川、渝腊味里的麻辣味,引人入胜;闽、粤腊味则留有暗暗的鲜甜味。各地的客家人也多受本地影响,定居何处便按那里的风味制作,但还是暗暗留了一缕客家味道的线索。现在,客家腊味一般是将肉用八角、桂皮、丁香等南方产的香料,在阳光下风干而成,有些地方还加糯米、白糖薰制,色泽金黄,薰香浓郁,是款待宾客的下酒好菜。其最大特色体现在,腊制时大多要洒上南方特有的米酒先行腌制,各地客家腊肉虽有千般当地特点,但一缕米酒炮制出来的暗香,把它们的共性串了起来,让人一品就猜想是否客家人腊制的。

话是这样说,我老家一带的客家人,却甚少做腊味的传统,原因很简单,气候温热,太不适宜,哪怕秋冬,难得晴朗的北风天,连续又干又冷的天气不会有多少天。所以我吃腊味时,不会囿于自小口味的桎梏,除了自己从小吃来的味道上乘,其他腊味一概不地道。哪个地方的腊味有什么特点,好处在哪儿,我一口便吃了出来。烟熏的我吃得爽,麻辣的我也爱得很。比如腊鸭子,包括长江流域的板鸭、酱鸭、风干鸭,其实都可归于腊鸭一类,我都爱吃。

南宁一家贺州小馆的必点菜:我的客家味道寻根

芹蒜炒腊鸭,芹蒜几乎配任何腊味都是添色加香的绝配

每年秋冬,那家贺州馆子一到时令就会调来大批腊鸭,在店内公开展示,我就得找些由头,去吃上几顿。此店的腊肉、腊肠、腊鱼等其他腊味,味道也实在不错。人少时我点菜很是踌躇,总不能每次来都吃腊鸭吧,但往往就是点个腊鸭过瘾。人多时就好办了,腊鸭当然点,然后再来个腊味拼盘,吃起来别提多带劲,我带来的朋友也都吃得啧啧有声,有几个每到季节还要提醒我,什么时候去吃顿腊鸭。

贺州腊鸭不经烟熏,当然更无麻辣味,也没有什么酱味,纯粹就是用简单香料加米酒腌制后风干而成,吃起来只能说腊鸭的香味很足,除了这句废话就实在形容不了。口感上又硬又韧,嚼劲十足,牙齿没点力道怕是欣赏不了。但能丝丝缕缕地撕拉进嘴,慢慢嚼着回味,就觉得真是神来之笔。尤其是带着骨头的肉,撕咬半天扯下点肉来,更觉其味珍贵。常见做法或清蒸或加芹蒜炒,都是下酒的好东西。

南宁一家贺州小馆的必点菜:我的客家味道寻根

清蒸腊鸭,原汁原味的腊鸭味道

腊肉的出现,自然是为了方便保存。而对客家人来说,这尤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原来客家人祖先为躲避战乱和饥荒,经常离乡别井,在长途跋涉中为了保存食物,这种用食盐腊制肉类的办法当然最适用。客家人世代保留着做腊肉、爱腊肉的习惯,不仅因其美味,更是保存在流逝岁月中的族群记忆。每一口客家腊肉,都烙着各自的乡愁。我从读书时起,其实就一直在外浪荡,吃着不同地方不同口味的腊味,思念我那几乎不做腊味的博白老家。

最有特色的客家菜,是酿菜,几乎所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都有这种菜。“酿”读为“让”音,辞典上没这读音,意为将馅料塞进腔体内。所有能炮制出一个腔壳来的菜,都可以拿来酿,菜名就以“酿”字加这种菜来定。比如说酿豆腐,乃是将豆腐挖出一个洞来,填以肉馅再行蒸煮,此菜便叫酿豆腐。有些地方非常喜欢这种吃法,常叫的酿菜就有数十种之多。辣椒、茄子、竹笋、豆腐、苦瓜或油豆腐泡这些天生就容易挖个管道的东西固然常被拿来酿,很多旁人意料不到的东西,也居然可以酿。我就见过“酿豆芽”,想想看,一根豆芽能有多粗,还能把馅酿进去!但通常以酿豆腐或油豆腐泡最为多见,只要做酿菜的地方,都会做酿豆腐。加上酿茄子、酿辣椒,就成为著名的“三宝酿”。

南宁一家贺州小馆的必点菜:我的客家味道寻根

酸菜炒大肠,广西很受欢迎的家常菜,贺州的做法,妙在酸菜极好,肠子炒得很脆

酿菜的做法说起来是非常简单的,难得是有闲心有耐心细细制作。酿菜的馅儿,以用五花肉为多,剁成末,随意加盐、生抽、耗油、胡椒粉、淀粉,搅拌均匀至起劲即可。但大多不用纯肉馅,往往用马蹄、竹笋、萝卜、香菇之类切丁,掺合拌在一起,增其味道,改善口感。至于酿什么,那就考究人的耐心和功夫了。像酿豆腐,在火柴盒大小的豆腐上掏个洞,把馅儿填进去,再在洞口贴回一片豆腐封口,多弄几次大概谁都做得来。酿茄子、苦瓜之类也还算容易就手。酿豆芽的话,非是专门以雕虫之技博取名声,耐心练些年头,是做不来的,寻常人家也不会做这菜。

同样,我老家也很少有酿菜,原因不详,顶多有人像玩儿一样做个酿豆腐,就能引来夸奖声了。这道来源清楚的客家名菜,起码在广西的流传路径有些古怪。酿菜也是贺州客家菜的著名特色,贺州以北紧邻的桂林诸县,也盛行酿菜,酿豆腐、酿茄子、酿辣椒几乎在哪个小馆子都能点上。广西其他各县,也大多偶尔见有酿菜。南宁一带把豆腐泡称为油果,就是炸豆腐干,做酿菜很好加工,吃起来味道非常引人,每到火锅时令,酿油果就成了下火锅的最佳选材之一,桂南桂北都是如此。而广西酿菜最出名的,是贺州和玉林两大客家聚居区中间的岑溪,这个几乎没几个客家人的县级市,酿菜驰名八桂,几乎无人不晓。我一个岑溪朋友,扳着指头,给我数出了岑溪近四十道酿菜的名字。

南宁一家贺州小馆的必点菜:我的客家味道寻根

贺州粉角,连菜一起上,喝酒时可以久不久来一个,当主食,也垫肚子

我说的这家贺州馆子,酿菜当然做得也地道,这道菜没什么季节限制,常年都可以吃到,主要也就是拿辣椒、茄子、豆腐、苦瓜、油果这些常见易做的材料来酿。但吃起来,却是香味陈杂,口感交错,尤其是先煎后焖的酿菜,焦香、肉馅的鲜甜与汤汁充分交融,送饭下酒,皆极来劲。每次前来,总得点上一样,过上一把瘾。

这店有一道主食,是贺州名点,很有特色,叫粉角。讲白了,就是用一张大米浆蒸成的粉皮,把馅儿裹卷起来,类似馄饨或饺子,蒸熟上桌。馅儿也是肉素混杂,和饺子馅差不多也行。这东西吃起来,非常清爽。粉皮本身并不直接沾油,当然爽口,本身还带着米香味,而馅料经过调制,味道鲜美,吃过饺子的人都知道,调得一手好料的饺子多么馋人。之样两相混搭,吃着就显出清爽鲜美的好处来了。客家人大多居住在稻产区,以米为原料加工成各种主食、点心,花样很是丰富。潮汕一带的各种粄、粿和北部湾畔的籺、糍粑,在大而化之的角度上来讲,制作原理和粉角是差不多的。

南宁一家贺州小馆的必点菜:我的客家味道寻根

炒素粉,两广大众餐馆常见主食,但是和菜一起上的,而不必等到最后

客家菜里具有鲜明特色的还有很多,这个贺州小馆并不能尽情展现。比如,源于东江菜的盐焗食品,尽致淋漓地体现了客家菜咸香的味道特色,尤其是盐焗鸡,皮爽肉滑骨渗味,流传之远早就传出了客家地区,但这贺州小馆就没有这类菜。客家盆菜大名鼎鼎,非常张扬,一个大盘子上,食物都放到里面,和在一起,融汇出一种特有滋味。这些食物是一层层叠进盘里的,易吸味的放下面,一层一层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浓。广东客家地区办大席,尤其是宗亲、村民聚餐,通常连摆数十上百桌,盆菜就是响当当的头牌大角。这种吃法,我老家没有,这家贺州馆子当然也没有,弄这东西是要上点规模的场合的。

南宁一家贺州小馆的必点菜:我的客家味道寻根

上一份青菜的图,是因为这油麻菜是和罐头鲮鱼一起炒的,粤式做法,两广客家人经常加这鱼炒青菜,搭配很录

总而言之,这家馆子的菜是不少的,别人主场时点的菜,我都吃得很嗨。但我作东时,来来去去就只点这几道菜。每次都想换个口味,每次都不由自主地还是点这些。就这样,我这个客家人,长年奔走异乡,品尝着我家乡没有的客家菜,体味着身上客家血统的种种呼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