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和華為現在在國內的競爭到底怎麼樣了,趨勢如何?

lintianliang


作為一個曾經的專業人士,這個問題我應該可以回答的比較清楚。首先,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分別看看國內的運營商市場和企業網市場,看看這兩個市場中思科和華為的競爭表現如何

由於思科和華為主要在路由器、交換機市場競爭,所以首先我們看看思科和華為在運營商的份額


目前思科在國內運營商市場的路由器份額,肯定已經是在逐漸萎縮的。首要原因是由於思科的價格過高,次要原因對中國特色的運營商市場的技術滿足度也不高(例如中國運營商的核心路由器喜歡物理設備集群,而思科這方面是弱勢)。再加上一些政治上的因素,所以思科等外企已經漸漸退出了運營商的市場。每年運營商集採基本都是華為、中興和ALU(ALU算半個國企)

但是這不意味著思科已經在運營商市場退出了。目前在一些運營商的精品網絡,如電信的CN2中還有大量的思科設備。這是因為在網絡建設時候,思科設備的性能和穩定性的確很好,所以思科還是有一定的存量和擴容市場的。但是這幾年,這些現有的設備也正在慢慢的被華為替換,因為華為在運營商市場已經可以和思科並駕齊驅了


所以在運營商市場,華為是絕對的大份額,路由器是這樣,交換機更是這樣,交換機由於門檻較低,思科早就無力和華為、H3C、中興甚至銳捷競爭,幾乎早就退出了運營商市場。

然後,我們再看看國內企業網市場的情況。目前國內企網市場的總體情況是華為絕對領先,思科部分行業還存在份額,華為正在慢慢強佔思科市場


首先在國內企業網市場目前華為是絕對的大份額,從IDC報告可以看出,華為路由器、交換機在國內企業網份額已經將近50%,這點是很恐怖的,而且國內企業網市場還有H3C和銳捷在,所以思科交換機基本沒機會。但是對於路由器,思科在國內依然有部分行業在

首先是騰訊、阿里為首的BAT,還有很多思科設備,這是由於思科在功能和性能上,的確領先華為半年到1年,這些互聯網企業有些業務需求的確思科更加匹配。這也不能怪華為不爭氣,我的一個騰訊朋友說,思科由於位於互聯網企業創新的核心地區(美國),所以有些技術的確是思科引領的


其次是思科在金融行業還有很大一部分,那時因為思科最先涉足金融行業,在金融行業的匹配度非常好,又非常穩定,所以金融行業還有很大一部分思科設備,尤其是路由器。不過目前據我所知,華為也在逐漸替換。不光是金融行業,還有一些國有企業,最早用的是思科的設備,現在都在慢慢替換


所以,目前思科和華為在國內的比較,華為很明顯是佔據很大的份額的,華為也在逐漸替換其他行業的思科設備。不過,由於思科在軟件技術上的確領先,所以對於華為來說也的確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吧


IT老菜鳥


1、如日中天的思科

其實,思科是一個2000億美元網絡設備市場的霸主,他的經營範圍幾乎覆蓋了網絡建設的每個部分。其增長點來源於網絡信息每四個月就增加一倍而產生的需要。即更新更快的網絡傳輸設備。而且這部分市場還在不斷膨脹。就在北京時間5月2日上午思科剛宣佈,公司已達成協議,收購Accompany。Accompany是一家使用人工智能,構建人與關係數據庫的企業。由此可見,思科的實力與對人工智能的野心。不過,由於華為和中興的介入,事情變得有些複雜。

2、華為被制裁,思科能沒事?

思科是一家美國公司,同時它是全球領先的網絡解決方案供應商。可以說,它是華為在美國的對手。而且,在美國製裁華為的整個過程中,思科很可能在背後有所動作,從而影響了美國的政客甚至政治。

2011年5月,思科就宣佈,精簡運營模式把全球劃分為三個大地理區,其中之一就是亞太區。而亞太區,又包括日本和大中華區。由此可見。中國市場是思科繞不過去的巨大利潤空間。

根據一些資深網友的言論,我們又可以得知,很多國有銀行的機器都是中興和華為的設備。由此可見,國家對於自身安全是有考慮的。

基本上,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思科在中國會遭到或明或暗的抵制。畢竟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美國製裁華為,那我國的運營商也會換掉很多思科的設備。據說,即使再是換不了的,也要把思科的商標磨掉。

3、看好華為——國內市場的認可,才是王道

可見貿易戰對中美都是傷害。華為和思科都遭到了打擊,所以只有自己的實力,才能最後勝出。

在國內,很多時候,由於華為和中興性價比很高,價格相對便宜。這造成了一些預算不高的用戶(特備是大型設備用戶),更加不可能使用昂貴的美國貨。

最近,很多網友都說華為員工,其人數已經超越思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華為總體上收入持平思科,華為甚至超過思科也有可能。


鎂客網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日前表示,在發佈對華為和中興的評估報告後,又收到了更多的投訴,因此啟動了針對這兩家中國電信設備商的第二輪調查。

  所謂的投訴很可能是華為和中興在美最大競爭對手思科聯合相關公司在幕後推動的。美國國會中有73位議員在華為的美國最直接競爭對手思科公司中擁有投資。10年前思科就曾起訴華為,當前這個事件是它的延續。

  10年前思科以知識產權來發動了第一場戰爭,反而助力了華為的開放化和國際化。思科沒有以產品的開放性來公平競爭,而是以政治手段來達成它的目的。

  企業需要政府,政客玩弄政治。思科在這裡面扮演的角色,我們可以從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中窺探一二。《華盛頓郵報》在題為 “華為的美國競爭對手參與推動對其審查”的報道中稱,一位熟悉思科銷售戰略的匿名人士透露,2011年9月思科曾在業界廣泛散發7頁文件名為“華為和國家 安全”。文中稱,“對華為的恐懼正在全球散播,華為難以脫離其同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政府的關係,儘管其公開否認”,並鼓動美國企業不要和華為合作。

  我們來看一下這十年間,華為和思科力量對比的變化。

  2000年,思科年銷售額高達180億美元,僱員31000人,市值達到4440億美元。而到2010年思科收入432.18億美元,10年只是增長了一倍多。員工71825人,也是增長一倍多。而2011年底,思科的市值已經跌破1000億美元,不到高峰期的1/5。

  2000年,華為的銷售收入不過220億元人民幣,海外銷售額只有1億美元。而2010年,華為的銷售收入增長了7倍,高達1852億人民幣(280.6億美元)。共擁有來自150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1萬名員工,10年增長10倍以上。

  目前,華為員工數已經超越思科,收入超越也有望在未來幾年實現。最近三五年堪稱是產業力量的轉折點,是華為和思科全球王者之爭的關鍵時刻。

  華為現有14.6萬名員工,遍及全球155個國家,其中產品與解決方案領域員工數佔比52%,其次為服務領域,佔比19%,銷售佔11%。華為每年不少於 銷售收入10%的研發投入,用於預研、標準及專利工作。截至2011年底,華為累計在全球申請專利達47322件,授權23522件,其中國外專利 10978件,在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授權專利5415件,PCT(專利合作條約)申請10650件。

  為什麼思科這麼害怕華為?思科怎樣維持其高額利潤是這一問題的關鍵。中國很多公司還是國內業務為主,但是在華為和思科之間,我們比較一下就會發現,思科在 美國市場收入佔60%,華為在中國市場收入只有30%,而在國外的收入是70%。經過10年前的一戰,使得華為更加全球化。對思科來說,如果它在美國的壟 斷地位被摧毀的話,那就是致命的打擊。

  創新至上、全球開放、公平競爭、平等互惠,這些價值觀是美國企業家精神、硅谷精神也是互聯網精神的最核心內涵。這次華為中興事件最大的啟示就是美國和思科價值觀的失守。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高科技企業以更開放、更創新、更公平的精神狀態去迎接這場洗禮。

  華為中興事件也是美國真正衰落的標誌性事件。當美國在自己最強大、最具全球性競爭優勢的高科技領域,也不得不依靠冷戰思維的政治手段來硬生生保護自己、打擊競爭,正說明了美國的衰落趨勢已經進入最深層次。

  當年以知識產權名義起訴華為,起碼還是端得上臺面的市場行為,今天的蘋果和微軟等也還在屢試不爽。但是,作為硅谷最重要的公司之一,今天的思科需要藉助政治維護自己在美國市場的優勢地位,標誌著已經開始喪失硅谷精神和互聯網精神。這種行為得到的是短暫的利益,失去的將是長久的未來。

  以美國政客思維來看,華為機器每天發送“信物”而有安全嫌疑,那麼,中國數億臺使用Windows和英特爾CPU的電腦,數億臺使用安卓操作系統的手機,以及蘋果iPhone、思科路由器等等,這些幾乎覆蓋全產業鏈整個生態的美國產品每天都在向美國總部海量發送“信物”和各類信息,這將是何等的危害?

  以美國標準衡量,那麼思科、微軟、蘋果、谷歌、英特爾等這些佔領中國市場的美國高科技公司,是不是也應該被限制?

  這次事件必將把中國信息安全問題和市場競爭問題大大激化,除了思科之外,也很可能將微軟、蘋果、谷歌、英特爾等一起綁架上了市場問題不斷政治化的戰車。(作者系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


王海軍老師


無論全球市場還是國內市場,華為目前的發展都是最好的!華為勝過思科,這是有目共睹的…美國之所以對華為的百般阻撓就是害怕華為的強大,就是害怕擠垮思科…

目前思科百分之六十的收入得益於美國對其本土市場的特殊保護,而華為在中國只是百分之三十之多。即便如此,華為的整體收入還比思科多很多很多,試想如果沒有美國對思科的保護,也沒有美國對華為的擠壓,華為會拉開思科的更多更多…

十幾年前,無論是收入還是員工思科都是華為的七八倍之多。可十年的發展無論是收入和員工僅僅翻了一倍,可華為竟然是十倍,是在以可怕的幾何數字在增長…無論愛立信,還是諾基亞,華為是突飛猛進橫掃天下…

思科頹勢逾顯,華為風頭正勁,國內越來越多的市場讓給華為,讓越來越多的人享受華為質優價廉的網絡服務,無論是網絡接受發設備的中端,還是華為手機終端產品,都是絕對一等一的優秀…華為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華為設備比例的增加,使得其它公司的產品受到擠壓,思科中國國內內的市場也必然會江河日下…一上一下,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相信華為,相信中國,華為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大多數地區和國家一定會獨佔鰲頭,一統天下…


力通科技論壇


思科在我上學(2014年以前)的那幾年間,它可以稱得上是路由交換設備的王者,當時真的是壟斷了路由器、交換機很多層次的產品。不過這幾年隨著華為的追趕,他現在的壟斷地位肯定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但畢竟是一個經歷了三十多年口碑打造的廠商,經典還是經典的,產品技術和標準的權威性誰也不能否認。

而華為,在國內的地位和影響力,眾所周知,都沒得說,國民品牌的驕傲。雖然他現在,在國際方面的影響力還是不如思科的,但是很有追上思科的勢頭。華為在國內,也是非常受國民認可的。說明他自身也確實是有實力和技術的,從國內市場到全球市場的延伸指日可待。


一隻小青蛙340


思科在國內市場基本已經掛了。運營商主幹網設備已經全部換為華為中興,沒有思科的份。只有少量企業級應用還在用思科設備,不過也快了,國內小的網絡設備商也在努力推企業級應用設備,價廉物美。在無線設備上,思科也失去了份額,不能跟國內標準兼容。


光明右使8787


思科留後門,幫助美國竊聽,中國政府應明令禁止思科在華銷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