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夏商周時的戰爭規模有多大?

小林創可貼


夏商周三朝是我國最古老的三個朝代,受限於人口數量,戰爭規模當然無法與現代戰爭相比,真的是有一種“小打小鬧”的感覺。

但是在朝代更迭的時候,戰爭最為慘烈,也是當時最大規模的戰爭。

夏商“鳴條之戰”。

“夏桀”是夏朝的最後一位君主,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暴君,不管是否屬實,“夏桀”都給商朝的崛起提供了便利條件。關於“夏桀”的傳說最為殘暴的則是“時日曷喪,予及如偕亡”,意思就是夏朝的百姓願意與夏桀同歸於盡。

在時機成熟以後,商湯終於決心發動討伐夏桀的戰爭,也就是“鳴條之戰”。

這一戰以商湯的軍隊為主,各“方國”軍隊為輔,總共有“良車70乘,敢死隊6000人”。這一戰最終以夏桀病死、夏朝滅亡而告終。

在商朝初期,人口大約達到了200萬左右。

商周“牧野之戰”。

商朝末年也出現了一位暴君“帝辛”也就是“商紂王”。紂王留下的惡名有很多,沉湎酒色、窮兵黷武只是非常輕的,還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等傳言更加突出了紂王的暴君形象,最終造成了周朝的崛起。

說紂王窮兵黷武確實有一點誇張,但是長年的征戰極大地消耗了商朝的軍事實力,以至於沒有充足的兵力抵禦周朝的“偷襲”。

終於周武王發動了“牧野之戰”,戰前周武王姬發準備了“戰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步兵數萬”,再加上一大批諸侯聯軍,竟然有了4.5萬人,比起曾經的“鳴條之戰”有了極大的進步。

周武王“燮伐大商”實際上就是偷襲,紂王匆忙之間準備了17萬奴隸軍,卻被“倒戈一擊”的奴隸軍打敗,最終自焚身亡。

商朝末年,人口數量應該已經達到了700萬人。

兩次大戰相比於一戰、<strong>二戰千萬人的傷亡不值一提,但封建王朝就是在一次次征戰中逐漸發展壯大的。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實的一面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先來說夏朝(前2070-1600年)。由於歷史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只能從有限的史料中推測大概情況。夏商時期,戰爭的主要作戰人員是貴族的親兵衛隊和臨時徵集的本族平民,以少量親兵衛隊是軍隊核心。在夏朝時已經出現了車兵和步兵兩類兵種,但還沒有騎兵。少量車兵只限於貴族親兵使用、步兵是夏代軍隊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使用石質、木質和骨質兵器作戰,直到夏朝晚期才出現極少量青銅兵器。據現代學者估計,夏朝時人口約250萬,若按照商朝的人口和軍隊比例(700萬人口:3萬軍隊)推算,則夏朝時期的全國軍隊僅1萬人左右。若我們將地方駐軍排除在外,那麼夏王一次戰爭中可動用的最大兵力不過數千人。

再來看商朝(前1600-1047年)。商朝時,王室軍隊已經建立起正規編制,其中最大的編制為“師”,但作戰核心仍然是王族和其他貴族的親兵。和夏朝一樣,商朝軍隊同樣由車兵和步兵組成,使用青銅武器的比例高於夏朝。除了王室直屬部隊之外,商朝還有兩類臨時部隊——地方氏族以及屬國武裝,常備軍數量不多。商朝全國的軍隊數量也顯著高於夏朝,前1200年左右的商朝全國人口約700萬、其中有3萬軍隊。從甲骨文記錄來看,商朝時期戰爭較普遍的規模也在數千人左右(如,鳴條之戰中商湯的軍隊即為6000人)。而最大規模的戰爭發生在武丁時期,在商朝征討羌方的戰鬥中,商朝統帥婦好部下有1.3萬人。卜辭記載如下:“辛巳卜,貞婦好三千,登旅一萬,呼伐羌。”

最後是西周(前1046-771年)。西周兵制與商朝相似而有所發展。西周軍隊中只有少量的近衛軍,其餘大多是兵農合一軍隊。西周王室直接統領的軍隊有兩支,即所謂“西六師”和“殷八師”,按“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這一編制計算,西周時一師2500人,則這十四個師的總數在3.5萬左右。周公東征後又將“殷八師”改設在成周洛邑,即“成周八師”。此外,西周王室還有數千精銳的“虎賁軍”,總計約4萬人的直屬軍隊也成為鞏固西周統治的中堅力量。此外,從屬於西周王室的地方諸侯國也有自己的軍隊,平時守衛領地、戰時奉命出征,作為周王室的僕從軍作戰。按照定製,西周諸侯國的軍隊規模為:大國三師(7500人)、次國兩師(5000人)、小國一師(2500人)。若我們將王室部隊和地方部隊的數量考慮在內,可以估計出西周時期的最大戰爭規模在數萬人左右。


用戶GTR


商周時期的戰爭並沒有影視劇中渲染的那麼人,一般都是幾萬人的戰爭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