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時候日軍有沒有入侵外蒙古?

太極雲飛揚


當然有啊,著名的“諾門坎事件”就是發生在偽滿州國和外蒙邊境的事情。


關於這件事,多數俄國曆史學家認為,,日本挑起諾門坎事件目的是為侵略外蒙古地區,進一步侵佔蘇聯遠東及西伯利亞地區。日本學者則多數認為,這是因邊境線解釋不同而發生的大規模武裝衝突,少數認為是日本要擴大侵略“滿蒙”地區,進一步侵略蘇聯。

諾門坎屬於內蒙,但這場衝突是為了爭奪”諾門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這塊呈三角形地區的歸屬問題“而開戰的。


值得注意的是,蘇聯本不想打這場戰爭,在這場戰爭開始前幾年,蘇聯一直在提議日蘇兩國締結互不侵犯條約。以便把精力放到歐洲。


而日本國內則猶豫不決,一直到1932年,日本正式拒絕了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所以蘇聯明白,日本的野心不可抑制。


蘇聯則認為外蒙古地區經濟落後,人口稀少,很容易被日本佔領。如果日本佔領外蒙古地區,不僅構成對蘇聯西伯利亞地區的直接威脅,而極容易切斷蘇聯西伯利亞大鐵路,造成蘇聯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聯繫中斷。蘇聯方面感到日本要進攻外蒙古地區。


1939年5月11日,諾門坎事件爆發,按日方資料記載,是外蒙古邊防軍挑起了衝突,數十人越過哈拉哈河進入東岸,偽“滿洲國”邊防軍立即給予回擊。而按蘇聯方面資料記載,當天日軍襲擊了外蒙古邊防軍哨所。(下圖就是當時的蒙古軍隊)


初期日軍明顯佔了優勢,說明日軍方面是有所準備的。4個月後衝突結束,據1966年日本靖國神社舉行諾門坎事件戰歿者慰靈祭的報道中,陣亡日軍為18000人,綜合分析認為日軍各種傷亡人數要超過40000人。


而蘇聯的損失則是死亡9703,受傷15251人,生病701人,合計25655人。依據是俄羅斯的克里沃舍夫上將(GF Krivosheev)的出版書籍。英文版為《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可謂慘勝。


不過蘇聯也有收穫,經過這場大戰,日本真正認識到蘇軍實力,對此後的日蘇兩國關係產生了重大影響。日本不得不放棄對蘇強硬政策,放棄了和德國聯手進攻蘇聯的計劃(可見同盟國之間都不是真心聯盟,而只是想佔便宜),蘇聯則贏得了東部戰線的安全,


紅楓歷史觀


日本的戰略方向有三個選擇:北上,西進,南下。西邊人多,南邊主要是美英法的勢力範圍。一般來說,北上是擊虛了。離蘇聯大本營老遠了。日本也做過嘗試。蘇日心照不宣試了一下手,結果,老辣的斯大林直接把朱可夫派了過來,在遠東牛刀殺了一把小雞,直接震懾住了日本。所以,這個二戰軸心國的盟友日本不僅沒有和盟主希特勒夾擊蘇聯,反而和蘇聯籤條約互不侵犯。得益者有一個就是外蒙古。彼時,外蒙古是蘇聯的勢力範圍。日本不能到。剩下的就是中日大戰,八年抗戰後,日本退回三島,回到了起點。


恬然滋味


日本發動九一八以後,是想對外蒙下手,但苦於對蘇聯情報不明,1933年出了一個尤奇科夫事件,這個人是蘇聯遠東的情報頭子,由於斯大林搞肅反大清洗,他就叛逃了,因此蘇聯在遠東的情報網被日本關東軍一鍋端,蘇聯在遠東的駐軍情況也被關東軍掌握,從而發生了在中蒙邊境的軍事衝突,史稱張鼓𡶶戰鬥,然而日本不甘心失敗,又在1938年與蘇聯在中蒙邊境打大出手,史稱諾門坎會戰,日本動用了好幾個師團,這次會戰日本被打得大敗,傷亡好幾萬人,蘇聯也出了個大英雄朱可夫,並一戰成名,朱可夫採取坦克集群的突破打法,讓關東軍領教了蘇軍的厲害,從而南進想法在日本軍中佔得上鋒,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曰本與蘇聯在1941年4月簽訂了曰蘇合約。


泰山之巔57933961


外蒙古在蔣時期獨立出去是在二戰後期作為蘇軍出兵中國東北的代價。外蒙古除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礦產資源很匱乏,而且由於過度放牧草場也退化,沙漠化嚴重。還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外蒙與蘇聯接壤,日本從心底不想與強大的蘇聯做鄰居,因為惹不起。這就是日本二戰時不打外蒙古主意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