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貓嚕嚕
漢字的廢除不只是韓國,其實就連中國本身也對漢字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廢除。因為我們現在很多人也不認識“繁體字”,所以早在近代在西方文化的入侵下漢字文化圈裡的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都做出過廢除或者改革漢字。
中國只是做了簡化工作,其目的是為了文化教育的方便和掃盲工作的順利實行。不要以為繁體字有多好,首先第一點就是繁體字難學,也就這一點就要求漢字必須要改變。
但是韓國不一樣,韓國並不是像中國一樣只是修改漢字,韓國是直接廢除,使用一種並不是很成熟的“諺文”。其目的是為了脫離中國對它的影響,進一步的脫離“漢文化圈”。但是事願人為,韓國/朝鮮在1948年強制廢除漢字以後,文化並沒有出現進步甚至出現了倒退。原因是自古以來就使用漢字,廢除之後很多文化古蹟的名字都不認識,別說含義了。
眾所周知,漢字是象形文字,而韓國現在國內使用的諺文是表音文字,是參考借鑑漢字方體形態的拼音文字和漢語拼音是一樣的體系。在脫離漢字體系之後,韓國確實在很快的時間裡就獲得了自己的文化認同感和自信程度,而且學起來也比較容易。但是時間久了之後,弊端越來越凸顯。
首先是很多人不認識古蹟上的字了,其次是古書讀起來很費力,沒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完全看不懂古書,也不理解古書的意思。這一點在中國體現的不是很明顯,因為我們現在雖然使用的是簡化字和白話文,但是對於古書現在人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稍微練習一下就可以掌握了。
看懂一些簡單的古文對於我國的高中生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韓國辦不到,不僅僅是不認識字,就算是認識字以後,理解起來也是很困難的。除非是專門學這個專業的大學生才能懂一些。
這就意味著韓國的文化從根部斷了!文化自信是提高了,但是沒有傳承的文化只是浮於表面的繁華,終將會消散於雲煙之間。有人說可以翻譯,首先是工作量大,其次是你可以試著把古文翻譯成英語。看能不能很好的表達古人的意思?估計是不能的,這就是文化。
不只是這樣,還有一點就是漢字獨特的優越性,或者是象形文字的優越性。漢字的意思是不用去解釋的,基本上不存在一些字詞在不同的語境之中存在不同的意思。也就是說字只要組成了詞,那麼它的意思就固定了,要表達的意思也就很清楚了。學過英語的朋友都知道,英語最煩人的不是單詞的意思,而是語境,要前後文互相聯繫。所以對於一些很嚴肅的內容,用英語不好書寫和記載。
目前韓國國內的一些法律文獻等使用的還是漢字,因為象形文字創立之初就是為了記載內容,而不是像表音文字一樣是為了說的。但是大家一般人是不認識漢字的,這就導致了韓國法律圈一般都是精英以及精英的後代。
這種壁壘已經形成了,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這意味著的是階級固化和平民子弟上升無路的窘境。在中國如果有這種現象發生,估計早就吵翻天了。目前韓國境內也有很多聲音提出要重新學習漢字,就是因為普通人認識到了這一點。
韓國目前有重拾漢字的趨勢,但是我們也不能高興太早。因為新加坡也是使用漢字的,而且是簡體中文,但是也沒見到新加坡和我們關係有多好。朝鮮在1960年就決定不能只使用諺文,所以朝鮮現在和日本一樣兩種文字混合使用。
筆者實在是不能理解,在朝鮮歷史上明明大家都以會寫漢字為榮,甚至一般人是不能使用漢字的。為什麼近代居然不遺餘力的要廢除漢字?就算是廢除,也不應該那麼激進。最好的辦法就是像日本一樣,兩者混用。使用起來也方便,也不會造成很大的困擾,可能韓國實在太想脫離“漢文化圈”了。
無筆史官
這個問題有意思喲。正好前段時間碰到幾個韓國來的學生,還跟他們聊過這個話題。當然,我韓語水平菜得很,基本不會說,只學過幾天韓文字母的拼讀,簡單的單詞能讀一下而已。跟韓國學生交流,我們只能用很蹩腳的英語硬著頭皮上了,因為我說的漢語他們也聽不太懂。
1947年韓國出版的《東亞日報》,可以看到漢字還是主流,韓文字母只是點綴
韓國古代的典籍都是用漢字的寫的,《高麗史》、《朝鮮王朝實錄》這些史書就不說了,完全是典雅的文言文,不但今天的韓國人看不懂,就是中國人,如果沒有經過高中以上的語文的文言文的訓練,也還是看不懂的。韓國人 還寫有大量的漢文古詩和古典散文,留下無數的用漢字寫的“詩文集”。韓國古代的漢字文學創作是非常可觀的。韓國人放棄漢字還不到五十年吧,1970年代韓國開始在中小學停止漢字教學,禁止漢字的運用,採用純韓文拼音字母來書寫韓語。
韓國的漢詩總集《箕雅》收錄的韓國詩人李奎報的詩。上面的絕句、律詩不比中國人寫得差。
但是歷史上漢字跟韓國文化的聯繫實在太緊密了,他們自己跟我說的是,現代韓語中仍然有35%的詞彙是直接來源於漢字,就是漢字的韓語拼音(Roughly 35% of words, actually used by contemporary Koreans, have their roots in Hanja.)。比如“漢字”這個單詞本身,韓語叫做“한자”(hanja),其實就是“漢字”這兩個字的中古漢語讀音。
所以有幾個韓國學生認為,如果會漢字,對於學習韓語很有用處,但也不是必需的,不會漢字也不影響學韓語,只是會了學起來更方便一些(I can tell you that learning Hanja is helpful, but definitely not necessary. )。有個學生說得很好,他說漢字對於韓語就像拉丁語對於英語一樣,你要是知道了拉丁語,記英語單詞的時候可以有助理解這個詞本意,知道了漢字,看韓語單詞就更有助於你瞭解它背後的意思(many of the Korean vocabularies has its roots in Hanja, so in a way it is a lot like what latin is to English. You will get whole new appreciation for words if you know the roots, and knowing Hanja will let you do that. )。
還有韓國學生認為,“漢字”今天在韓語中是一種比較高級的存在,日常生活中韓國人已經完全用不到漢字了,漢字對他們來說,也非常的陌生了,並且也沒有什麼必要,日常生活的韓語交流是不需要漢字進行輔助的,關鍵是學漢字太難了,但是如果你要寫或者讀高級的文章,如學術論文、科技文章之類的,就必需學點漢字,學點漢字,對於高級的文章的閱讀和寫作,非常有用,因為韓語是拼音文字,知道了漢字,有助於理解拼音文字表面上的那個讀音在背後的真正意義( if you are going to read anything high-level, e.g., medicine, law, business, it's probably going to be useful. But if all you are going to read/listen to is conversational Korean, you probably do not need it. )。
不過由於近幾年來,有些韓國人覺得漢字還是很重要的,網上經常冒出一些所謂的恢復漢字使用的呼聲,而中國人最熱衷於報道此類的新聞,上面這個是2012年時某網站上報道的,標題大意是說89%韓國國民都贊成在小學階段學習漢字。標題看起來嚇死人,但這個仔細看他的內容,其實是個標題黨,這個新聞只不過是“韓國全國漢語教師聯合會”(전국한자교육추진총연합회)搞的一個集體簽名活動而已。
總的來說,漢字對於現在的韓國人來說基本無感,但可以拿來“裝”高級。
只愛潘多拉
一看到越南廢除漢字、日本廢除漢字、韓國廢除漢字……此類新聞,立刻就有一幫大漢族主義者跳出來憤憤然鳴不平,強烈譴責他們是白眼狼。
我只想說,任何一個追求獨立和強大的國家,都會想方設法地割斷與其他國家文化的聯繫,擺脫其他國家文化的影響,韓國、日本、越南如此,中國也不例外。
我很驕傲,我們中國在歷史上一直是比較強大的國家,秦、漢、唐、宋、明這些王朝都值得我們驕傲,即便是五胡亂華,以及女真、蒙古、滿族的征服時期,我們的華夏文化也未被割斷,反而以強大的生命力,對異族進行了同化和融合。
漢、唐、明、清這些大一統王朝時期,中國周邊的國家如朝鮮、日本、越南等國都是我們的藩屬國,他們畏懼我們的國力,所以對中國稱臣納貢;他們羨慕我們的富裕,所以與我們進行貿易交流;他們仰慕我們的文化,所以派人來學習取經……
在這種交往的過程中,華夏文化不可避免地對這些國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東亞和東南亞一帶形成了以中國為核心的“中華文化圈”,這種文化影響體現在政治、制度、服飾、建築、藝術等各個方面,文字也是其中之一。
無論是越南,還是日本、朝鮮,漢字都對他們的文字產生了極大影響,漢字在這些國家一度成為官方文字之一,在全國範圍內通用,尤其是唐朝時,這些國家的很多文人和官員都能使用漢文吟詩作賦,練習書法,可見華夏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力。
直至如今,漢字身影在這些國家依然常見,但漢字的地位和重要性卻日益下降。
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國家紛紛宣佈廢除漢字。
1,越南在淪為法國殖民地後,漢字地位就開始下降。越南領導人胡志明,曾長期在中國生活,漢語說的特別666,而且在民族獨立過程中受到中國不遺餘力的援助,但他在建國以後,仍然宣佈廢除漢字,推廣使用越南自己的文字。
2,朝鮮的經歷相似,在淪為日本殖民地後,漢字地位開始下降。後來美國一手造成朝韓分立,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在1948年宣佈廢除漢字,逐步用朝鮮語固有詞替換漢字詞;韓國大致也在同一時期出臺相關法律,宣佈廢除漢字。
3,日本在近代被西方列強打開國門後,就開始醞釀廢除象徵“舊文化”的漢字並逐步付諸實施,直到1946年,日本正式宣佈廢除漢字。
需要說明的是,儘管越南、朝鮮、韓國、日本等國都宣佈廢除了漢字,但數千年曆史的影響很難被完全割捨,漢字在這些國家文字中仍時有出現,只有朝鮮語這種純粹的表音文字,理論上可以沒有一個漢字出現。
這些國家為什麼都要廢除漢字呢?
近現代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人民的國家意識開始覺醒,每個國家都開始強調“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儘量消除鄰近強國自己的文化影響,這本無可厚非。
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在晚清時期國力衰退,西方列強侵略瓜分,中國國力一落千丈,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以前那些稱臣納貢的小弟自然紛紛離我們而去,特別是日本短短几十年就鹹魚翻身,把中國壓到底下任意蹂躪,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歸根結底,還是我們落後了、衰落了,人家看不上我們,變得或者想要變得強大了。
對此,我們沒必要橫加斥責,說他們沒有良心,那就像一個怨婦了。
至於我們不時看到的諸如“日本人民”、“韓國人民”、“越南人民”紛紛強烈呼籲要求恢復漢字等新聞,如果仔細看,不過是一些學者和媒體的個別觀點,典型的標題黨。
韓國國內確實有恢復漢字教育的呼聲,每當有這種呼聲傳出,我們國內媒體都會抱著比韓國人還要高漲的熱情大肆報道,從1999年到2016年,幾乎每年都有類似新聞爆出。
很遺憾的是,這種呼籲從未被付諸實施,直到2017年,韓國政府才決定選取300個漢字用來標註韓文,這便是我們國內媒體所謂“全面恢復漢字”的報道,妥妥的標題黨。
漢字被廢除後,確實在短時間內對這些國家造成了一定困擾,所以漢字並未被100%徹底廢除,有些國家甚至在一定時期、一定範圍內還恢復了中小學生的漢字教育,但整體來看,隨著時間推移,漢字在這些國家的地位和影響逐漸被降低再降低,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是國際關係的永遠法則,這個世界只尊崇真正的強者。所以我們不要活在夢裡,不要嘴上吹牛皮,只有埋頭苦幹,變得強大才是硬道理,至於其他國家的選擇,我們無權干涉。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說實話,就我所認識的一些韓國年輕人,他們並不在意自己不認識漢字這件事。
對於老一輩而言,漢字意味著傳統,意味著歷史,如果看不懂漢字,就無法閱讀韓國的歷史書籍和文獻資料,對於文化的理解也會有缺陷。所以,韓國的許多中老年人還是以認識漢字(就算是不會讀也要以能夠看得懂為標準)為驕傲的。
但是對於1970年,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下令全面推行韓文教育、取消中小學課本中的漢字教學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而言,尤其是“去漢字化”更為徹底的80後、90後而言,不認識漢字並不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任何影響,他們也並不認為,有什麼絕對的必要需要學會漢字。
這一點,在我和韓國人一起逛博物館時顯得尤為突出。
在博物館中,絕大多數(幾乎所有)的典藏,是以漢字呈現的,而在邊上,都會配有韓語和英語的註釋,韓國人通過讀這些註釋,就能瞭解到所展出物品中文字的意思,無需真的讀會文物中的中文字。
而我則是隻能通過展品上的中文字,來了解這樣物品的表意。當與韓國人聊到這些字的中文意思時,能夠明顯感受到,他們並不以為意。在他們看來,通過讀註釋瞭解這些東西就夠了,甚至,也不是一定要了解這些展品的。
一個直觀的類比,可能就像是大多數中國人可能都不會在意自己不認識甲骨文。
因而,從韓國自身的歷史進程來看,韓國年輕人眼中的漢字就像是“甲骨文”那樣,是代表著歷史與過往的文字圖形。
當然,漢字與“甲骨文”不一樣的一點在於,這一文字,至今仍是韓國最重要鄰國之一中國的官方用語,也是地球上十幾億人口的母語。
因此,從韓國社會的整體角度來看,必然有一批年輕人需要學習漢語漢字,把它作為一門“外語”技能來掌握。
這也就是韓國對於漢字矛盾的所在。
尼基Li
韓國廢除漢字的情況和越南相似,都是根據國情決定的,也有想盡快脫離中國文化的意思,韓國在建國之後就下達了一項政策,施行《諺文專屬用途法》,也就是廢除漢字,開始使用韓文,用諺文替代漢字,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到了1970年,韓國的小學取消漢字教學,1975年,中學取消漢字教學,但是保留了700個基礎漢字,整個韓國,唯獨三所大學保留了中文專業,但是隨著漢文字在韓國的徹底廢除,他們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
韓國和中國漢字的淵源
都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漢字就是其一,中國漢字從古代開始就一直影響著周邊國家,除了日本、朝鮮、越南等國,韓國也是其中之一,早在漢朝時期,當時還是三韓就已經深受影響,到了南北朝,韓國已經開始實用漢字,不僅如此,就連建築、服飾也都和中國古代相似。
到了唐朝,新羅的一些大官員幾乎都會漢字,而且水平非常高,還會寫詩詞歌賦,深受中國文化的薰陶。到了清朝時期,韓國作為清朝的藩屬國,他們的漢字運用已經非常普遍,只是在二戰結束後,韓國逐步廢除漢字的做法著實給自己國家帶來了許多不比要的麻煩。
現如今韓國人又是如何看待漢文字的?
韓國千百年來在文字發展和書寫方面都是使用漢字,廢除之後弊端非常明顯,就是本國文字發展遲滯甚至是停滯,廢除漢字使得韓國青少年失去了成為社會精英的機會,年輕人開始看不懂韓國有關漢字的文化遺產,而且韓國上層社會以及法律學習等都還是以漢字書寫。
本民族文字又很難替代或者彌補漢字的地位和價值,造成了非常多的困擾和不便,尤其是漢文字是表意文字,而韓文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詞語不在語境內是無法區分開的。
比如韓國的一些歷史學者或者韓國曆史和古文專業的學生,他們在廢除漢字後根本學習不到漢字,而韓國很多古籍上的記載都是漢字書寫,他們不懂漢字,怎麼去研究歷史?就算他們發掘了古墓,都分析不出是哪個時期。
(韓國國寶級文物《妙法蓮華經卷一》,全是漢字書寫)
韓國在廢除漢字的幾十年之後,發現本國對漢字的依賴嚴重,很多韓語的發音中,許多音節和漢字音節相同,現如今這些音節和新出的韓文是對不上的。還有就是韓國也有端午節和春節,尤其是春節,他們也有貼對聯的習俗,然而對聯都是用漢字書寫,因此他們還要請專門學習漢字的人來寫。
現在韓國開始呼籲恢復漢字,據調查統計,有89.1%的韓國家長支持回覆漢字,這樣有利於傳統文化繼承、發展與致力民族文化為國家義務,要根據國家情況,將韓文和漢字混合使用。
韓國教育部門越來越關注漢字的恢復,聲稱不要因為當初盲目自大廢除漢字,要在2018年之後,逐步開始施行漢字的運用,尤其是小學教材,要標註漢字及其讀音和釋義,很多韓國家長也開始給孩子報名漢字補習班。
相比韓國、越南,日本就非常聰明,他們也想廢除漢字,但是發現其中必定會受到不比要的麻煩,要知道漢字已經滲透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廢除了漢字也等於拋棄了日本歷史文化的傳承,現在無論是韓國還是越南,多少都有些後悔吧。
羽評郡主
廢除漢字,去漢化,歷史上,早就有人如此,韓國並非第一人!
因此,沒啥好稀奇的!
歷史上,西夏皇帝李元昊在其還沒有稱帝的時候,就做了三件大事“剃髮易服”,“改党項姓氏”並“創建西夏文”!
這是李元昊在領導党項人在走向強大時所做的決策——去漢化!
世界上每一個民族在走向強大的時候,都要經歷一個過程,那就是在社會和民族不斷髮展的過程中,找到自我!
只有找到自我,認同自我,那麼一個民族,才會形成強大的向心力!當初李元昊在位時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就在於党項人已經在漢化的過程中,快要失去自我了!
因此,李元昊開始在整個西夏推動去漢化的政策!這與後來的韓國是一模一樣的!
韓國,或者說是朝鮮半島,在歷史上,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附屬國,漢文化在韓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巨大的影響力!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提升,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以及漢文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韓國害怕在不久的將來會徹底漢化而失去自我!
失去作為一個民族的獨立和獨有特性!
因此,韓國1948年施行的《諺文專屬用途法》是漢字在韓國被依法廢除的法律依據。
雖然,歷史上的韓國文獻多為漢字書寫,正如有人說韓國廢除漢字,讓年輕人連本國的歷史史籍都看不懂一樣,這是韓國廢除漢字後所造成的弊端或者問題之一!
但這些問題,在民族主義面前都是小問題!總會有辦法克服的!
韓國如今的所作所為,就是想讓所謂的大韓民族從幾千年來的漢文化影響中抽離出來,再重鑄大韓民族得文化和民族特性!
如今的世界,並非只有韓國如此,僅拿廢除漢字一事來說,越南也如此,日本也有這方面的呼聲!
同樣的,我國也有這樣的思想存在,如網上火熱的恢復漢服這一說法,不也是為了不讓一個民族失去自我嗎?
因此,對於韓國的去漢化做法,個人倒是並不認為有什麼問題!
只要我們足夠強大,他就永遠不可能徹底擺脫中華文化對其的影響!
那麼,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持,十分感謝!
汶與川
漢字在歷史上是韓國的官方文字,在韓國佔據主導地位長達一千多年。而現在的韓文,大規模使用的時間不過70年而已。
現在的漢字,除了出現在韓國的歷史書籍、歷史古蹟和人名之中以外,基本上已經看不到影子了。由此可見,韓國對漢字的去化是比較徹底的,也是比較成功的。
至於韓國人看待漢字的態度,其實就是一個外國文字而已,和韓國的關係不大。因為即便是查閱古籍,也和大多數韓國人沒有聯繫,那畢竟是少數歷史考究者所需要做的事。
其實,漢字雖然在韓國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但是並不是很受韓國人所關注。在韓國的外國文字中,受重視程度最高的是英文,其次是阿拉伯文、日文,接著才是漢字。所以,漢字儘管在韓國擁有上千年的正統史,但現在的存在處境是非常尷尬的。
韓國對待漢字的態度,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韓國的實用原則。由於在韓國廢除漢字的時候,絕大部分韓國人還處於文盲狀態,根本不認識漢字,所以漢字在韓國很輕鬆就給廢除了。而此後韓國推出的韓文,則在韓國進行了大規模的普及。因此,韓國建國以後的歷史,絕大多數人第一次接觸和使用到的恰恰就是韓文。此外,由於韓國將韓文和民族情感高度地捆綁在了一起,韓文儘管有很多缺陷,但是卻成為了韓國民族自信的一面旗幟,地位穩固難以。
另一方面,在對待外國文字方面,由於近代以來的西方文化強勢,而東方文化式微,作為“以強者為尊”的意識,韓國在對待強勢文字的態度上遠強於對漢字的態度。
蘇綻
相對於一千多年前朝鮮人全盤接受漢字時的虛心勁兒和迫切勁兒,今天的韓國人在對待“漢字”的態度方面有點扭扭捏捏,既想向漢字靠攏,又怕像以前那樣,靠的太近了難免被“同化”掉,怕變成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兩千多年前,朝鮮半島上有幾個小國,沒有自己的文字。新羅逐漸強大,給自己找了個東邊的鄰居當靠山,統一了朝鮮半島。從新羅王朝開始,朝鮮半島接受了中國文化,包括漢字。等新羅滅亡,高句麗統治半島的時候,朝鮮半島在文化上全面追隨中國的腳步。
到了十四世紀,李成桂篡權上位,他自己擬出了“朝鮮”和“和寧”兩個國號,派使者送到南京去要朱元璋定奪。朱元璋選定了“朝鮮”二字,以此作為新政權的國號。進入李氏時期的朝鮮,漢文化和漢字已經深入朝鮮士大夫的骨髓了。
漢字在當時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語言,普通人難以接觸到。為了更好地統治,便於老百姓貫徹統治階級的政策,1446年,世宗大王創造了現在通行朝鮮半島的文字,這種文字是表音文字,對庶民階層來說,更容易學習和掌握。
當時的士大夫階層十分反對這種朝鮮文字。朝鮮的士大夫和貴族階層把漢字和漢文化當成自己身份高貴的標誌,自然是不願意和庶民使用一樣的新朝鮮文字。朝鮮士大夫對漢字的喜愛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和政治的各個方面。為了向當時的中國看齊,處處模仿中國。看看朝鮮半島上的這些地名,有沒有很熟悉的感覺?
清朝末年,日本佔領了朝鮮半島後,極力切斷朝鮮半島和中國的聯繫。朝鮮和中國開始走遠。二戰後,朝鮮半島南北分別建立了新的國家。想想過去幾千年的歷史,朝鮮半島一直在中國的陰影下生存,被迫依附在強國之下,不被中國人打,就被蒙古人,滿洲人,日本人打。韓國人的這種痛苦中國人是理解不了的。雖然中國也曾被滅國,但在歷史的長河裡,中國一直是處於征服者的地位的,中國的文化在東亞這一圈也是最高級的,即使滅國了,也是征服者接受漢文化,甚至被漢文化同化掉,參考滿清。
建國後的韓國,終於有機會擺脫中國了。既然要擺脫,那就擺脫的徹底些。1948年通過了朝鮮文專屬用途法,法律全文如下:“大韓民國的公文必需使用韓文書寫。” 李承晚時代,韓國又實行小學漢字教育。等到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上臺,完全廢除了普通教育中的漢字教育,雖然被一些人反對,但是漢字最終成為了選修科目,不再需要考試。沒有了學習動力,漢字最終在韓國被遺棄了。但是,正是這位廢除漢字的朴正熙總統,他的女兒,朴槿惠,可是“精通漢語,喜歡中國哲學”的。
其實現在的韓語作為拼音文字,在我看來,是一種不入流的文字。而且現在的韓語使用時間不長,承載的文化和歷史不夠豐富。韓國人的歷史是漢語記載的,韓國的古典文化是漢字傳承的,韓國人棄了漢字,等於和自己的文化和歷史做了一個隔斷。雖然拼音文字比漢字易學,但從傳承上來講,真不知道是福還是禍。
圖為韓國國會議長文喜相贈與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的見面禮。用毛筆書寫的漢字“萬折必東”,語出中國古典名著《荀子》一書,意思是所有的河流總歸要東流入大海,寓意是說,不過過程多麼曲折和艱難,但是事情的發展是遵循一定規律的。
這麼美好深刻的寓意,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典籍,韓國人要想在別人面前裝有文化,還是得搬出漢字。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再度崛起,漢字在韓國有再次熱起來的趨勢。韓國許多公司招聘都把掌握漢語作為一項必要的條件。那些能流利聽說讀寫漢語的韓國人,自然比不懂漢語的人多了一個加分項。
蝴蝶迷君
我看這個回答下面普遍表示韓國人後悔了,然而這是真的嗎?
我雖然沒有和韓國人聊過這個問題,但是我最近看了不少關於韓國語言方面的學術論文,從這些學術論文看,他們並沒有覺得後悔。
而我看完這些論文的感覺是覺得韓國學者們的觀點是能站得住腳的,韓國廢止“漢字”除了民族主義情緒考量,確實也有基於實際出發的考慮。
首先,這裡要糾正一個錯誤的觀點:韓國從來沒有說過“漢語”,韓國語言的思維邏輯和漢語的思維邏輯也完全不同,韓國只是長時間借用漢字而已。
很多人可能會說,不對啊,我在韓國參觀時看見他們的古籍裡確實是使用文言文啊,而且語序和我們古代典籍沒有區別。
這種看法當然是對的,但是這裡大家忽略了一點,就是韓國士大夫們他們寫字和說話完全是可以分開的,正如英文語法和中文完全不同,但是不妨礙留學生用英文語法寫論文,用中文語法和父母交談。
韓國也是同樣的情況。
從語言學角度來說,像韓國這樣語法與中文語法完全不同,發音也不盡相同的情況,使用自己的“諺文”取代書面的漢字其實是符合邏輯的,並不是朴正熙無謀的決定。
第二,正因為韓國長期存在語言和文字語法不同的情況,客觀上也造成了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半島存在大量的“文盲”,因為普通人沒辦法,也沒有門路像士大夫一樣學習和掌握兩門語言(從語法上說是這樣的)。
所以當二戰結束後,韓國政府統計國民識字率時才發現韓國國民裡有非常大的文盲比例。
為什麼今天韓國天主教和基督教勢力如此龐大?尤其是在韓國農村。
就是因為天主教是最早把自己的典籍翻譯成“諺文”的,天主教在韓國農村的傳播客觀上也起到了掃盲的作用,當然,同時也起到了“諺文”在韓國農村傳播的作用;因此,韓國當時實際情況就是儘管中上層以及傳媒界還有大量使用漢字,但是在廣大農村,“諺文”已經非常普及了。
從這個角度講,韓國廢止“漢字”,提倡使用“諺文”也是一種農村包圍城市。當然這個玩笑,但是漢字的難度確實為韓國掃盲工作平添了許多困難,更何況漢語已經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
綜上所述,現在韓國人即使“後悔”廢止漢字,也屬於當年為了活下去變賣了祖上流傳的古董,現在富了心裡覺得有點可惜的“後悔”,其實他們心裡很清楚,如果當時不賣古董,也就活不到今天了。
蘭臺
韓國出於虛無的民族自尊心廢棄了使用漢字,最受傷的是他們自己。中國人中有人會覺得他們背叛了漢文化,對此心存芥蒂。其實從另外的角度看,這是他們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和中國毫不相干,甚至對中國是一種好事。試想,一個拋棄了自己文化中最重要部分的國家和民族,自然缺乏發展的後勁,長遠來說,會限制他們發展,中國少了一個威脅未嘗不是好事。拋棄傳統文化的害處從近年來一些現象中可以看出來。比如:年輕人輕信一些所謂專家關於韓國曆史研究的成果,因為大部分人看不懂歷史文獻,只能看別人篩選後的譯本,很快,中華文化的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就會從韓國文化中消失;還有,韓國總統不得善終的怪圈,深層次的原因,就是韓國割裂了漢文化價值體系後道德教育的滑坡的一個後果,這種社會整體的價值觀混亂的影響還在持續,必然對韓國社會造成深遠的影響。目前看,韓國只有西化這條路可走,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優惠造成很多問題。這就是強行割裂歷史和文化造成的。可以說是人為的災難。雖然暫時還看不到嚴重而明顯的後果,但長遠看來,韓國已經走上了一條通向消亡的斷頭路。歷史上,少數民族總是在與強勢民族的融合中得於永生,就像中國歷史上的契丹、夏、蒙古、滿等民族,有的已經消失,有的已經融合到漢族文化中,中華民族不斷在融合中發展,形成了今天的中國,民族之間基本只剩下血統意義上的差異,從文化上已經無差別。但韓國則不同,以人為的方式強行割裂,在文化體系上的分道揚鑣,必然在不久的將來影響到政治,經濟等等方面。
未來不可能精確預測,但這樣的人為割裂中韓聯繫,個人認為對韓國自己來說是一種文化災難。中國可以無感,甚至樂見其衰落,在未來某個時間,才能以拯救者的角色再次將其一舉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