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魯邊境的變遷

冀魯邊境的變遷

大家都知道,山東和河北自古就是唇齒相依的友鄰之邦,冀魯兩省的邊境主要是集中在我市和聊城。歷史上,冀魯兩省的邊界變化也非常頻繁。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之初,變化之大居全國省級行政區之首。

1928年以前,河北省的名稱是直隸省,當時的邊境和現在大不一樣。現在河南省南樂、清豐、濮陽、長垣和山東省東明5縣市都隸屬於直隸省。也就是說,1928年前河北省的最南端和山東的荷澤為界。當時山東省最西端是現在河北省的館陶和丘縣。而且在河北威縣境內還存在過一塊山東省的飛地——臨冠丘。抗戰暴發後,中國共產黨為了作戰需要,以津浦鐵路為界,將魯北地區劃為兩個戰區。山東的武城、夏津、恩縣、臨清、高唐等地屬於冀南軍區領導,而鹽山、東光、南皮等縣與山東的臨邑、樂陵等縣歸渤海軍區。這種狀況一直到新中國成立。1952年,冀魯邊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1952年10月24日政務院批准將山東省所屬的東光、吳橋、鹽山、南皮、寧津、慶雲等6縣劃歸河北省;將時屬河北省、原為山東省所轄的恩縣、武城、夏津3縣劃歸山東省德州專區;臨清、館陶以及臨清鎮(縣級)劃歸山東省聊城專區。同時,德州市的桑園鎮劃歸河北吳橋縣。

1965年兩省界線作了較大的變更,涉及河北、山東兩省的10個縣。經國務院於同年3月12日批准:一、將山東省館陶縣建制連同該縣所屬衛運河左岸的楊草廠、郵寨等22個公社共248個自然村劃歸河北省;其餘部分分別劃歸臨清、冠縣2縣。二、將山東省臨清縣所屬運河左岸的李莊、修子埠等29個公社和城關區衛運河左岸的河西南大隊、 河西北大隊等共290個自然村劃歸河北省,設立臨西縣。臨清縣建制仍保留在山東省。三、 將山東省武城縣所屬衛運河左岸的饒陽店、武官寨、祖陽莊3個公社和甲馬營公社的東排等14個自然村,共244個自然村劃歸河北省故城縣。將河北省故城縣所屬鄭口公社的甘泉村劃歸山東省武城縣。四、將山東省無棣縣所屬四女寺減河楊埕等7個公社共51個自然村劃歸河北省。五、將河北省寧津縣的建制連同寧津縣所屬四女寺減河右岸的田莊、長官等20個公社和道口公社的樓子李等18個自然村,龍潭公社的周巴斗等10個自然村, 共770個自然村劃歸山東省;寧津縣其餘行政區域分別劃歸河北省東光、吳橋2縣。將河北省吳橋縣所屬四女寺減河右岸的大趙、 西堂、張教3個公社共75個自然村劃歸山東省寧津縣;吳橋縣四女寺減河右岸的趙富容、趙虎、劉漢、趙宅四個公社共75個自然村劃歸山東省陵縣。將河北省東光縣所屬大張莊公社的13個自然村劃歸山東省寧津縣。六、將慶雲縣的建制及該縣所屬四女寺減河右岸的尚堂、大靳、中丁等14個公社和城關公社的東周莊等28個自然村、劉範公社的周尹家等6個自然村,總計349個自然村劃歸山東省。該縣其餘行政區域劃歸河北省鹽山縣。將河北省鹽山縣所屬四女寺減河右岸的崔家口公社齊家務等11個自然村劃歸山東省慶雲縣。1965年後,兩省邊境再無大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