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如何进行?哪些编岗会受影响?

陈纵横


一是哪些单位受影响最大?

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差额事业单位,差额事业单位就是一部分财政拨款,一部分自负盈亏,但是现在政府难以承受这部分财政拨款了,所以只能该割掉的割掉了。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中,教育、卫生和农 技服务从业人员三项相加,占总人数的3/4,其中教育系统人员即达到一半左右,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

二是事业单位未来归宿?

看到今年如火如荼的机构改革,其实大家心里也明白了个大概,该合并的合并,该转企业的转为企业,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撤并整合,即按照职能进行分流设置,小的撤;职能相近的并;职能类似的,合。

最后,小编要强调的是随着机构和编制的逐渐减少,行政编制将更加珍贵,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后想考行政事业编制,会更加困难,各位小伙伴有志于公务员工作的,要抓紧时间了。


专业公考解答


【1】改革总体情况

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预计在2020年之前要全部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主要分为三类小改革,一种是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一种是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一种是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各地改革进度不一,但据有关资料显示,大部分地方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已经结合机构改革完成;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已经部署,正在积极有序推进。今后还将进行公益类的事业单位改革。这三类小改革完成之后,事业单位改革才算总体完成。按照改革的部署,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今后只有公益类的事业单位,因此以下两种事业编制,可能在改革过程中受影响,或者变得更好。

【2】受影响之一:参公事业编制

根据改革部署,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行政职能要全部回归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机构除外。以前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主要都是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使用参公事业编制。改革中,按照职能和机构的变化调整,参公事业编制也将变化。一种可能性是并入行政机关,参公事业编制变为行政编制,参公管理人员变为公务员。一种是由于不再承担行政职能,单位不再进行参公,参公事业编制变成纯粹的事业编制。

【3】受影响之二:自收自支事业编制

按照改革部署,事业单位今后也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活动要交给市场。所以会有部分的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或者退出事业单位序列,这类事业单位一般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这种情况下,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也将存在多种变化情况,一种是转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或者差额拨款事业编制,一种是根据单位转为企业后,自收自支编制转为国有企业职工。


凭栏思君VIP


事业单位改革,受冲击最大的是自收自支、自定、自筹编制人员,这类人员将被取消编制;全额和差额拨款人员相对稳定,不会被取消编制,也没有下岗风险,至多是分流调整岗位而已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结合本轮党政机构改革对事业单位的撤并整合,原定于2020年底完成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或在2019年基本完成,提前完成既定目标。其在职人员呈现几种改革状态:

1、参公事业编制人员。参公人员主要存在于行政类事业单位。按照本轮机构改革要求,行政类事业单位将全部被清理,剥离行政职能收归机关,或整合到其它职能相近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没有行政职能,将不能参公。其人员部分随职能划转调整到机关任职,其余将全部分流到其它事业单位安置,保留参公身份和待遇,直至退休编制核销。很多事业编制人员,特别是参公人员都寄望通过本次机构改革改变身份,变为公务员,这种可能性很小。本轮机构改革,实行的是机构和编制限额管理,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原则上编制的总数不会突破改革前的基数。参公人员因机构改革被调整到机关任职,根本没有多余的行政编制用来置换,因此多数不会改变身份转为公务员。至于一般的事业编,这种可能性就更小了。

2、全额和差额编制人员。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随单位职能划转分流安置,保持编制和待遇不变。

3、自收自支编制人员。极少部分随单位职能划转分流到其它事业单位安置,其余人员全部随单位改制转企,变为合同制人员。

4、自定、自筹编制人员。自筹自定编制人员均为地方自行核定编制、自行核发工资人员,其编制没有经过省级编制部门备案和认定,不被国家正式承认,不能调动、提拔或转变身份。这类编制按照规定将全部取消,人员随单位改企或解聘,按照劳动法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5、合同工、临时聘用人员。有岗位需要,继续聘用,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岗位需要,解聘,按照法律法规给与经济补偿。

6、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和高校人员。部分地区正在试点取消编制,实行合同制管理。

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总体的趋势是撤并整合,即,按照职能进行分流设置,小的撤;职能相近的并;职能类似的,合。初步预计,省级事业单位机构精简10%左右,市县两级在20%,部分地区或超过50%。比如辽宁,在2018年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后,将全省1174个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集团,27514个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为2366个,精简幅度达92%。随着机构和编制的减少,未来行政事业编制含金量将进一步提升,变得越来越紧俏。以后想考行政事业编制,恐怕会更难。

我是小公,专注体制问题解答,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可以关注我,私信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