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原來是大哥讓給他的,特意封兄長為“讓皇帝”

唐睿宗李旦有六個兒子,嫡長子李憲是劉皇后所生,被立為太子。然而李憲最終卻沒有繼承皇位,他的三弟李隆基繼承了皇位,這是為什麼呢?

李憲本名李成器,起初為永平郡王。當初武則天廢掉繼位不久的唐中宗李顯,立唐睿宗李旦為傀儡皇帝,臨朝稱制,獨攬大權。李憲作為唐睿宗的嫡長子,被立為皇太子,時年六歲。後來武則天篡奪李唐社稷,登基稱帝,將唐睿宗降為皇嗣,李憲也因此失去太子之位,被改為壽春郡王。


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原來是大哥讓給他的,特意封兄長為“讓皇帝”


其後女皇武則天立李顯為皇太子,宰相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逼武則天傳位於太子李顯。唐中宗李顯復位,加封李憲為蔡王。李憲不敢接受,依舊為壽春郡王。

唐中宗猝死(據說被韋皇后毒死)後,韋皇后臨朝稱制,意欲效仿武則天,為平衡各方利益,進封李憲為宋王。不久,李憲的三弟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韋皇后,並擁立父親李旦繼位。

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原來是大哥讓給他的,特意封兄長為“讓皇帝”

唐睿宗李旦再次當上皇帝,為立太子一事犯了愁。按照宗法制,李旦應該立嫡長子李憲當太子,當初李旦第一次當皇帝時就是這麼決定的。但是現在不同以往了,楚王李隆基平定了韋皇后,擁立李旦當皇帝,居功甚偉。所以李旦猶豫不決,不知道該立誰當太子。

李憲對父皇李旦說:“太子,是天下人的太子,國家太平時先立嫡子,國家危難時立有功的人。假如立的太子不得當,人民就會失望,臣以死請求立楚王(李隆基)為太子。”李憲多日哭泣推讓,態度堅決而誠懇。當時諸王、大臣都說楚王李隆基有匡扶社稷的大功,應該當太子。

《舊唐書·列傳四十五》:成器辭曰:“儲副者,天下之公器,時平則先嫡長,國難則歸有功。若失其宜,海內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請。”累日涕泣固讓,言甚切至。

唐睿宗李旦見長子李憲主動推讓太子之位,便嘉獎了李憲的心意,答應了他。李隆基見哥哥李憲推讓,於是也推讓一番,而李旦不答應。最終李旦下詔立李隆基為太子,並厚賞了李憲。

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原來是大哥讓給他的,特意封兄長為“讓皇帝”

李隆基當上太子後,製作了一條大被和長枕,與李憲等兄弟同枕共眠,目的是為了為了親近兄弟,和睦團結。唐睿宗知道後非常高興,多次讚歎。

不久,唐睿宗傳位於太子李隆基,自己當了太上皇。李隆基當上皇帝后,又厚賞了哥哥李憲,封他為寧王。

李隆基親信兄弟,雖然有讒言從中離間,但李隆基對待兄弟依舊友愛如初。而寧王李憲在眾兄弟之中最謙恭謹慎,不幹議朝政,也不與人結交,所以最受李隆基親信和重視。

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原來是大哥讓給他的,特意封兄長為“讓皇帝”

李隆基的兄弟相繼去世,只剩下李憲在世,所以李隆基特別恩寵李憲,賞賜豐厚。後來李憲重病,臥床不起。李隆基派太監送給李憲醫藥以及御膳,絡繹不絕。第二年冬天,李憲病死,終年六十三歲。

李隆基聽聞李憲病死,號啕大哭,哭啞了嗓子。第二天,李隆基下詔,認為寧王李憲能推讓大位,應該表彰他的賢德。按照諡法,推功尚善為“讓”,德性寬柔為“讓”,所以追諡李憲為“讓皇帝”,衣天子之服下葬。

當初,唐睿宗李旦立太子時,李憲很識時務,清除當前的形勢:如果自己當太子,恐怕難以服眾,況且李隆基英明神武,不會甘居自己之下,就算自己當上太子,將來鬥不過李隆基,還是當不了皇帝。當太子有風險,而如果將太子之位讓給李隆基,不但能留下好名聲,而且也會讓李隆基感激自己,富貴無虞,名利雙收。

參考史書:《舊唐書·列傳四十五》

流年簷下雨,浮世階上苔。我是作者【簷雨階苔】,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