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县,均以“津”为名,都因何而得名?

山东省,位于我国华东沿海北端、黄河下游,地处渤海、黄海之滨,自古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之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均非常发达的省份之一。

山东三县,均以“津”为名,都因何而得名?

山东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古为青州、兖州、徐州之地,春秋战国有当时之大国齐国与鲁国,自秦设郡县制以来,境内县治就众多,现在山东省千年古县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山东仅有的三个以“津”为名的县中,就有两个为千年古县,这三县都位于鲁北,都因何而得名呢?

山东三县,均以“津”为名,都因何而得名?

夏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京杭大运河之畔,地处山东、河北两省交界处,现为地级德州市为辖县。夏津地处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明代时就因植棉而闻名全国,有“银夏津”之称。夏津为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春秋时为“齐、晋会盟之要津”并因此而得名。

山东三县,均以“津”为名,都因何而得名?

夏津古属兖州,古黄河曾流经于此,春秋始得名夏津,战国属赵,西汉初今县境就已置鄃县,先后为清河郡、清河国、甘陵国等地。隋时曾短暂置夏津县,后又并入清河县,唐初改鄃县为夏津县,夏津自此而成为基本稳定的建制。五代、宋及金时,夏津县属大名府,元时改属高唐州,清朝雍正时直属于东昌府,乾隆年间临清升为直隶州后夏津属之。建国初,夏津曾隶属于河北衡水,1952年改属山东德州专区,后属德州市。

山东三县,均以“津”为名,都因何而得名?

宁津县也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的山东、河北两省交界处,地处鲁西北黄河冲击平原上,与夏津县一样同属德州市。宁津古称临津,古为有鬲氏之地,“有鬲氏,夏诸侯封地,因近鬲津故名”,金时因大水冲毁县城取“安宁之意”改称宁津。宁津历史悠久,也是著名的文化大县,其中宁津杂技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宁津蟋蟀更是英勇善战,有“中华蟋蟀第一县”之誉。

山东三县,均以“津”为名,都因何而得名?

宁津,古属兖州,春秋属齐,五国伐齐后为赵国临乐邑,秦统一六国后于此设临乐县,后又有新乐、重平、胡苏等县,唐朝天宝年间改胡苏为临津县,县制才基本稳定。北宋熙宁时,临津县并入南皮,金时复置,后因大水冲毁县城而改称宁津,县名沿袭至今。元、明、清时期,宁津均属河间府。建国初,宁津县属山东,1952年复归河北并曾隶属于天津市,1965年划归山东德州至今。

山东三县,均以“津”为名,都因何而得名?

利津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之滨,为山东最年轻城市东营市辖县。利津设县时间比以上两县晚的多,但也有八百多年的建制史,其县境仅西南部为古陆地,东汉后黄河由此入海后陆地逐渐向渤海延伸,唐朝时于此置永利镇,金时升为县,因邑有东津码头而得名利津。

山东三县,均以“津”为名,都因何而得名?

利津设县后属滨州,清朝雍正之后直属武定府,建国后属惠民专区,1983年划归新设之东营市。利津因河海而兴,有“百鱼之乡”之称,因利津古城形似凤凰,故又被称为“凤凰城”。

山东三县,均以“津”为名,都因何而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