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三市,历史上均曾为州,现各有一区以“州”为名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中段,地处黄海之滨,地跨长江、淮河,自古为“鱼米之乡”,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名人辈出、人文荟萃之地。江苏尽管历代均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其省域历史上曾长期分属数个地理、文化及行政单元,作为一个省出现时间较晚。

江苏三市,历史上均曾为州,现各有一区以“州”为名

江苏政区的形成依赖于行政的力量,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以南京为中心设直隶(后为南直隶),今江苏省域才同属一个行政区,而清朝建立后由于江南省(明南直隶)“其制过大”而被拆为江苏、安徽两省,其中江苏省以江宁府、苏州府两府首字而得名。现在,江苏省共十三个地级市,不仅都为历史悠久之地且均为全国百强市,其中以“州”为名的就有五个,而以“州”为名的区也有三个,这三个区均为历史悠久之地且区名均曾为其所在地市古称。

江苏三市,历史上均曾为州,现各有一区以“州”为名

润州区是江苏省镇江市的主城区,位于镇江市区的西部,为镇江行政中心所在地,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于此交汇,著名的金山、西津渡就位于润州区境内。润州、京口、丹徒均为镇江古称,现在为镇江市三个市辖区的区名,其中润州、丹徒为镇江古建制名称。

江苏三市,历史上均曾为州,现各有一区以“州”为名

镇江建制历史悠久,秦灭楚后就于此置丹徒县,隋时置润州,北宋时升润州为镇江府,润州、镇江府均以丹徒县为治所。民国时期废府存县,镇江府废而后又改丹徒县为镇江县,自1928年始镇江为江苏省省会。1949年镇江解放后析为镇江市、丹徒县,其中润州区源于1983年所设县级镇江市郊区,1984年郊区改为润州区,后又经数次区划调整形成现有辖区。

江苏三市,历史上均曾为州,现各有一区以“州”为名

通州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黄海、南滨长江,是江苏省南通市主城区之一,而通州为南通古称。通州区,古为沙洲,到唐末逐渐成陆,五代北周时设通州,民国初废州设南通县。1949年初南通解放后析南通县城关设南通市,南通市、县并置,1993年南通县升格为县级通州市,2009年撤市设南通市通州区。

江苏三市,历史上均曾为州,现各有一区以“州”为名

海州区,位于江苏省东北部、黄海之滨,为江苏省连云港市主城区,是连云港市行政中心所在地。连云港曾长期以海州为名,历史上曾先后为海州、海州路、海州直隶州等,素有“东海名郡”之称。海州建制历史悠久,秦时就已置朐山县,而海州之名始于南北朝东魏时,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于朐山县置海州,民国初废州置东海县,海州、朐山县、东海县治所均为今海州区。1948年底,东海县解放后析海州、新浦与连云市置新海连特区,后改为新海连市,1950年与东海县合并我新海县,同年底又重新分置。1961年,新海连市改称连云港市,1962年升为省辖市,次年设海州区,建制沿袭至今。

江苏三市,历史上均曾为州,现各有一区以“州”为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