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往事之一:原鄉人

提起鄧麗君這個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她是國際巨星,是永遠的歌后,贏得了“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的美譽,是幾代人心中永恆的回憶,在很多人心中,她堪稱完美。

作為一名80後,我自己是麗君迷。我的很多親人和朋友也都很喜歡鄧麗君,喜歡她的歌。今天開始,本號給大家推出鄧麗君往事系列。講述一代歌后的往事,為大家還原一個真實樸實的鄧麗君,一個平凡又不凡的鄧麗君。

01

鄧麗君去世後,有記者採訪鄧麗君的母親,問她鄧麗君的一生可有什麼遺憾?

她原以為能套出她的情史,以及為什麼一直沒有結婚之類大家比較愛談論的話題,但是,鄧媽媽的回答讓她驚訝,也讓她感到隱隱的愧疚。她說:女兒最大的遺憾,是沒能回大陸看看。

鄧麗君從小就關心大陸那邊的事兒,老問咱們為什麼會離開大陸,來到臺灣?她一直想回大陸看一看,不是為了掙錢,就是單純的想看一看,可惜,她再也沒有機會了。鄧媽媽說到這裡,眼裡已經蓄滿了淚水。

鄧麗君的父親和母親都來自大陸,一個是河北人,一個是山東人,他們就是臺灣同胞所說的原鄉人。

這一代人,大陸那一邊,有著他們永遠的牽掛。

鄧麗君的母親趙素桂,出生于山東一個殷實的家庭,父親曾在哈爾濱為官。那個時候,日本人多次找到趙素桂的父親,希望他能為日本人做事。趙素桂的父親不想做亡國奴,帶著全家老小開始了躲逃的日子。

後來,他們一家人在河南落腳,認識了黃埔軍校畢業的鄧樞。父母看到鄧樞挺拔穩重,覺得他是個可靠的人,在那個戰亂年代,他們以一種託孤的心態,給趙素桂和鄧樞訂了婚。那一年,趙素桂只有14歲。

鄧麗君往事之一:原鄉人

02

訂婚以後,趙素桂在宋美玲辦的孤兒院繼續學習,而鄧樞隨軍隊轉戰各地。

趙素桂16歲那年,鄧樞娶了她。結婚不久,他隨部隊調走,後來,趙素桂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

很快,城裡失守,趙素桂帶著孩子躲到了鄉下。她把自己裝扮成又老又醜的農婦,每天過著擔驚受怕的生活。孩子沒有奶水,趙素桂只能想辦法勉強給孩子弄點吃的,孩子瘦的皮包骨頭。後來,這個孩子因為飢寒交迫也夭折了。

幾經週轉,趙素桂終於打聽到了鄧樞部隊的動向,兩人相見,卻久久不敢相認。還不到20歲的趙素桂,竟然又瘦又黑又老。殘酷的生活把她的青春都磨得失去了顏色,她也沒有真正享受過一天年輕的美好。

鄧麗君往事之一:原鄉人

03

抗戰勝利後,沒過兩年太平日子,內戰又開始了。趙素桂帶著鄧麗君的兩個哥哥,又開始了逃難的日子。他們走走停停,下了火車換卡車,下了卡車又換成軍車,後來上了輪船,最後他們來到了一個叫臺灣的小島。

上岸後,趙素桂和孩子被送到了北投眷屬軍營,重病的趙素桂吃什麼吐什麼,是兩個孩子支撐著她好好活下去,期待著終有一天能夠夫妻團圓。

不久後,趙素桂終於見到了鄧樞,一家人總算團聚了。此後,生活一直無法穩定,趙素桂隨著鄧樞的調動不停搬遷,後來暫時落腳到雲林縣大埤鄉。

1953年1月29日,正是農曆臘月十五。村裡的的人們都在忙著準備過春節,鄧麗君出生在這樣歡欣的日子,成為這個家庭最受歡迎的成員。她的前面,已經有三個哥哥,她是這個家庭的第一個的女孩,同樣,也是父母最疼愛的孩子。

鄧麗君往事之一:原鄉人

說起鄧麗君的出生,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的鄰里之間關係都很好,鄧媽媽當時和村裡一個一直沒有孩子的鄰居說過,三個孩子已經很難養了,要是再生一個,就把孩子送給她。鄧麗君生下來以後,鄧媽媽卻捨不得了。自己的親骨肉,怎麼捨得送人,何況是一直盼望的女兒。可是,那個鄰居看到女娃這麼可愛,卻也不肯走了,一直希望鄧家能履行諾言,把孩子送給她。

鄧媽媽無計可施,最後放聲大哭起來,鄰居一看,也不想讓鄧媽媽為難了,就放下本是用來換孩子的雞蛋等禮物,黯然離去。

鄧媽媽後來感嘆,如果當時自己把孩子給了那位鄰人,可能以後就不會出現“國際巨星鄧麗君”了!

鄧麗君往事之一:原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