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相聲(五十)- 藝術大家常寶堃

藝術大家常寶堃

張壽臣的大徒弟是“小蘑菇”常寶堃。

侯寶林在他的“自傳”中說:“相聲演員常寶堃,外號‘小蘑菇’,那時也反串演戲。他比我小五歲,但是成名早,是我們這一代演員中最有本事的人。他會的節目多,演得活。”

戲說相聲(五十)- 藝術大家常寶堃

1931年隨父流落到天津做藝,已改說相聲為業。最初演出於明地,隨著聲望崛起, 便專門演出於各曲藝場和電臺,成為當時天津老孺皆知的著名相聲演員。後來常連安到北京創辦啟明茶社,常寶堃又與焦少海的弟子趙佩茹搭夥,二人合作,相得益 彰,逐步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常寶堃基本功紮實,說唱俱佳,似乎各種類型的節目都能表演……成為當時天津最紅火的一對名檔。

常寶堃與趙佩茹“成為當時天津最紅火的一對名檔”,可見常寶堃的藝術造詣之高。那麼,他又好在哪裡呢?著名曲藝理論家陳笑暇對他進行了專門的研究,認為 “常寶堃的表演藝術,可用‘真、奇、密、鮮、憨、歡’做表與裡的概括,涉及到相聲演員所需要的多種技能”。接下來,陳笑暇又分別對這六個字做了分析,說“ ‘真’是支撐常寶堃表演的基石……是藝術的真實,是以生活真實為依據,是虛中之實,實中見虛……他表演的‘真’,主要也是表現在感情上。正是通過真實的情 感與濃郁的生活氣息,使節目內容產生了深遠影響。”說“‘奇’,常寶堃的表演重誇張並富有想像力,常見奇峰突起,山巒疊翠,令人感到奇崛,奇巧,妙不可 言。”說“‘密’,常寶堃的表演細膩傳神,大小‘包袱兒’之間的距離短,語氣與神氣間空隙小,具有相當的密度。除了緊密,還有精密、機密。”說“‘鮮’, 常寶堃的表演始終給人以新鮮感。”說“‘憨’,其本身是一種從外到內,從內到外的一種技巧,常寶堃用當通神,既有本色的憨,又有藝術的憨。”說“‘歡’, 就是由心花怒放而機趣活潑,繪聲繪色,這應該說是常寶堃藝術風格的集中概括。”

戲說相聲(五十)- 藝術大家常寶堃

常寶堃與趙佩茹

陳笑暇對常寶堃的藝術研究,不是概念化,而是舉出了大量的例子說明,讓人心服。

常寶堃的藝術好,為人也好。在他16歲時,同行們認為他不宜再和父親常連安為一場“活”,常連安選擇了趙佩茹做他的新搭檔。而從此開始,直到他犧牲在抗美 援朝的戰場上,二人一直是“刀劈賬”,從未分手。趙佩茹說:“我跟常寶堃合作近15年,他的藝術造詣很高,可是為人非常謙虛。他尊重‘捧哏’演員,倚重 ‘捧哏’演員,所以我們一直合作很好……他對藝術好學不倦,演出之前我們總是在一塊兒‘對活’,直到臺詞、口風、神氣完全‘合託’了為止,下場後就根據演 出的效果總結經驗,發現了毛病立時研究修改。時間緊的時候,我們就在趕場的路上對詞,誰琢磨出了新‘包袱兒’就趕快告訴對方,能用的就再研究使法。我們合 演的近百個段子,我的詞兒他都會;他的詞兒我也都會,所以表演起來熟練自如,得心應手。在生活上我們互相尊重,彼此關心。每逢劇場、電臺約我們演出時,他 總是認真地跟我商量,問我怎樣做好。我覺得他對待‘捧哏’的態度、做法是值得相聲演員們學習的。”

是啊,常寶堃所以成為大家,趙佩茹所介紹的是一個重要原因。然而,他所以受觀眾歡迎,除了藝術造詣之外,還有他在臺上所表現出來的民族氣節和骨氣。

日偽時期,一次他在南市的慶雲雜耍館演出,他表演的是傳統節目《耍猴兒》,臺詞中有耍猴兒敲鑼的句子。他臨時加了一句段子裡沒有的臺詞:“我今天可沒帶鑼 來。”趙佩茹經驗豐富,知道他要“現掛”,就遞了一句:“你的鑼呢?”他說:“都獻銅了。”他為什麼要用這個“現掛”?因為當時日本侵略者為了製造軍事武 器,便大肆搜刮銅鐵。他對日寇的這一所為進行了針砭,不僅反映出他的愛國熱情,也反映出他的機警敏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