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作为藩属,为什么朝鲜国王会有庙号?

澹奕


朝鲜王朝作为中原皇朝的藩属,按理说朝鲜国王死后不应该有庙号,而只有谥号。

庙号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strong>

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周朝时期庙号制度是被废止的(可能是标榜去商化吧?)。

到了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说白了就是儒家他们搞出来的)。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汉朝的获得庙号的皇帝不算太多,只有开国皇帝和其他几个皇帝有庙号,其他的只有谥号,没有庙号。

庙号的盛行是在唐朝时期,唐朝时期除了亡国之君或短命皇帝之外,基本都有庙号,到了五代十国,那些胡人“皇帝”庙号更加频繁和乱。

谥号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在唐之前,称呼皇帝的主要是以谥号为主,比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但是到了唐之后,称呼皇帝因为谥号过长,所以大都是称庙号,比如唐太宗,宋高宗、宋神宗等。

所以朝鲜王朝作为中原皇朝的藩属,使用庙号是违制的,若它是中原皇朝内部的藩属,估计早被中央政权从精神上肉体上蹂躏N次了。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朝鲜王朝是明朝皇帝侧封的,朝鲜王朝说白了乱臣贼子夺权上位的。是高丽大将李成桂废高丽恭让王,自立为王,开始连续几次明太祖朱元璋一直都不予以理会,只是侧封对方更改国号为“朝鲜”,是到了明惠帝朱允炆时期,为了拉拢外藩,才给予的国王称号,然后到了明成祖朱棣靖难成功登基时,朝鲜李芳远(李成桂的儿子)又再次上贺表,请冠冕服饰,于是再次得到了明朝所赐的金印、诰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坠、经籍彩币表里等等及封朝鲜国王。(南朝鲜电影《奔向大海的山贼》里有这段,事实上是错误的,开始的时候朱元璋只是侧封对方新国号,为朝鲜,同时只是给李成桂为"权知朝鲜国事"。是到了明成祖朱棣才正式侧封)

注意了朝鲜国王,这身装备上面的龙铭文是五爪蟒袍,是郡王级别的。

所以历任朝鲜统治者均循例受封为朝鲜国王。只能自称孤,寡人,不能自称朕;只能被大臣称大王,殿下,不能称皇上,陛下,否则即为僭越。故而朝鲜王室死后有庙号是违制的。

<strong>到了万历时期,明朝丁应泰上书攻击朝鲜,称自己得到了一本朝鲜人写的书《海东纪略》。这本书充分暴露了朝鲜人的狼子野心,并列出朝鲜的三大罪过:

一:勾结日本人,企图恢复高丽旧土。二:大书日本年号,小书明朝年号,奉日贬明。三:妄称太祖,世祖等庙号,这是对大明的大不敬。

当时这份奏章吓坏了整个朝鲜王公大臣,经几次讨论后,朝鲜王室认为,朝鲜与明朝民间交往过甚,大部分书籍早已在明国流传,庙号一事根本就没办法抹去,所以要放低态度认罪。<strong>最后,朝鲜王室决定辩解勾结日本之事,但是庙号僭越之事,直接认罪。为此,那份认罪奏章几次更改,甚至使者在过鸭绿江前还收到最新版本,在奏章中,朝鲜王室把责任推到唐末新罗,元末高丽时期的传统,朝鲜是无知的,并没有完全领会理解天朝礼仪……朝鲜一向视大明为父,不可能僭越的。为了消除大明的怒火(当时还在抗日援朝时期),所以朝鲜使臣在大明辩解期间贿赂明朝大臣,甚至还把奏章印成传单形势,整个北京城四处乱发,让所有明朝民众认为这个儿子是孝顺的,只是在外浪荡久了,不再了解一些礼仪仪式而已。

这就是大明时期,朝鲜僭越风波事件。但是到了清朝,朝鲜王室庙号这个称谓开始有点光明正大使用了。

清朝可能是为了怀柔,又或者是害怕别人背后说他是蛮夷,对朝鲜,则极尽施恩德化之事。(就好像现在有句话叫做满人礼多,那时候满人礼多是为了防止别人说他是蛮夷,现在这句话反而成了褒义词了。)

满清入关后,在对待朝鲜,满清是奉还世子等人质,纾缓高压政策。三藩叛乱时,朝鲜没有起兵叛乱,让清朝对朝鲜印象大为改观。可是搞笑的是,也是那时候,朝鲜肃宗在位,在朝鲜国内大讲尊周思明,设立大报坛祭祀神宗皇帝,而康熙(康麻子)却给了个嘉美评价。可能是这个评价让朝鲜王室从此胆儿就肥了,虽然明面上打不过满洲勇士,但精神上要翻身做主人。因此哪怕到了光绪时,朝鲜王妃都敢骂朝鲜太上皇袁世凯是满狗之奴。官面的话就是——政治上臣服,在文化上鄙夷。

这就是朝鲜王室胆敢称庙号,而非仅仅谥号的前因后果。这个行为也导致了后来朝鲜内乱,部分清流完全倒向日本(也是自称小中华),最终导致朝鲜半岛被日本吞并,王室最终亡族的后果之一。


斐駺


朝鲜直到清末脱离中华朝贡体系,明清时期其国王一直是亲王级别。

庙号并非皇帝独有的权利,亲王、藩王也有。只是区别不同。

皇帝能有十七字庙号,例如明太祖高皇帝只是其简称,如果把全称读下来保证上气不接下气。

亲、藩王的庙号就只有一个字了,这一个字要概括其一生。例如清醇亲王,死后上庙号"贤",以后只能叫他醇贤亲王,因为他这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儿子继承王位不降级,仍叫醇亲王,如果把他死去的爹还称醇亲王,谁知道你叫死的活的?

综上,朝鲜国王初登大宝须由中原政权承认才算合法,并享受中原政权亲王级别待遇,因此有庙号自在情理之中。

像越南猴子一边讨封一边在其巴掌大的国内称帝,这属于两面派了,当然,既然讨了封,享受了中原王朝王的待遇,越南国王也是可以有庙号的。

欢迎讨论。


荒井胡桃


但是,朝鲜虽然是明朝属国,内政其实是独立的,朝鲜大王关起门来给大王上庙号,只要不大肆张扬,大明不知道其实也没事。有时候大明其实也是知道的。不过为了这点小事大动干戈也是得不偿失。毕竟朝鲜面子上的恭顺是做到了。也没有大肆宣扬,正大光明的宣传。

上(宣祖)曰:“丁之所誣之事, 皆可一言辨之, 但廟號一事, 無辭可明。 此間有不欲辨之議, 而予以爲近於自欺, 故直言於奏文耳。" 對曰: "我國之事, 中朝無不知之。 蓋凡事拙直可也。 臣之進辨於各處之際, 廟號一款, 幸不問及... ...”

以上随便引用的朝鲜史籍证明朝鲜也知道朝鲜大王上庙号是违章制的,但明朝也装作不知道,没有去问。


丁强888


因为朝鲜确实是大明的铁杆小弟,被特许了很多其他亲王没有的权利,庙号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