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不可不知的这些常见的关于物业管理费小知识

社区环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心情,在想要享受舒心的社区环境之余,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物业费的相关问题了,但对于物业费的冷知识很多人知之甚少,今天就来科普一下!

业主不可不知的这些常见的关于物业管理费小知识

1、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标准有何规定?

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标准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1)已售公有住宅的收费标准,由市物价局会同市房地局制定;

(2)普通内销商品住宅的收费标准,由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在区物价部门会同房地产管理部门规定的基准价的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

(3)高标准内销商品住宅和外销商品住宅的收费标准,由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协商确定。

其他服务项目的收费,由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使用人协商确定。

2、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包括哪些项目?

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包括下列项目:

(1)管理费,用于物业管理区域的日常管理,包括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巡视、检查、物业维修、更新费用的帐务管理,物业档案资料的保管和其他有关物业管理服务;

(2)房屋设备运行费,用于电梯、水泵等房屋设备运行服务所需的费用;

(3)保洁费,用于物业管理区域内日常保洁服务所需的费用;

(4)保安费,用于物业管理区域内日常安全保卫服务所需的费用;

(5)维修费,用于物业维修服务所需的费用。

上述第(1)、(2)、(3)、(4)项费用按月分项计算,第(5)项费用按实际维修项目计算。

3、以什么面积收取我的物业管理费?

房产证未办理以前,以商品房买卖合同上的销售面积为准;房产证办理以后,以实测后的建筑面积收取物业管理费。

4、物业管理服务费可以预收几个月?业主或使用人未按时交纳,如何处罚?

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经约定可以预收,预收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业主、使用人未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的,物业管理企业可以按日加收应交纳费用千分之三的滞纳金或者按约定加收滞纳金。

5、有的业主不交物业管理费,这对我有影响吗?

有影响。因为物业服务的实施是需要业户交纳的物业管理费来支持的,如果有业户不交管理费,势必会给物业公司的管理运营经费造成影响,也将影响了已交费业户的利益,也就是影响了您的利益。

6、物业公司可以要求业主提前预交一年的物业费吗?

按照规定,物业管理公司不得违背业主或非业主使用人的意愿提前收费;经批准可以预收的,预收期不得超过6个月;而若是物业公司没有出示政府行政部门批准文件,可以拒交。

7、业主家被盗,物业公司是否一定要赔偿?

《物业管理条例》第47条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协助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防范工作。保安服务内容不包含对住户室内财产的安全保卫工作。物业公司收取的保安费仅用于维持小区公共秩序和日常巡视,并非是对小区内特定的人、财、物予以管理。只要保安服务达到规定的要求,物业公司就没有法律责任。

8、因工程质量遗留问题,业主是否可以拒交管理费?

不可以,开发遗留问题是业主和建设单位之间的问题,而物业管理费用是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法律问题,二者不能混淆,业主拒绝交纳物业服务费用是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的行为,要承担违约责任。对于开发遗留问题,业主应当与建设单位或通过物业公司代为协商处理。

9、小区内的公用设施损坏,维修费用是包含在物业管理服务费内吗?如果不是,维修费用该由谁来承担?

公用设施的小修和日常保养费用包含在物业管理服务费中。

10、房地产公司交房时,就要收取物业费,我没有跟物业公司签过任何合同,为什么要交物业费?

一般购房者与开放商签订的买卖合同中已包含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内容,当房产的所有权由开发商移交到了业主手中时,物业公司就要为公共性的物业管理服务(公共建筑及其设备、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等项目的日常维护、修缮、整治等),作为业主的你就要开始交纳物业费了。

11、如果物业费要涨价,业主可以反对吗?

根据《物权法》第76条的规定,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属于“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对该类事项的变更决定,应由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因此,业主才是真正有权决定是否上调物业费的人。

《物业管理条例》第12条规定:“业主大会会议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形式;应有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参加。”物业费上涨需要“双过半”的业主同意,所以,面对物业费涨价问题,可以由业委会牵头,通过召开业主大会集体讨论,共同表决;或通过书面的形式征求大家的意见。

12、如果一直拖欠或不缴纳物业费会怎么样?

201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其中规定拖欠物业费会影响信用等级。恶意拒交物业费,不仅可能面临被告上法庭,还或将被法院列入诚信黑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