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失意后写下一首诗,成为千古经典,最后七字令人深思!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有“杜樊川”之称。其诗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则以咏史抒怀为主。在诗歌成就上,杜牧创造了晚唐诗歌的高峰。但在官场上,杜牧却终生失意,屡次进谏,屡被流放。小编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这首诗《初冬夜饮》,便是杜牧失意后写下的一首千古经典。

杜牧失意后写下一首诗,成为千古经典,最后七字令人深思!

《初冬夜饮》是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杜牧在初冬寒夜中自斟自饮的情形,勾勒了一个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抒发了杜牧官场失意后的惆怅。全诗格调凄婉,深沉感人,短短二十八字,美到让人心碎。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杜牧的这首《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杜牧失意后写下一首诗,成为千古经典,最后七字令人深思!

首句“淮阳多病偶求欢”,不仅点出诗题“饮”字,还奠定了全诗的凄婉格调。“淮阳多病”,指的是汉代汲黯的典故。《汉书·汲黯传》载,汲黯被汉武帝召为淮阳太守,黯泣曰:“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杜牧这里便是引以自况,暗示自己因进谏而被排斥出京。“欢”,指代酒。可见杜牧失意后,便只好借酒浇愁,以寻求片刻慰藉。语意沉痛、凄婉。

次句“客袖侵霜与烛盘”,则是杜牧进一步抒写被排斥到他乡的失意情怀。这句诗的大概意思是说,如今我作客他乡,与灯烛作伴,衣袖上早已结满清霜。“客袖”,旨在表达乡思之切。“侵霜”,重在表达漂泊无定之苦。“烛盘”,则关合题目中的“夜饮”。至此,杜牧在初冬寒夜里自斟自饮的情形,和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便表达的淋漓尽致。

杜牧失意后写下一首诗,成为千古经典,最后七字令人深思!

接下来一句“砌下梨花一堆雪”,杜牧从描写室内饮酒,转到对室外景色的描写上。根据诗境,我们可以想象到,杜牧借酒浇愁并没有解掉心中的惆怅。于是便凭栏而立,只见屋外暮雪纷纷,阶下堆积的雪象是堆簇着洁白的梨花。单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诗多美呀!但一想到杜牧的处境,茫茫大雪,正是代表着身世茫茫之感,可谓美到让人心碎。

最后一句“明年谁此凭阑干?”即明年又有谁会在此凭依栏杆呢?言下之意,便是我明年此时又会在何处呢?由此可见,杜牧最后一句的反问,将自己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的困苦,对官场失意的惆怅、愤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部融合在了一起。寥寥7个字,最能令人深思。

杜牧失意后写下一首诗,成为千古经典,最后七字令人深思!

综观杜牧的这首诗,体现了他的悲惨生活命运,极具艺术感染力,令人不禁为他感叹。如果就这句诗最后一个问句,寻求一个答案的话。我想苏轼的那句“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最好的答案了。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和小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